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幸听一位97岁的老教师谈如何学习语文,他道:“学习语文啊,重在阅读,像《孟子》这样的经典就要去读……”老先生因为高龄,只讲了一会儿就需要休息了,我们只好离开了。回来的路上我思考国学和语文应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里这样写道“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唯一的项目,自然就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以后,读经渐渐废止。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不少。可以读经的废止并不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照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近年来“国学热”现象持续升温,一些人打着学国学的名义开办“女德班”,为国学蒙羞,非传承经典,而是迫害儿童,实在令人气愤。今日的国学绝非昔日守着旧俗的国学,更不该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荒谬之论。国学更不应该只是《论语》,《孟子》,《礼记》这样的。这种狭义的国学不应该是真正的国学。今日我们学习国学,更不应该只学礼俗教化。我们学习国学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了解吾国与吾民,以古为鉴,知兴替。鉴往知来,古为今用当为学习国学的要义。
叶圣陶在读《经典常谈》一文中说“现代学生的功课,有些是从前学生不做的,如博物,理化,图画,音乐之类。现在的学生要做的功课多,没时间一一去读它。为的是现代切用的一些实质,分散在潜藏在各种书籍里,让学生淘金似的是淘,也许淘不着,也许只淘到一点儿。现在的学生不必读从前的书,只要历史课本编的好,学生可以一辈子不读《论语》《庄子》却能知道孔子,庄子的学说;一辈子不读《论语》《庄子》却能知道孔子、孟子的学说;一辈子不读《史记》《汉书》,却能明晓古代的史迹。可是有些书籍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你要了解他,享受他,必须面对他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
老师在第一节国学选修课问大家:“为什么要选修国学?”一位学生回答道“我是中国人,所以我选修国学。”我看他的样子只是敷衍的回答,也许这确实算是答案的一种。今天,我们学习国学,不仅仅只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更应该的是我们要了解我们的文化之根。国学入门可以从《论语》《孟子》开始,也可以是唐宋元明清文人笔记例如《东坡志林》《老学庵笔记》《容斋随笔》《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开始,也可以从各诗人词人诗词集开始,也可以从志怪小说《山海经》《搜神记》开始,又或是魏晋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开始,又或是《史记》开始。先有了兴趣再更深层次的阅读。回到最初的问题,国学与语文学习的关系,国学为中华文化之根,学习了国学将有助于更深了解如何学习语文。
今人学习国学,应是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