在西安的外国语大学,曾经有这样一位“洋教授”。
他是法国人,出生在法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在57岁时,他来到中国任教,刚来时,他都不要工资。
这一教,就教到了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期间他还无偿资助了70多名中国学生去法国留学。
但他也是有要求的,这个要求就是这些留学生在学有所成之后必须要回到中国。
那么,这个洋教授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他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本文所说的这位资助中国留学生的了不起人物名叫让·德·米里拜尔,1919年,米里拜尔出生于法国巴黎。
他的家庭条件是非常优渥的,暂且不说财富,光说其父亲的权力就足以让人们大吃一惊。
原来,米里拜尔的父亲是法国空军司令员,他统领着庞大的法国空军部队。
除此之外,米里拜尔的祖父更是了不起,他是一战时期法国空军的创始人,要知道,在一战时期,即便是法国也没有一支像样的空军。
米里拜尔的祖父能在那样的条件下成为法国空军的创始人,可见其对国家的贡献之大。
按照法国的血统论来说,米里拜尔是一个实打实的贵族,他身体里流淌着是法国高贵的贵族血液。
二战时期的法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德国纳粹以闪电战的方式一路打进了法国,这让原本生活惬意的法国人也过上了动荡的生活。
米里拜尔的父亲秉承着贵族思想坚决不投降,所以法国的空军部队还是在顽强的与纳粹作战。
作为司令的儿子,米里拜尔自然是不能在国家危亡的情况下过上悠闲生活的。
他一边流亡,一边学习,即便是如此,米里拜尔的心中仍然想着日后要将该死的侵略者赶出祖国,让国家强大起来。
二战结束之后,国家的局势逐渐稳定,米里拜尔父亲厌倦了战争,于是他从空军司令的位子上退了下来。
如果按照其父亲的设想,米里拜尔也应该走军事这条道路,而后在他人到中年时成为位高权重的军事主官。
但米里拜尔对父亲的设想并不感兴趣,他比任何人都厌恶战争。
因为在法国被侵略时期,米里拜尔看到很多的难民在街头,还有伤员的呻吟声,那些声音宛如是地狱里传来的一般。
在选择专业时,米里拜尔选择的是历史专业,他对世界历史有着很高的研究成果,之后,他的大多数同学都成为了考古学家,但米里拜尔却不愿意从事这条道路。
他想要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因为米里拜尔觉得在经历过巨大的战争创伤后,世界上太需要教师来抚平教育残缺的伤疤了。
他有时还在想,可能战争的起源就是因为教育文化的不到位,如果每个人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或许战争就不会发动。
虽然这只是客观的想法,不过战争的发起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
米里拜尔先是在巴黎任教,他先后教过中学和大学,他的每一天过的都非常充实,身边的同事也对他好评不断。
因为大家认为米里拜尔是一个人品非常好的人,在法国,有一些像米里拜尔这样家庭背景极深的人都非常的骄傲,但在米里拜尔的身却看到的只是朴素和平易近人。
对于学生,米里拜尔采用的是因材施教的方法,他非常崇尚中国古人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孔子。
米里拜尔觉得这种教育方法即便是到了飞速发展的现代也同样适用,米里拜尔对于中国文化特别的感兴趣和很多的同事一样,米里拜尔想在有生之年到中国好好的去看看。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国家曾在晚清时期对中国造成过什么样的侵略行径。
对此,米里拜尔非常的愤怒,他认为靠这样的手段来掠夺财富,扩张地盘是极其无耻的。
他是一个非常公正的历史学家,哪怕对自己的国家也至于毫不留情的批判。就从这一点上来说,米里拜尔就是一个真正的贵族。
来到中国任教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1969年,这一年,米里拜尔想要到中国去进行教学访问活动。
但由于那时的局势还比较复杂,所以米里拜尔只能先到香港的一所大学里教书。
他在香港的大学里教的是法语和历史系,不少的学生都在米里拜尔的培养下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后来都在历史领域散发出了光芒。
米里拜尔的同事本来以为他在中国待一两年就回法国了,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米里拜尔在香港这一待就是将近十年的时间。
到了1976年,已经年近花甲的米里拜尔获得了认可,可以到北京以及我国的各大城市自由学术访问,见过大风大浪的老人得到这一消息时,高兴的像个孩子一般。
他收拾好行囊就到了内地第一个城市就是北京,在这里,米里拜尔参观了气势恢宏的故宫和蜿蜒如巨龙的长城,这些都让米里拜尔感到非常震撼。
他不敢相信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是如何将这些艺术品呈现在世间的,在这同时,米里拜尔也深感中国的发展还存在不少的局限性。
就那时我国的大学教育水平而言是远远不足外国的,而且,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所以很多的学生都对知识非常的渴望。
