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谈的国学大师,不是指文怀沙、余秋雨、范曾等人,也不是我以前写过的这类:
国学大师们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朗诵声轻悄悄的,语调软绵绵的。
国学大师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好像开花一样赶趟儿。红的像儒家,粉的像道家,白的像法家。花里带着国学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三字经、百家姓、素女心经。花下成千成百的古汉字嗡嗡地闹着,大小的笠翁对韵飞来飞去。唐诗三百首遍地是:各种版本儿,有版权儿的,没版权儿的,散在草丛里,像文艺,像道德,书叶子还哗啦哗啦的。
今天谈的国学大师,是一个网站。但它昨天突然死了。
不是心梗之类的暴病而亡,至少是中风之后拖了不少时间吧。在这之前,我已经经常打不开它们的网页了。
其实我对它也没有那么深的感情。我知道它,竟然只在去年。所以,在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利用上,我就算不是白痴,也绝对是无限接近白痴的一个。我知道它,只是因为去年上网课《说文解字》,要用到大量例句,通过搜索,才发现国学大师这个网站有《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的扫描版和文字版,后者可以直接复制,省了多少功夫啊。
还有很多语言文字和古文字书籍的影印本。《说文解字》《玉篇》《广韵》《集韵》竟然有多个版本的电子版,鼠标一点即得,只要几秒钟,各种版本的不同了然于胸。这在以前,得像獭祭鱼一样,书籍摆满整个桌子,且不用说,很多书未必买得全。更不用说,索引检字翻页码要花几十倍的时间。我记得自己以前写论文,身边的书堆成一座塔。但现在手头基本没有纸质书,照样能做研究,全靠了电子资料之助。我感觉在我所了解的行当内,除去那些顶级的前辈学者,年轻一辈的学者大多比他们的普通前辈产量高,质量也好。这也许并不因为他们读书多,可能主要靠电子资料的帮助。通过索引,可以很快搜索到海量的资料进行比对。有些关键信息,只要一搜得,某个疑难问题可能就基本解决了。
早先几年,在国学大师网站出现之前(我不知道这网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在新浪微盘就能很方便搜索并下载到很多学术书籍,但现在基本也搜不到了。据说是有司加大了版权保护力度。
商业书籍的版权保护,是好事。但学术书籍包括字典词典之类,编纂出版大多数都有国家拨款吧?我觉得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必要那么保护吗?本来都是纳税人的钱供养出来的呀。传播知识,于国于民更有利吧。这类书籍,喜欢的只是一小撮,本来就没有商业价值嘛。当然,我对这方面的法律一窍不通,只是昨天看到国学大师创办者发的网站讣告,网络上学术界朋友一片哀嚎,才感觉这事引发了公愤,因为对学术研究实在大大的不利。包括我自己,备课效率起码降低一半。
真正没有补贴的书籍,未必能获得保护吧?前不久有个网友跟我说,《楚墓》这本书他买不到,搜当当,搜到一个网络书店,说提供复印本,价格跟原版也差不多。
我刚才搜了一下,原版也有几家在卖的,有一家甚至卖得比盗版还便宜:
这点,我是完全看不懂了。
---------------------------------------------------------
(温馨提示,今晚八点是我们《说文解字》第二季的第六次课,请按时参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