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补充
成都双眼井小学“发明”了一套“国学操”,让学生的课间操模仿古代“请”、“让”、“孝”等系列动作,再配上民乐《渔舟唱晚》,一边“做操”一边大声朗诵国学名句名篇。目的是既能让学生锻炼身体,又可以“在趣味中记忆了国学内容”。记者目击了同学们操练朗诵《弟子规》,“持续3分钟,运动量不大”。
我做过课间操,知道3分钟锻炼的效果可疑,却没读过《弟子规》,更为它居然跻身国学名句名篇而大吃一惊。忐忑不安地上网找来看了看,《弟子规》原来是三字一句的长篇顺口溜,共计360句,1080字,内容是对“弟子”心智言行的规范,纯属老旧的道德训诫,貌似宣传忠孝、节义、仁礼、智信,实则毫无原则地教人听话、要人学乖、促人顺从……藏着让人蒙昧以便自己使坏的猫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陈腐味。
话说回来,我挺佩服双眼井小学“国学操”发明者的探索创新精神。天下苦应试教育久矣!双眼井小学不按部就班地执行官方的教学大纲,敢于突破既定教育模式,挑战教育行政部门权威的胆略,我尤其欣赏。而且,具体到“国学操”,其中也不乏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优点—摒弃统一的广播体操,用时髦的“混搭”手法,将德、智、体捏在一起,熔古今于一炉,模仿流行歌星且歌且舞,并以“国学”这个近年来颇有些得势的名头为幌子,让不知深浅者肃然起敬或者趋之若鹜……虽然谈不上是什么大创意,起码也煞费苦心。
问题在于,手舞足蹈吟诵着《弟子规》之类的顺口溜,以为就能够传承国学了,未免天真。目前靠国学混迹于世之辈,视国学为禁脔,挟国学之名号慑人,格外严肃、十分神圣。这种浅薄通俗、寓教于乐的玩意想攀龙附凤,只会被他们视为亵渎吧?
国学虽然已经跻身时尚,呈泡沫泛滥之势,却不改其不伦不类的本质。历史告诉我们,国学并非科学概念,乃是西学东渐以来激进和保守冲突的产物。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国学其实是本来分属各派的“国渣”、“国故”、“国粹”的统称,其身份既暧昧又尴尬。深谙中国文化精髓的大家,往往不买国学的账。比如,史学大师钱穆就认为“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名词”。
可见,一次寻常的教学革新,企图赶国学时髦、搭传统便车,抢夺道德高地,就难免滑稽,犹如蛇以为穿上马甲,就可以扮乌龟。而校方称 “四川大学、巴金文学院的多位专家对此也给予了很高的肯定。”太暧昧啦,如果不是拉大旗作虎皮,就应该爽快地公布专家的名讳。
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日就在眼前,鲁迅“礼教吃人”的呐喊言犹在耳,该校所在地双眼井还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巴金故居遗址……不足百年,《弟子规》这类他们眼中的传统文化糟粕居然又沉渣泛起,真不知九泉之下,这些先贤们会作何感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