他们想要从老师这里得到最丰厚的知识让自己成才,而且他们每个人想的几乎全都是如何在学成之后报效国家。
米里拜尔非常的感动,虽然我国的条件那时并不好,给出的待遇也远不如在法国,可米里拜尔还是毫不犹豫的留了下来。
他认为自己来到中国做教育如果只是为了钱,那就庸俗至极了。
在中国待的时间越久,米里拜尔对我国的认知越来越刷新。
他难以置信,在我国经济落后的情况下,我国政府还能慷慨的向非洲一些贫困国家捐出大米等物资。
要知道,在欧洲的发达国家,他们即便是再有钱,也不会向贫穷的国家捐出一点东西。
中国的魅力已经深深的吸引了米里拜尔,他教的是法语系,但他发现这里教法语的老师很少有发音特别纯正的。
毕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法国人,米里拜尔一下就能听出哪个是真正的法语,哪个不标准。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米里拜尔先是将法语系的老师集中到一起,然后他自费从香港买了十几台录音机。
在那时,录音机还是一件昂贵的东西,就算在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人家里还算是奢侈品。
这些钱都是米里拜尔自费的,当中国的大学要求给他报销时,米里拜尔平淡的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名老师该做的事情而已。
这些受过米里拜尔培训的老师都学会了纯正的法语发音,而后,学生们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即使是贵族的后裔,但米里拜尔平时的生活是非常朴素的,走进他的家中,里面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如果说唯一显眼的,那就是一个破旧的书架了。
上面摆满的是关于历史类或中医类的书,因为米里拜尔对中医也很有研究。
他来中国之后,中医治好了他身上的腰椎病,根据自己对中医资料的研究,米里拜尔还写出了对中医的一些理解,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摘要。
在西安外国语学院,米里拜尔作为第一批中法交流的专家一直不间断的为学生奉献着自己,他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
无私资助
米里拜尔的许多学生都来自于农村,他们并没有钱出国留学,看到他们对知识渴望的样子,米里拜尔主动出资资助他们到法国去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他还会给他们写类似于推荐信之类的证明。
在中国的多年时间里,米里拜尔是拿着法国和中国两份教学工资的,但米里拜尔并没有领中国的这份工资。
他认为,自己领法国的这份就够了。学校觉得过意不去,要给米里拜尔换大点的房子,但他还是婉拒了。
米里拜尔觉得要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花到学生的教育事业上来,米里拜尔的不少学生都是有了他的资助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但米里拜尔有一个原则,他在资助每一位学生时都会给学生说,你们在学成之后一定要回祖国建设。
米里拜尔对他的学生们表示,你们的祖国是世界的希望,很多外国人被中国人的魅力吸引而来,所以你们即便有再大的成就也不应该离祖国而去。
学生们听了米里拜尔的话都深有启发,所以他们在留学后都回到祖国进行建设。
米里拜尔的日常生活非常节俭,他的衣服穿了十几年还在打补丁穿着,即便是同事劝他买新衣服,他也坚持不买。
他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学生的资助方面,在路上,米里拜尔看到有井盖破损,他会自己冒着严寒捡拾砖头将缺口补起来,为的就是不让他人踩井盖受伤。
作为专家,米里拜尔是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的,但他到中国的多年一直过着非常简朴的日子,从来没有过一点在自己待遇范围之内的生活。
学校给他的房子铺了地毯,他还毅然的揭掉,并让大家以后不要给自己搞特殊。
米里拜尔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他不仅资助我国留学生,还为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安有40多位医生都是在米里拜尔的资助下得以到法国进行科研考察,这让他们的医学技术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2015年10月10日,这位被授予中国好人荣耀的法国老人逝世了,他就是这么的无私,在去世后甚至连遗体都捐献了出去。
法国人民也感动于他的这种精神,为他授予了至高无上的拿破仑勋章,他是教育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好人!
参考资料
1.让·德·米里拜尔(西安外国语大学法籍退休教师)——百度百科
2.7月中国好人榜揭晓 外籍教师让·德·米里拜尔上榜——人民网
3.敬业奉献让·德·米里拜尔先进事迹简介——中国文明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