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如何评价“为何美国学生不愿在中国高校学汉语”这则新闻

如何评价“为何美国学生不愿在中国高校学汉语”这则新闻

如何评价“为何美国学生不愿在中国高校学汉语”这则新闻(先说几句,没想到这么专业的问题还有这么多人点赞,诚惶诚恐啊,昨天晚上回答到12点多,现在答案已经更新,加了几张图片。)这个问题邀请我算是找对人了,这里说说我的浅见。

(先说几句,没想到这么专业的问题还有这么多人点赞,诚惶诚恐啊,昨天晚上回答到12点多,现在答案已经更新,加了几张图片。)

这个问题邀请我算是找对人了,这里说说我的浅见。

这个新闻出来,其实记者肯定是有一些标题党的,但是背后其实是汉语教学的流派之争。

要说清这个事情,就必须要了解“北美汉语教学模式”(学术圈也喜欢叫“元任教学模式”或者“明德模式”)的来龙去脉。

这一说,就得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说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后期,美国需要向海外派遣大量军队,同时需要派遣各种情报人员,所以急切需要在短期内培养训练出受过基本外语口语训练的人员。但是当时美国外语的主要教学流派是语法翻译法和阅读法,挺这两个名字你就能知道,这学出来的都是哑巴外语。这时听说法的大牛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就被美国政府看上了,为军队特别订制了一个培训课程,用速成的方法训练军队的口语,这个方法也叫“军队法”。

国学生_国学生是什么学历_国学生活

(布龙菲尔德,在花儿盛开的地方……)

当时由于美国也需要对日作战,日本的战场一半在太平洋,一半就在中国,所以也需要大量的汉语人才。那么主持哈弗大学陆军特别训练班中文部的大牛是谁呢?正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祖师爷——赵元任。

国学生活_国学生是什么学历_国学生

(拜祖师爷,为了写这篇答案,我特地去书店找了找资料,翻了翻《赵元任全集》,第16卷祖师爷探讨了永动机,无线电,潮汐,音律学……祖师爷千古,我们只有长跪不起的份)

那么这个班有什么特点呢?

这里不谈太理论的东西,说一些比较直观的:

1.短期、速成、强化。因为是军队的项目,所以对学习者的要求不是学生,而是军人。一般6到9个月为一期,每周上6天课,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5小时(不算自学时间),小班授课。

2.请本国(目的语为母语)的老师上课,课上尽量不说英语,进行沉浸式教学。后期发展为语言誓约,在一定时间内不说英语。特别重视语音,祖师爷有“一失音成千古恨”的说法。这个也好理解,美国大兵要在海外执行任务,模拟当地的语言环境是必须的,重视语音,对情报部门来说也非常重要,万一应对出问题那一梭子子弹就过来了。

3.反复操练,重复,问答,让学生对语言形成习惯,类似巴浦洛夫的那条狗,遇到一个问题,立刻就能反应出来。这事可以这么理解,要在短时间内培养语言人才,有时不需要对语言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只要在战时可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就可以了。

4.不重视书面语和文字——满足军人的作战需要就可以了,前方打得昏天黑地,看懂这些方块也没用啊。

之后听说法效果极好,对语言教学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成为了美国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石,进而演化成了如今的“北美教学模式”。

国学生活_国学生_国学生是什么学历

(现在“北美教学模式“的领军人物——周质平)

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这个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内核没有变,尽管我参加美国对外汉语教学项目较少,但是跟圈内人聊过,也听过课,还算有点了解。现在这个模式有一下几个特点:

1.精英化:北美教学模式源于哈佛,然后发展到耶鲁,普林斯顿,明德这些一等一的高校,生源质量一直非常好,加上天才祖师爷确定的教学模式,从民国时代的语言学家和教学大牛的改造,再加上项目老师一般最低门槛也是北京语言大学,北大,北师大的对外汉语的专业硕士,所以这个教学模式基的组成人员是——精英理论+精英老师+精英学生。

2.短期集中超高强度:

