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雷锋报:赵承华先生生于1957年4月、满族、经济学博士、国际世界语经贸联盟副主席(在2017年7月22日韩国举行的国际世界语经贸组织会议上,被选为国际世界语经贸联盟(IKEF)副主席),辽宁省科学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农业产业商会副会长,辽宁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承华从2009年至2019年在电脑YY语音上先后义务免费主讲了18期商务世界语学习班,来自海内外3400人参加了学习。从2020年1月日至2021年1月21日在手机微信上义务免费主讲了首期商务世界语口语及语法微信群学习班,来自国内22个省209余人参加了学习。从2021年9月30日至今在手机微信上义务免费主讲了首期《走遍世界》世界语微信群学习班,来自国内28个省280人参加了学习。
除此之外还致力于对世界语和世界语经济的研究,著有《世界语课本》《简明世界语语法》《走遍世界-简明世界语学习教程》三本书,并还在沈阳电视台、长春电视台主讲了世界语,大约有几十万人跟学。主讲录制了《世界语读本》,世界语情景教学片《未来之声》录音带和录像带。担任了中国世界语商界第一本专业世界语书籍《世界语商务会话》的责任编辑。赵承华还是世界语经济实践的开拓者、催生者、践行者、培育者,多次在搜狐、新浪、网易、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人民网、中华网、21cn财经网、中国青年网、腾讯网、凤凰网、星岛环球网、中国广播网、新民网等国内顶级网上发表世界语经济最新论点。
另外,赵承华还是中国乡村旅游的著名研究学者,先后在《社会科学辑刊》、《农业经济》、《世界农业》、《辽宁大学学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沈阳大学学报》、《辽宁经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加拿大社会科学》等全国多家核心期刊及国内外期刊上等媒体上发表了:
一、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农业经济》2007年第1期15页至17页。
二、聚焦工业旅游《辽宁经济》2007年第2期66页至67页。
三、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若干思考《农业经济》2007年第3期28页至29页。
四、沈阳旅游业发展应打好三张牌《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00页至102页。
五、Brief Analysis on China Rural Tourism(浅析中国乡村旅游)《ISSN 1712-8056 Canadian Social Science(ISSN 1712-8056加拿大社会科学)》 40-42 Vol.3 No.2 April 2007(2007年4月第2期第3卷40页至42页)。
六、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链整合研究《农业经济》2007年第5期18页至19页。
七、深入开发旅游资源 加快辽宁省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步伐《辽宁经济》2007年第5期46页至47页。
八、乡村旅游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研究《农业经济》2007年第5期49页至50页。
九、超常发展旅游业,促进沈阳经济振兴《辽宁大学学报》2007(双月刊)185页至187页。
十、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农业经济》2008年第4期18页至19页。
十一、发展乡村旅游与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农业经济》2008年第6期47页至48页。
十二、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县域经济研究《农业经济》2008年第9期53页至55页。
十三、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研究《农业经济》2009年第3期19页至20页。
十四、乡村旅游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年(中国知网)。
十五、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辽宁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双月刊)115页至119页。
十六、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世界农业》2009年第8期34页至37页。
十七、基于文化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3期116页至119页。
十八、我国乡村旅游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问题探析《农业经济》2011年第4期37页至38页。
十九、乡村旅游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525页至527页。
二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经济》2012年第1期13页至15页。
二十一、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农业经济》2012年第7期26页至28页。
二十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及路径选择《农业经济》2018年第4期42页至44页。
二十三、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制与对策探析《农业经济》2020年第1期52页至54页。
二十四、辽宁省农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农业经济》2013年第8期67页至69页。
二十五、城镇化进程下的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增长极理论为视角《农业经济》2012年第5期39页至40页。
二十六、新型城镇化中沈阳经济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对策建议《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44页至48页。
二十七、沈阳市乡村振兴战略及其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731页至735页。
上述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该文的研究内容已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性议题之一。
二十八、沈阳市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沈阳市旅游业发展调研成果汇编》2015年1月第188页至196页。
二十九、独立著并出版《乡村旅游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一书。
三十、独立著并出版《乡村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践》一书。
三十一、编著了《宽甸“长寿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另外还获得了:
一、2014年《旅游学刊》第29卷、第6期“近十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成果的h指数测度与评价”发表旅游论文h指数≥7的作者排名第103名。
二、2015年《旅游学刊》第30卷、第12期“2003——2014年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评价”发表旅游论文h指数≥8的作者排名为第119名。
三、2017年《旅游学刊》第32卷、第9期“我国旅游研究者学术影响力及学科发展研究”旅游领域学者 Ht指数排名为第119名,H指数排名为第116名。
四、2019年《旅游学刊》第34卷、第12期“2003——2018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评价”2003——2018发表旅游论文h指数≥10的作者及其g指数排名为144名,h指数为10,g指数为14。
五、2018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安徽农业科学》第46卷、第1期“基于知识图谱的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分析”乡村旅游发文量全国作者排名第1名。
六、2019年2月《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期刊第31卷、第1期“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ite Space的计量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表明,乡村旅游发文量全国最多。
七、2020年9月《湖北农业科学》期刊第59卷、第18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乡村旅游的发文作者分析,乡村旅游发文量全国最多学者。
八、2020年11月被全国学雷锋办公室、中国雷锋报社、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青年荣誉勋章”。
此外还获得了成果奖七个:
一、《辽宁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2008年12月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7年度结项课题成果二等奖。编号:2008IsIjI-364。证书号:2008IsIyxkt-2-30。排名:第3位。
二、《区域文化与辽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2009年6月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度结项证书,结项等次:合格。批准号:2008lslktjjx-126,证书号:2009lsljl-445。排名:第2位。
三、《辽宁乡村旅游促进机制研究》2010年9月 辽宁省教育厅立项课题。2010年度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成果证书合格科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60576,成果登记号:辽教科结第WJ2010340号。排名:第2位。
四、《城镇化进程中的辽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2012年12月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年度结项等次合格证书。批准号:2011lsktglx-03,证书号:2012lslyjl-269。排名:第2位。
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担保体系建设研究》2008年2月 辽宁省2005-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叁等奖。编号:Inskj-(2005-2006)-3-048-8。排名:第8位。
六、《α-细辛脑原料药合成工艺的优化》2006年12月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证书号:2006F-3-12-03。排名:第3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