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编:孙有中
副主编:王明进
编辑部主任:张志洲
本期目录
本期摘要
名家笔谈
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
方长平 周方银 卢光盛 刘卿 韩爱勇
【编者按】 201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召开了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构成,十年来,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不断创新,实践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周边外交的意义从经济、安全考量上升为国家战略,理念从功能合作到感情升华,目标从稳定周边到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目前,国际及中国周边秩序在经历复杂变化,中国相应调整周边外交的政策、主张及措施,在地区秩序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周边外交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东盟成为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开拓出西亚和太平洋岛国两个新增长点,取得了多层面的进展和突破。为纪念中共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十周年,2023 年 9 月 16 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论坛》编辑部、国际关系学院组织召开“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十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就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进行深入交流并形成相关研究成果。《国际论坛》编辑部组织专家撰写笔谈,以飨读者。
【关键词】 中国周边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秩序;东盟;中亚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机制化进程与成就评估
王明国
【内容提要】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合作机制。高峰论坛的酝酿不仅有中国政府的战略谋划,专业领域机制探索的经验积累,还有“一带一路”已有国际合作基础的有力支撑。高峰论坛具有多边机制的内在属性,不仅重视双边项目推动,更重视多边机制建设,是“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的关键部分。当前,高峰论坛聚焦绿色发展、能源、融资、贸易等领域,推动“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成长为全球治理“中国轨”的核心枢纽。基于高峰论坛的机制进程、规则实践和落实情况,可以从机制理念和机制实体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从机制理念看,高峰论坛是打造共商国际化平台的关键性举措,也是对倡议机制化的理念探索和成功实践;从机制实体看,领导人圆桌峰会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专业领域多边平台机制功能不断增强。当前,高峰论坛机制仍存在非正式化程度较高等方面的不足,共建“一带一路”站上新的历史起点,需要提升高峰论坛机制化水平和规范化能力,健全高峰论坛支撑机制、对接机制和后续协调机制,增强共建国家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的机制引领。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国外交;国际机制;多边主义;全球治理
“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十年共建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杨悦 李正阳
【内容提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高层引领推动、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实施、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作用,取得了丰硕的共建成果。东南亚地区的“五通指数”一直在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名列前茅,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日益紧密,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显著,经贸关系跨越式发展,新领域合作快速推进,人文交往渠道持续拓宽,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合作典范。东南亚国家均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既有双方战略理念高度契合的原因,也是东南亚国家精英维护以“发展”为基础的政权合法性驱动的必然结果。当然,出于国家需求的不同以及对债务偿还能力、平衡外交、国内结构性治理弱点以及国内政治等因素的考量,东南亚国家对“一带一路”接受程度和形式各不相同。未来,双方可从深化既有共建成果、将各领域倡议落到实处、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等三个方向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周边外交;中国东盟关系
国别与地区
拜登政府“欧印对接”战略的内容和影响
王磊
【内容提要】拜登政府上台后,推动“两洋战略”发展为“欧印对接”战略,在维持对中俄“平行双遏”的目标下,实现欧洲—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两大板块战略资源和力量的双向流动。这既是维护美国霸权的战略需要,也是美国实力相对衰落的现实选择。“欧印对接”战略的主线是“引欧入亚”,美国力推北约、欧盟、欧洲主要国家介入印太地区,增强军事安全存在,扩大整体影响力;辅线是“引亚入欧”配合钳制俄罗斯,重点释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亚太四国”的安全供给以援欧抗俄。该战略具有“美主盟从”“东重西轻”和“民主底色”三大特征。“欧印对接”战略实施面临的限制因素主要包括西方整体实力不济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友的跨区域力量投放成本高昂,美国及其盟友在战略利益取向、实施意愿强度、具体操作路径等问题上分歧较大,以及中俄加强战略协作进行反制等。美国的战略调整对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中国要坚持守正创新,超越传统地缘政治思维,重点处理好体系内反霸、内线外线统一、对外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问题,运筹布局中国的全球大战略。
【关键词】地缘政治;美国战略;欧印对接;中美关系;中俄关系
威胁感知、成本预期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对域内危机的选择性介入
曾向红 王子寒
【内容提要】作为欧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军事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对成员国安全危机态度差异明显。对于 2022 年 1 月爆发的哈萨克斯坦骚乱,集安组织第一时间响应哈国总统请求且迅速介入。但面对 2020 年以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因纳卡争端引发的冲突,集安组织却“保持缄默”,对亚美尼亚的多次干预请求置之不理。为解释集安组织为何选择性介入域内危机,本文构建了一个以威胁感知和成本预期为自变量的分析框架:威胁感知高且成本预期低,则集安组织更倾向于介入该事件;威胁感知高且成本预期高,则集安组织更倾向于有限介入;威胁感知低且成本预期高,则集安组织倾向于不介入;威胁感知低且成本预期低,则集安组织将无所作为。通过分析发现,集安组织之所以选择介入哈国骚乱,是由于威胁感知较高且成本预期较低,而不介入纳卡冲突,是由于威胁感知较低且成本预期较高。从组织前景来看,集安组织对亚美尼亚的漠视使得该国已不断远离这一以俄罗斯为核心的安全组织。同时,由于俄乌冲突的爆发,组织中的哈吉塔三国均出现了离心倾向。在可见的未来,集安组织的内部凝聚力和行动力有可能会下降。
【关键词】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哈萨克斯坦骚乱;第二次纳卡冲突;威胁感知;成本预期
乌克兰危机与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的调整
孙芳 高雪
【内容提要】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为中亚强国哈萨克斯坦带来了日益严峻的外交考验,尤其是 2022 年危机升级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社会、安全等领域均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外交表现出与俄罗斯拉开距离、与中国深化合作、与美欧适度接触、与中亚兄弟国家紧密团结、与土耳其推进关系的新现象。现阶段,哈萨克斯坦外交表现出保持外交政策的延续性、以外交促经济、外交实践中矛盾性和被动性共存等特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外交的新变化存在必然性和合理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区环境,预计哈萨克斯坦在未来将继续推行多元平衡外交策略,坚守独立、务实的外交原则,最大限度维护其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哈中建交 31 年来,双边关系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典范。展望未来,两国将继续保持密切协作,共同深化经贸、能源、安全、生态、人文等领域的双边合作,通过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等多边渠道促进地区发展、引领地区合作,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危机;中亚五国;中国外交;一带一路
期
刊
在线阅读及其下载
在期刊官网,阅读本刊
在知网查看本刊
期刊介绍
本刊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举凡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国外交、世界经济、国别与区域研究等方面的稿件,一概欢迎。
荣誉及数据库收录: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收录,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