一般而言,暑期班三个月的课时加起来相当于一学年在校的普通课程,“强度相当大,每天早上八点上课到下午两点,每天都布置作业,每周有考试,还要演讲”。

普北班一般设四个年级,入学先考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分配到不同年级。学习时间共两个月(八个星期),每天早上从八点开始,上课四小时,一直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到五点,一对一单独上课——这是最有学习压力的时刻。晚上八点到十点则是老师答疑时间。此外,每周会安排两次“中文桌子”,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到两点,由一个老师带两到三个学生出去吃饭,学习用中文点菜,随便聊天,“总之,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说中文”(来自澎湃新闻)

3.语言誓约:一般而言进入暑期项目的学生会跟学校签订一个语言誓约,大概在3个月中不可以说一句英语,如果说英语被发现,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开除,学分全部作废。为了保障语言誓约的执行,学校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小卖部的导购也都是找一些中国人来做的。如果在国外,学习环境就是封闭的。在中国倒是可以开放,在北京五道口附近,有时可以听到两个金发碧眼的老外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费劲地交流,绝不说一句英语,那一定是有语言誓约在身上。

“在开班之前每个学生都要写一个保证书,签上名字,保证在普北班期间不说自己的母语。如果被发现说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会被开除,学费也不退还。教师也一样,虽然没有保证书,但是被发现用英语教学或谈话也会受到严厉的批评。”

“语言誓约”的执行严格到了什么程度呢?周质平说,不单是教室里必须说中文,宿舍里也一样,“我们规定,普北班学员必须住在北师大学生宿舍,不允许在外面住,而且我们要求同宿舍舍友之间也要严格执行语言誓约,只说中文”。唯一的例外可能是和父母打电话,但也“必须到没有人的地方悄悄地打,只要有其他人在场,就必须说中文 ”。(来自澎湃新闻thepaper.cn)

4.强化训练,淡化讲解:一般来说北美教学模式有大班课,小班课,一对一课(一对二也可以)。大班课教必要的语法知识,由资深老师进行。小班课重点训练大班课的教学内容。一对一针对个人进行知识梳理,继续强化。强化的方式也很有趣,就是针对句型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不间断地回答,但是回答的时候必须用上这节课重点学习的语言点。

总体而言,现在北美教学模式和40年代的听说法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也经过了相当大的改良。

那么我们回到问题本身——如何评价“为何美国学生不愿在中国高校学汉语”这则新闻,以及一些中国高校教授的反驳?

这篇文章背后大量的观点都是北美教学模式与国内的对比,隐含的观点就是孰优孰劣的问题,那国内的教学模式有哪些问题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没有历史传承,由于战乱,当年祖师爷都跑到美国去了,尽管还有吕叔湘先生这种语言学大牛,但是文化大革命那么折腾,谁还顾得上对外汉语教学呢。

2.教学法问题,由于解放后至改革开放的意识形态问题,很多西方国家的先进的语言教学方法不能使用,而大量使用苏联盛行的语法翻译法,阅读法等可怕的哑巴教学方法。这些问题在最近10年才开始在高校有所改观,任务型教学法与交际法开始在北京上海的高校流行。

3.学术导向问题,国内对外汉语学术圈一直由语言学家作为主导,语言教学专家处于相对边缘化的位置。简单来说就是“重(语言)本体轻教学”,某些汉语语法都研究得很透彻,但是到底怎么教却没有相应的研究。

4.对外汉语教师培养问题,除了北京上海的知名院校,很多高校里教对外汉语的教授甚至都没教过外国人,让一个没有教过外国人的教授去教中国人怎么给外国人上课,是一个可悲又可笑的事实。很多对外汉语专业跟中文系的课程一样,无非就是开一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开一门对外汉语教学法就了事了,一般也都是没什么经验的老师读读PPT。没有教学实践,什么样的老师都是白搭。

这里说一个具体的例子,我在2009年参加汉办志愿者的培训的时候去北京一个著名高校听过一节所谓的对外汉语示范课,因为09年我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看到那节课简直笑掉大牙。

课程开始的时候,一个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句子:桌子上有一支笔。然后问学生们:同学们这是什么句子?

讲台下俄罗斯学生打着哈欠没人打理,几个韩国学生做出努力思考的样子,但是一脸茫然。一个看着就像学霸的韩国女孩赶紧查找笔记,一番努力后举手,“老师,这是存现句。”

这时,老师露出欣慰但是不大满意的笑容,"看,还是恩珠最努力,一下子就答对了,昨天教你们的都忘了是不是?"

然后,这位老师又写了一个句子,前边走过来一个人。问,“同学们,这个存现句是明智还是暗指?”

