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选拔的主要方式
中国高校建立了各自的留学生素质考核的体系, 为外国留学生的选拔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中国留学生选拔方式可以归纳为四种:即留学生入学考试、“申请-审核”制、面试以及预科教育方式。而每一个选拔方式都需对汉语水平考试 (HSK) 成绩与高中成绩等材料进行审核。以下介绍这四种选拔方式的实行情况与优缺点:
(一) 留学生入学考试方式
目前, 世界招收外国留学生主要有两种方式, 即“入学考试”和“资格认定”。由于对入学资格认定的做法在公平性和客观性上还存在着质疑, 所以世界上有些国家实行“留学生入学考试”制度。
例如, 最典型实行留学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国家为美国。美国对留学生不仅要求较高的英语水平, 还对留学生和国内学生同样要求学术能力评估测试 (SAT) 成绩。SAT考试的特点是不关注固定在书本上死记硬背的知识, 而是鉴定学生的综合能力。日本是亚洲最具代表性的实行留学生考试的国家。过去日本大学录取的留学生要参加日语水平考试、自费留学统一考试、各大学独自的入学考试。而1998年, 由于该模式有许多缺点, 例如考试太多, 复杂的程序和操作等, 日本政府最终把“三考合一”作为日本留学考试的标准, 这为来日留学生规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也曾经实施国家层面的来华留学考试。从1978年起, 为保证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 原国家教委对来华奖学金学生实行数学、物理、化学水平的考试制度。1995年, 前国家教育委员会把这种考试的范围扩大, 要求来华的自费留学生也应参加留学本科生的数理化水平考试。但由于当时考试人数太少, 5年后教育部便取消了这项考试。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来华留学生数量与日俱增, 尤其是自费生数量增长较快, 其中学历本科生比例迅速增加。部分高校认为外国留学生“入学考试”对留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至关重要, 应逐一实施留学生入学考试。一方面这种考试制度会使留学生入学前的知识结构更全面, 更接近中学基础教育知识水平, 另一方面有利于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 对入学后科学系统深入的学习更为重要。
目前, 有10%的高等院校根据实际的情况实行留学生入学考试。这些高校主要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排名靠前的中国一流大学, 他们通过学校自主招生考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来选拔留学生。
1997年, 北京大学首次开设了来华本科留学生入学考试。至今入学考试已举办二十年, 成为留学生考上北京大学本科学位的最主要途径。期间考试科目略有调整。主要科目是语文、英语、数学三门。2003年, 北京大学仿照中国高考提出了“3+综合”的方案, 即在语文、英语、数学共同科目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部分。文科综合包括中国概况和历史, 理科综合包括中国概况、物理、化学、生物。中国概况考试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其目的是让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习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而到2009年取消了综合考试部分, 这反映出中国高考科目改革的方向。
留学生入学考试制度作为部分高校的留学生入学准入制度, 与留学生人才的选拔密切相关。入学考试选拔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留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但是, 在各个高校实行不同的入学考试, 会增加学校与留学生的负担。
(二) 留学生“申请-审核”制方式
过去单一的审核无法有效评估留学生的学习水平。近年来, 清华大学在留学生招生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有价值的探索, 通过综合能力的测验对具有较高学习能力的留学生进行考核和选拔, 使留学生能充分发挥其整体素质并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这就是“申请-审核”制, 部分高校采取该方式来选拔优异的留学生。“申请-审核”制是留学生自己申请, 报考院系审核后, 决定是否录取考生的一种招生制度。这与长期以来的留学生选拔方式有所不同。过去, 清华大学录取本科留学生也主要采用“笔试+面试”的形式。
而2017年起, 清华大学对本科留学生入学考试进行了全面改革, 并采取了“申请-审核”制。有资格申请的所有留学生都可以报名, 然后可以通过网上申请和综合测评 (包括材料评审和面试) 这两种方式进行录取。“申请-审核”制无疑符合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材料评审中, 除了依据高中阶段全过程的学业成绩 (国家/地区统一高中毕业考试/大学入学考试等成绩、在校平时成绩的GPA或成绩排名、学科竞赛成绩等) 之外, 还结合其国际通行考试的成绩 (包括但不限于SAT、IB、AP、A-level等) 、参与课外研究或学习的情况、参与社会活动情况、所获得的奖励情况、个人申请及推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审。此外, 由于大部分课程均以中文授课, 申请人的汉语水平要求必须达到HSK5级以上, 每门课程应达到60分。汉语水平达到HSK4级也可以申请, 但需要在一年内满足HSK5级以上, 否则他们的资格将被取消。
不组织笔试并不意味着留学生读清华本科更容易, 也绝对不意味着不看重申请者的成绩。清华大学首次采用这一方式招收本科留学生, 旨在通过全面考核, 有效地避免采用同样的试卷测试所有留学生导致的信度效度缺失, 也可从制度层面保证本科留学生的质量进一步提升。(这里我是持保留意见的!)
