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弟子规》算不算国学读物?有利于儿童成长吗?

《弟子规》算不算国学读物?有利于儿童成长吗?

《弟子规》算不算国学读物?有利于儿童成长吗?国学启蒙《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时下儿童读国学,言必称“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另外还有一部,似乎比这三部更普及

国学启蒙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时下儿童读国学,言必称“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另外还有一部,似乎比这三部更普及,那就是《弟子规》。按目前的趋势,《弟子规》的朗诵学习并没有局限于儿童,一些企业也在鼓励甚至组织员工朗诵学习《弟子规》,有遍地开花之势。

不过,《弟子规》毕竟是清朝的产物。清朝的文化在小说方面已经登峰造极,但是也有不少负能量,这些负能量在《弟子规》里一并有所体现,我们不能不识别,同时也要来给它治一下虫子,看它对人的成长,有哪些良性作用,又有哪些消极作用。

定位

作为儿童启蒙读物,

信息量不如“三字经”

如果将《弟子规》放到“国学”的层次,似乎太高大上了,感觉有点不配。它充其量是一本儿童行为规范读物,说得形象一点,是一本“三字经版儿童行为规范守则”,因为它也是三字一句。

《弟子规》大量的篇幅在讲行为规范,例如,“晨必盥, 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早上起来要洗脸刷牙,上了厕所要洗手;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结好;袜子和鞋带要穿紧一点——这些都是行为规范。在讲述少年儿童的生活行为方面,很细致,很深入,具有很实际的指导作用。

不过,涉及要增长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则不是《弟子规》的事情,这一点它不如《三字经》。《三字经》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中华的历史和文化典籍,例如“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而“清世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这些则是后人加的。不过百来个字,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了,而且对仗的方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

当然,不能责怪《弟子规》文化含量不如《三字经》,两者分工不同。你能责怪班级行为守则的文化含量不如儿童诗歌吗?

积极作用

为人生提供一个安全圈,不至于失大体

儿童将来走入社会,很难说他们能否成龙成凤,但父母最根本的愿望就是孩子将来能够平安并成器。记者曾经在《国学版》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弟子规:人生的不败宝典》,就是从这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孩子走入社会,父母最大的心愿是不出事,能自力更生,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对小孩来说,高深的道理太繁杂,像《弟子规》这样简单明了的行为规则确实容易实行,例如要讲诚信,“凡出言,信为先”;不要相信谣言,“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尤其是在人多嘴杂的场合,如何维持自己的交际安全系数,《弟子规》也有良策:“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说长道短的事儿,不要掺和,这不是没有是非标准,而是坚守人格的表现,须知说人是非者,即为是非人。

同时,《弟子规》也不是教你圆滑,它很讲究独立的人格和上进心,“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见到好的要学,哪怕相距远,也可以向先进者慢慢靠拢,这给了孩子进步的信心;若看到别人不好的品质,我们也要加以警醒戒备。

难得的是,在物质匮乏、经济贫穷的情况下,也要保持人格的自尊,“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吃的穿的不如人,不要自卑伤心。这就是孔子的不要以“恶衣恶食”为耻。也就是说不要有贫穷的心态,这个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

总之,《弟子规》教孩子培养自尊,完善独立人格,同时不轻易得罪人,上进心强,这样的人将来走入社会,事业和人格成功的几率较大。

消极面

或过于柔弱、保守

缺乏开拓精神

当然,不要忘记了,《弟子规》是清朝的产物,相对于汉唐两宋而言,清朝是一个人性不太舒展的时代,封建社会的一些消极思想和行为,也在清朝发展到了极致。

例如“愚孝”,孩子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封建社会,就有点走极端了。《弟子规》里的“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父母有过失,儿女要和颜悦色地进行劝说,这没有错;但是如果父母不同意,就要痛哭着进行劝谏,哪怕是父母拿着大棒子虐你,也要忍受,父母虐我千百遍,我待父母毫无怨,这可太过火了。老爸老妈拿着大棒子将儿女往死里打,报警那是必须的。对于这个问题,舜的处理原则是:小棍子揍我,我就受了;大棍子来,我就躲了。这种处理方法,在当今看来,也迂腐了一点。

尤其是这一条:“亲有疾,药先尝。”此举有风险,切勿模仿。如果是中药,用手指头试一试热度还可,但如果是降压药、消炎药,做儿女的也要尝试不成?太不科学了。

而且,《弟子规》教育人有规矩的同时,可能也让人过于循规蹈矩,伤害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不是限制孩子的行动能力和创造能力吗?如果延伸到企业,岂不是限制员工的主动创造精神?员工很听话,什么事都不敢做,这样的企业会有希望吗?

升华

儿童国学教育,

不能止于《弟子规》

有些家长和老师,可能将儿童国学的理解停留在让小孩乖、听话、懂规矩这些方面,这就等于入宝山空手而归了。

国学,不应该用来束缚人,应该是用来启发人的,启发儿童的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修辞能力,塑造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行为能力。可选的国学宝典多的是,诸如《唐诗》、《宋词》、《诗经》、《楚辞》、《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二十四史》……

儿童朗诵国学经典,正确的文本应该早早地从孟子、庄子、孙武、李白、陆游、李清照这样大师级人物的作品中选择,不要担心他们接受不了,反而该担心现在不读,到长大后真的就接受不了。

如果用过多的时间在《弟子规》的层次上盘旋,那就太浪费了。《弟子规》等启蒙读物的文学、哲学、美学含量,是远不如《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的。

儿童自身对国学作品的阅读欲,往往超出大人的预期,当你还认为你的孩子只能接受“人之初,性本善”时,他或者她可能已经准备和你讨论关于和氏璧故事的真实性之类高大上的话题了。

上一篇: 中国高校琅琊榜!24所“最”具特色的大学!你想去哪所?
下一篇: 深℃丨一个打着国家级旗号的骗局又来银川了,家长们小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