说实话,09年的时候我做汉语老师的年头还不算久,总觉得自己的水平一般,那天,我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还不错了。

北美教学法好不好,好。

国内的汉语教学有没有问题,有。

但是这篇文章说得对不对,我觉得还是有问题的。

北美教学模式效果惊人,刚才我已经说过它的几个特点,基本都是优点,但是这些优点反而也是它的缺点。

1.精英化,这种教学可以运行的根基是有非常好的学生,能够顶住这种高强度学习压力的学生都是学霸中的学霸,别以为耶鲁的学霸就不如北大的。我5年前有幸教过一个耶鲁艺术系的学生,那学习能力我也是给跪了,但就是这样,还是有很多学生顶不住压力。也时常能听到很多美国项目的老师抱怨学生素质不如从前。但是很多国内高校是针对全世界招生的,课堂教学水准要尽可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学渣也是要照顾一下的。

2.短期,高强度,语言誓约。这三样基本是北美教学模式的法宝,但是需要学校对学生有异常强大的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但是针对一般学生而言,这三样都是非常难以做到的,管理成本过高,除了美国学生其他国家的学生也不见得就吃这套。

3.强化训练,一般来说高校也没有相应的教师资源,北美教学模式的背景一般是小班授课,教师的人数和学生人数是相当的,无法想象国内的一个50人的大班再配备50名师资。

所以总的来说,北美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精英化,缺点也在精英化,正是因为精英化,导致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大面积推广。

这种教学模式真的要强行推广,只能让只认学语法的韩国人,下了课就会喝酒的俄罗斯和各种斯坦人,满脑子都是去广州贩手机做买卖的黑人,性格无比内向的日本人,整天惦记谈恋爱的欧洲人都淘汰了。

国内高校是否在进步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进步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法在改良,基本北京上海的高校老师都意识到以前哑巴汉语模式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现在国内探讨比较多的是“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法”。相比北美教学模式的“听说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相对简单,门槛低,容易在大班课上组织,也可以保证学生开口。

2.教材在改良,我供职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教材编写风格已经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教材逐渐变多。以前是我们教材怎么编老师怎么教,现在是优秀的老师怎么教我们怎么编教材。如《新概念汉语》、《HSK标准教材》、《新目标汉语》、《体验汉语》都是基于新型教学理念而编写的新型教材。

国学生是什么学历_国学生活_国学生

3.教学内容在逐步现代化,现在优秀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教学早就不拘泥于教材内容,最新的时事,电视节目还有微博微信上的语料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也是中高级汉语教学的常客。

4.新技术的应用,PPT,视频这些东西都是国内高校用了多少年的东西了。北语社甚至把几套新教材的配套PPT和教案全都做了出来供老师下载。各种视频资料也早已完善,如《中国文化百题》,学生在学到如长城,春节等文化点,放段视频就可以了。

国学生活_国学生是什么学历_国学生

5.师资培养趋向实践化,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始鼓励本科生去观摩课程,也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带带辅导找找感觉,方向还是越来越好的。

这里插一句,对于师资培养,我的经验是如果老师没有站在讲台上边下边有资深老师指导的话,那么在成长上还是少一个阶段。我始终觉得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就像是传承手艺,必须要有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才能让一个老师快速成长。我以前的培养就是采用这种模式设计的,效果很好,但是现在因为工作原因也停办了。

综上,澎湃新闻所指责的并不公允,它只看到了北美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国内教学的缺点,并在行文中把这两点放大,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两种模式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管理成本的差异。

国内的汉语教学有没有值得批评的地方?当然有,但是这篇文章没有批评到点上,倒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张黎老师说得很公允:

国学生_国学生是什么学历_国学生活

国学生是什么学历_国学生_国学生活

最后,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一个电视剧——《楚汉传奇》。

当时刘邦领着项羽的兵去作战,但是又担心被项羽的兵掺了沙子失去兵权,就想把自己的兵要回来,他就跟项羽说(大意):

虎豹有虎豹的打法,但是我们豺狼有豺狼的打法……

想看别的文章的可以看我的微信公众号,应该算得上是最专业的对外汉语微信公众号了。

元任对外汉语

上一篇: 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下一篇: 留学生用英语怎么讲?四种讲法大公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