(三) 留学生免试入学方式
除了部分一流高校之外, 大部分高校仍然不设考试, 仅凭汉语水平考试 (HSK) 、高中成绩、面试等方式进行选拔。目前实施入学考试的大学不到10%, 其他绝大多数高校在留学生选拔上仍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 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该方式在入学条件上除了限定外语水平需达到一定标准外, 一般仅要求留学生具备相应的资格即可, 这种考试制度被叫做“免试”。
现以浙江大学为例来做进一步的说明, 根据该校留学生招生简章, 该校依据学生高中阶段成绩和HSK成绩等进行择优录取。虽然在申请材料中包括了汉语水平能力 (HSK) 、推荐信和学习计划等能证明学生学习态度与能力的一些材料, 而这与上述的“申请-审核”制不同, 尚未包括能证明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多方案的材料, 而且语言要求相对较低。例如, 中文授课专业要求HSK4级以上, 英文授课专业要求托福68分以上或雅思5.5分以上。虽然各个高校要求的分数不同, 但大部分高校都要求提交语言标准化成绩。所以这类学校除了一定的语言要求之外, 实际上没有其他录取要求。目前采用这种留学生选拔方式的高校不胜枚举。
这种方式虽然给留学生提供更多的留学机会, 降低准备入学考试的压力, 但却产生由于录取之后达不到学习要求, 而出现频繁逃课、放弃留学等严重不适应等现象。
(四) 预科教育升学方式
预科教育是留学生在正式录取之前的1-2学年, 受到语言、专业基础知识与文化方面的教育, 学习结束后考核合格就可以正式录取的一种考试制度, 其目的是帮助留学生入学后能更好地适应学习, 以确保生源的质量。
目前, 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是, 部分高校对自费留学生实施的预科教育。例如, 北京大学自2000年9月开始实施预科教育, 第一年接受预科培训的80人中有27人获得了本科入学资格。从2003年1月开始, 北京大学通过与一所韩国高校之间的合作项目还进行另一个途径的预科教育。北京大学通过多种预科教育项目, 扩大选拔留学生的途径, 以便能够选拔更多优秀的留学生。
二是, 教育部委托全国7所重点大学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开展的预科教育, 或地方政府为地方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开展的预科教育。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与《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 (英语授课) 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 教育部对政府奖学金生和医学专业的留学生要求开展预科教育并提升教育质量。自2010年9月1日起, 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要接受预科教育。上海市也从2012年开始, 要求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生实施预科教育。
毋庸置疑, 这一举措有效地保证留学生的入学质量。虽然延长了留学时间, 但却更有利于留学生适应中国高校的学习节奏。但是这种制度仅限于政府奖学金生、医学生以及部分高校的留学生, 没有向所有专业领域、所有学校的留学生展开全面的实施, 所以仍然对留学生在学习上的适应能力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