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关于在吴中区中小学积极推动国学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在吴中区中小学积极推动国学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在吴中区中小学积极推动国学文化建设的建议答复内容:金琦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在吴中区中小学积极推动国学文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正如你分析的那样,2021年起江苏高考实行新方案,语文将用全国卷,分数占比很高

答复内容:

金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吴中区中小学积极推动国学文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你分析的那样,2021年起江苏高考实行新方案,语文将用全国卷,分数占比很高,而语文学科需要长时间大体量的文学积累,正好国学进中小学课堂有利于我区语文水平的提高。将国学课引入我区中小学课堂,积极推动我区国学文化的建设,促进中小学生发展,提升道德修养,是个良机。

近年来,吴中区教育局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推进工作。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实践国家课程校本化,坚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养。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顶层设计,在教育教学常规中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吴中教育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明确分学段有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感受苏州话,感受汉字的美;了解一些本土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当地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二)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为家乡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尤其是苏州地方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家乡和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三)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尤其是昆曲、评弹,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本土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四)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感受苏州2500年的历史积淀,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民族尤其是苏州本土丰富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

二、积极搭建平台,利用本土优质资源提供优秀传统文化体验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吴中各部委办局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整合各种资源,为全区未成年人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平台。

(一)积极倡导各学校利用苏州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大力挖掘周边的传统文化资源,设计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社会实践课程。许多学校积极利用社会传统文化资源,与相关单位深度合作,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解、热爱传统文化。如木渎南行中学结合地方特色,编制《水乡探秘》的精品课程系列丛书;临湖实验中学园博园非遗馆的资源,设计了《苏式糕点》课程;香山中学结合本地资源设计了《核雕》课程等。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是集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场所,中小学生在基地内集中开展多样的实践体验课程。目前,我区依托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小学四、六年级和初二到综合实践学校开展1~2天的实践活动,在课程设计中,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利用优势条件,打造分年级、成体系的传统文化课程。一批精品课程脱颖而出,如《手工制作中国结》,《早春茶飘香》等课程,都带领孩子们走进了传统文化的美丽世界,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二)2007年,市文明办、教育局、文广新局等成立了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传播指导中心,积极开展“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十年多年来,我区一共组织了百余场公益演出和昆曲讲座,二万多中小学生走进古色古香的沁兰厅和在学校近距离接触、欣赏了昆曲艺术的风采和魅力,聆听了昆曲知识介绍,并积极参与互动,接受高雅艺术的洗礼和熏陶。

(三)2013年,市文明办、教育局等联合建立德善书院。德善书院的宗旨是“传播文化经典,弘扬德善风尚”,各区建有德善学堂,目前我区共有27个德善学堂。各学堂在总院的指导下,常年公益举办传统文化少儿传习、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外传统文化交流等,系统传授《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和《千字文》等经典,并涵盖书法、太极、京剧、昆曲、刺绣、茶道、射道、青花瓷、剪纸、苏扇等二十多项文化传统技艺,广受赞誉。

(四)2017年市政府实事工程“家在苏州•e路成长”项目,是由市文明办牵头、教育局联合实施、通过社会公益单位共同组织的苏州市未成年人主题实践教育系列活动。目前已命名128家单位(其中吴中区有22家)为“家在苏州•e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站,共分“红色印记、时代精神、名人先贤、历史文博、艺术品鉴、苏作工艺、科普创新、绿色生态、生命健康、志愿服务、职业体验、法治宣传”12个不同类型,其中大部分和地方传统文化相关。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借助“教育e卡通”“体验护照”“手绘地图”“实践任务卡”等载体每学期2次开展公益自主实践。在苏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网络平台预约选择体验站,在体验活动站用“教育e卡通”刷卡登记个人信息,领取体验任务卡,按照任务要求开展体验活动。学生到站体验,都有专门的志愿者负责接待讲解,引领互动体验。“家在苏州•e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自实施以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广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融入校园建设,让校园文化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连

(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色。吴中拥有如东山实验小学、木渎实验小学、甪直甫里中学等一大批百年老校,他们本身就是吴中传统文化的标志,也是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这些百年老校大多从顶层设计目标上就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规划之中,利用本身的优质资源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在校本课程中了解、亲近学校,自觉担当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后建的学校,无论是校园环境布置,还是教学课程设置,甚至精神文化设计,也无不是把传统文化作为底色,共创“苏式教育”,齐育吴文化

