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国名校的早申发榜已经结束,大叔的朋友中,一个女孩已经被斯坦福提前录取(一定要看!2019年斯坦福早录小姐姐分享经验),而另外一个女孩被耶鲁延迟了。在已经公布的早申结果中,美国顶尖名校录取的大陆高中生从哈佛的3人到宾大的9人说明中国优秀高中生依然受到美国大学的青睐。唯一例外的是麻省理工,今年早录的中国高中生人数居然为0。大叔认为前几年中国大陆高中生申请材料造假,雷同的毛病已经慢慢显现出来了。大家都注意到,在MIT公布早录结果的当天,网上铺天盖地的留学中介转发,内容无非就是想进名校只有到国外读中学这一条路了。
中国的教育在高考一条路的情况下,家长和学生都很重视提前预习和补课,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但是国外没有国家统一考试,大学的申请以考察学生的综合实力为基础,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想要进名校,这缺失的部分怎么办?中国人的小聪明在这里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国内国外都有聪明人开办了教育培训机构,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名校规划和申请文书写作。大叔的一个朋友5年前带着9年级的女儿来到温哥华。落地后的两个礼拜考察了温哥华当地的所有有名的名校规划公司,最终选定了一个伊朗人,为9年级的女儿开始名校规划之路。
中国家长和学生在日益发达的社交软件的帮助下,信息共享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如果今年有人写了非洲支教而被名校录取,则下一年你就可以看到无数的非洲支教学生申请名校,而且去的地方都一样,时间跨度也一样;如果今年有人写了暑假去了某个夏令营而被名校录取,那么明年大家都去申请这个夏令营。高考已经把中国学生变成了工厂里的产品;而在准备个人文书时,我们还是去的同一家工厂。
最近大叔在与国内朋友谈论高考改革时,很多家长反对自主招生,原因是分数线最公平,而自主招生可能滋生腐败与造假,平民子弟将永远无缘高等教育。大叔竟然哑口无言,的确,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讲究“人无信而不立”的中华民族渐渐地消失了,现在我们越来越讲究“小聪明”了。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求加强国民的诚信教育,但我们普通人都是短视的,我们只看到了耍小聪明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好处,但没有诚信必将给我们国家带来损失。今年MIT早录的结果只是其中之一。
另一个原因,大叔认为是中国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毅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中国父母习惯于为自己的孩子规划好一辈子的路,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孩子基本没有发言权,大叔当年就是受害者之一。很多学生言必称“藤校”,“清北”,但如果你问一句,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些学校?为什么你觉得哈佛耶鲁好?为什么清华北大好?多半的孩子只会背诵规划师为其打造的标准答案。好与不好,因人而异。
大叔一个朋友的孩子高中毕业保送清华,后来去耶鲁读博士,他一直是最优秀的,他的指导教授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可两年后,正当他全力以赴做研究而且成果出色的时候,他却离开了耶鲁,回国做起了投资基金。我曾经问过他:“你有这么出色的天赋,如果读完博士你一定可以出一流的学术成就。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的回答是,“我对研究没有兴趣。”我接着问,“那你为什么申请金融的博士呢?”他的回答不会出乎我的意料,“我爸让我念的,金融的博士,出来工作不错。”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5月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推出的2018-2019排名,在这张排名榜中,北大和清华破天荒地差点被挤出前100名,远远落后于加拿大的多伦多,麦吉尔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其他大学排名不同的是,CWUR更加注重大学的研究成果以及被引用的数量,根据该机构的有关文件显示,这份榜单与QS相比更加突出科研,占总评分的70%。而恰恰是因为突出科研,使得中国这两所顶尖大学落到了92和98。从中我们看到了即便是在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学生教授对他们的学习和科研并无多大兴趣和激情,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科研会如此大的影响两校的排名。
从我自己的个人经验我知道,一个人如果对他所做的工作没有兴趣、缺乏激情,尤其是当他做研究的时候,那么,要求他做出别人想不到的创造性成绩,那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每天做自己毫无兴趣的事情,除了应付就是应付,他不可能会钻进去的。像MIT这样世界名校慢慢地意识到中国学生这个弱点,出于对学校声誉和教研质量的担忧,适当的减少中国学生的比例或者通过延迟录取,以便学校得到更多更详细的个人信息,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察,实在是大势所趋。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学生只有在各个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软硬实力,才能够继续受到名校的青睐。
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我是糊涂大叔,在加拿大定居20年,经历过东西方教育理念的碰撞,希望能分享加拿大的教育和文化。 全部原创作品,不断更新,欢迎关注。码字辛苦,如果大家觉得有帮助,请转发推荐,如果您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多谢关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