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华传统节日中所孕育的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节日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
国学讲堂
2018年11月14日,国学讲堂《中华传统节日中的文化精神》在浮山路街道福临社区、枣山路社区举行,主讲人郭慧老师从中华传统节日的内涵、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等方面讲解了本节课。
浮山路街道·福临社区
我国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是灿烂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如今不少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在春节期间十分重视华人过好春节,他们把尊重春节作为尊重和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机。这表明中华传统节日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心理,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象征,中国传统节日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传统节日充盈着和谐、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中华传统价值体系之中,和谐、统一、和平是一种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则是“和文化”的有效载体。有学者认为,传统节日总是充满着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又是亲友往来的契机,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如春节期间,辞旧迎新,平安吉祥,一家人共吃年夜饭,包饺子,营造了团聚、和谐的氛围。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中秋时节,合家团聚赏月,吃月饼,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突出着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主题,在当前更具有海峡两岸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传统节日文化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伦理文化十分兴盛,传统节日文化无不渗透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因素。“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中华传统美德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时有体现。如春节期间,亲友之间要相互拜年,从而营造了仁义、重礼的浓厚氛围。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尊老敬祖美德。重阳节的登高习俗具有敬老、祝福老人长寿的意蕴。自1989年开始,我国把每年的9月9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
同期声
同日,由吴迅老师主讲的《崇德尚礼,建设宜心李沧》在沧口街道升平苑社区、文安社区举行;岳添老师主讲的《中国古代家训与家教》在兴华路街道华泰社区举行;王丽华老师主讲的《百善孝为先——中华孝道解读》在虎山路街道上王埠社区举行。
沧口街道·升平苑社区
沧口街道·文安社区
兴华路街道·华泰社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