(二)吴文化走进校本教材,走进校本课程。近年来,全区中小学根据课改精神逐步将优秀传统文化列入了校本课程。在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苏州的古城古镇和古典园林、山水景观和诗词歌赋、昆曲评弹和书法绘画、民情民俗和稻乡文化、孙子文化进校园等等,均成了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很多学校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吴文化校本教材。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教育系统自编地方文化校本教材或读本已达20多种。每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都成为学校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情民俗教育的重要契机。在多年的乡土文化教育中,吴文化课程已经成为部分学校的品牌项目。例如香山中学的孙子文化课程、迎春中学的吴文化实践课程等多次对外进行交流。

(三)在学生社团建设中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吴中各中小学校学生社团发展迅猛,大多数中小学建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社团。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的“船拳”社、吴中区胥口实验小学的书画社、胥口中学的竹笛社团等等。在每年的优秀社团评选、社团先进学校验收中,一个个具有地方文化的社团受到学生的欢迎,也获得了不凡的成绩,引领、影响了很多学校的社团建设。

四、组织主题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一)开展苏州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2007年以来,区教育局每年举行“阅读苏州”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太湖、探访大运河、考察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熟悉苏州、了解苏州、接受苏州文化的熏陶。2016年底,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和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苏州史纪》,作为全国首个城市影像史,《苏州史纪》全面展示了苏州自先秦至辛亥革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揭示了苏州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贡献,彰显了苏州文化的生长肌理、丰富特色和文化乡愁。根据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的意见和要求,2017年,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和苏州市教育局将联合在我市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看《苏州史纪》,走读苏州”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并开展了“看《苏州史纪》,走读苏州”知识竞赛活动。知识竞赛以“了解苏州历史文化、读懂苏州人文情怀、触摸苏州最美乡愁、共襄城市知识狂欢”为目的,全区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开展传承保护苏州吴方言活动。2009年起,苏州市教育局每年举办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吴地文化”为主题的“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口语”比赛(即“三话”比赛),并成立了苏州方言培训中心,定期举办市区小学和幼儿园老师“苏州话师资培训班”等,编制出版了《学说苏州话》,完成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苏州方言部分采录整理工作,初步完成江苏地方口头文化语料中昆曲、苏剧、评弹、苏州话儿歌、童谣、山歌、渔歌、民歌等收集、整理、传唱工作,所有这些工作为吴文化的开展蓄积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三)开展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色活动。围绕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校都使出绝招,各有特色。苏州评弹、刺绣、昆剧、木刻等10多种区域传统文化瑰宝已经生根校园、发芽开花。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小学的传播传承工作也已呈现了区域特色。如区教育局成立“孙子兵法”课题组,指导学校开展孙子兵法教育;舟山实验小学成立未成年人传统文化传承指导中心,聘请民间艺人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学习民间手工艺……

当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与创新。目前的效果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您的提案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将国学课引入我区中小学课堂,积极推动我区国学文化的建设。接下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进一步推进我区国学体系化的研究,优化国学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深度融合的路径。我们将积极争取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的联动,构建系统化国学教育课程,分类设计、整体推进。

二是加强国学的资源整合,争取苏州的文化人士、技艺大师、曲艺名家等,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开发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资源包,加强储备,为各中小学国学课程推进提供保障。

三是加强国学师资队伍建设。将国学教育师资培训列入教育部门的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形成常态,通过集中培训、青年教师跟岗学习等形式,重点培养本土化国学教育教师。

四是进一步推进国学名师进校园进课堂工程。进一步发挥好苏州市中小学柔性使用校外专家相关政策的作用,组织文化界名人、各类工艺大师传承人、曲艺名角等,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为各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提供支撑

五是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不断争取支持协助,运用多样社会资源,为国学教育提供资金和人才保障。

你在提案中对国学文化推动与建设工作表达充分,策略方法具有操作性。

感谢您的建议,我们将不断努力!

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

2021年4月20日

上一篇: 10分钟让你搞清楚学术期刊是什么?
下一篇: 有关国学名言经典名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