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传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彰显光明的德性,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达到明确的认识;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壹全、都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释“明明德”
《康诰》曰:“克能够明德。”《太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崇高德。”皆自明也。
2.释“新民”
汤之《盘铭》曰:“苟如果日新,日日新指精神上的弃旧从新,又日新。”《康诰》曰: “作振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3.释“止于至善”
《诗》云:“邦畿王畿周围的地区千里,惟民所止居住、停留。”《诗》云:“缗蛮黄鸟的叫声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继续熙光明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以上摘自“国学经典学生读本·今注今译”之《论语 大学 中庸》)
“国学经典学生读本·今注今译”丛书是一套精心编辑的适用于中小学生的价值读本。
我们不但对图书进行了详细的译注,而且对文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了正向的解读、挖掘与引导,力图对国学作较为全面的梳理,从而使每一本书有明晰的文化传承、明确的品格导向。
《论语》《大学》《中庸》被誉为中国儒家文化之大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