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2017年整理】法国初等教育历史.doc

【2017年整理】法国初等教育历史.doc

【2017年整理】法国初等教育历史.doc近现代法国的教育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一)历史背景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

近现代法国教育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一)历史背景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和神权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就已萌芽,并在17世纪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新教各派力量薄弱,所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压制直到18世纪才有了显著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增长和激化。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二)学校教育1、初等教育新教:出现一些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学校。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可惜它只存在二十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主教: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

学校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用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18世纪法国国王又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三)启蒙时代教育思想18世纪法国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出现了一批“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以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狄德罗等人为骨干的伟大人物。他们的教育理想深刻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和整个西方近代教育的思想和实践。1763年,法国驱逐耶稣会运动中的主要倡导人物拉夏洛泰(1701—1785)的《论国民教育》系统论述国家办学思想。他认为教会应该把宣讲道德和管理纯世俗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国立学校,学校就当以自然科学作为课程的中心,应该教授法语,重视学习近代史,废止拉丁语的学习,按照实际生活和就业的要求培养学生,使之成为对国家强盛有用的人才。他的主张在许多方面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的先声。法国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之间、资产阶级内部各派政治势力之间、人民群众与剥削阶级之间反复进行较量,斗争极为复杂,政权不断更迭,这些情况深刻地影响了法国教育的历史发展。

、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1794)的教育(一)历史背景1789—1794年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这个政权打退了国内外反革命进攻,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为建立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二)教育改革方案在教育方面,先后上台的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分别制定了有代表性的三个教育改革方案。即塔列兰教育法案(1791)、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1792)、雷佩尔提的教育方案(1793)。这些方案内容有差别,但从主体上看,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其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提出课程和年限互相连接的学校系统的设想。塔列兰教育方案中规定了四级学制:小学、中学、专门学校、大学院。并提出了五个阶段的公共教育体制:初级学校、高级小学、中学、专门学校、国家科学与艺术研究协会。后者既是监督和指导所有教育机构的领导机关,也是一个学术研究中心。第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国家应当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

雷佩尔提的方案提出由国家举办“国民教育之家”,让5-12岁的儿童免费入学,让国家提供衣食住的条件等主张。该方案还具体规划了普及教育的经费来源。第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也是大革命中各种教育方案的共同要求。康多赛的计划纲要取消了学校中得宗教课,要求小学学生除学习读、写、算基本学科外,还应学习测量土地、农业、手工艺的初步技能及道德基础知识,高级小学应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中学应传播对每个公民无论选择什么职业都将有益的知识,才兼负培训小学教师的任务。专门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三)学校教育1、初等教育远未普及,但实施初等学校教师考核。二、19世纪的法国教育、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1799—1814)的教育(一)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为牢固掌握教育管理权,拿破仑授意颁布了《关于创办帝国大学以及这个教育团体全体成员的专门职责的法令》(1806)及《关于帝国大学条令的政令》(1808)等。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它的监督之下。帝国大学的各级长官和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法国沿用很久,成为法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特点。

按照帝国大学的规定,法国是以大学区为单位设立大学的,全国分为27个大学区,基本上每个大学区有一所大学,国家任命的大学区总长同时就是该区大学的校长。(二)学校教育1、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发展未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加上宗教势力的不断渗透,以至于教会在初等教育阶段的影响逐渐加大,最终导致初等教育发展缓慢。、复辟王朝时期(1814—1830)的教育(一)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宗教势力在教育管理中一度甚嚣尘上,但在华特门斯尼尔出任宗教事务与公共教育部部长后得以改观。(二)学校教育1、初等教育初等教育获得较好的社会发展机遇,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出对初等教育的社会需求,科技发展也为大规模地发展初等教育提供物质条件。经济学家、早期社会主义者以及工人阶级代表也从不同角度论述发展初等教育的迫切性。宗教和各类慈善团体可以向初等学校提供教师。政府于1816年颁布法令要求每一市镇设一名委员,具体承担指导初等教育的职责。、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的教育(一)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政府接受索邦大学教授库森的建议,颁布了《基佐教育法》确定地方有权征收特别税作为教育经费,在地方设立小学教育鉴定委员会,国家掌握教师资格的确立。

这一时期的小学和师范学校数目大增,从1836年起还设立了女子小学。校教育1、初等教育仍有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初级小学向学生传授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树立法国国民团结统一的精神,实施道德与宗教教育;高级小学还需进行职业教育。、第二共和国时期(1848—1852)的教育(一)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受到严重挑战。法卢通过《法卢法》,把学校的管理权拱手让给教会,规定:帝国大学非专业化,终止国家对教育的垄断式管理。(二)学校教育1、初等教育由于私人及宗教势力参与,初等学校数量大增。 、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的教育 (一)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 罗兰德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管理权,逐步削弱教会的权限。 (二)学校教育 1、初等 教育 初等教育经费有所增加,教育内容也得以扩充,人数也有所增长。 、第三共和国初期的教育 (一)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 1871—1900 年,共和党执政以后,根据法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需要,着手 改革教育。教育部长费里在 1881—1882 年先后颁布了几个教育方案,主要是对 初等教育的改革作出安排。1879 月颁布实施《费里法》,确定公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与世俗化三原则,着力提高法国国民整体素质。

(二)学校教育 初等教育根据费里法案,初等教育应是世俗的(废除法卢法案中给予教会监督公立学校的 权力和教士任教的特权,以“公民和道德”课取代宗教课,但法国教育的宗教性 仍很强)、免费的(免除了公立母亲学校和小学的学费)、普及的(此时规定 6~13 岁的儿童都应入小学受七年的义务教育),因此公立小学发展很快。 、新教育运动 又称为新学校运动,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始于英 国,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899 年,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得莫林创办了法 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该校重视“小家庭”式的师生间的亲密关系; 在开设各种正规课程的同时,还从事体力劳动和小组游戏,又称为“运动学校”。 三、20 世纪二战前的法国教育 (一)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20 世纪上半叶法国的教育制度是在上一时期所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 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在 20 世纪仍然没有变化,全国各级各类公、私立学校的教 育、教学工作都在中央政府的教育部严密控制之下。进入20 世纪以后,在法国, 宗教思想和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有所削弱。1902 年以后,50 多个从事教育 等方面活动的教会组织被解散,3000 多所教会学校被封闭,1905 年法国政府明 确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同时废止“法卢法案”。

(二)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 1、小学教育 法国的双轨学制在20 世纪初继续存在。1925 年以后,由于各方面进步社会力量 坚持不懈的斗争,当局不得不作些改革,将初等教育改为统一学校制度。小学毕 业经过严格考试可以升入中学。 四、20 世纪二战后的法国教育 (一)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教育改革面临着两大课题:第一。教育如何适应和促进 战后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第二,教育如何向所有人开 放,从而促进教育机会的民主化。 (二)教育改革 1、40 年代的教育改革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法国议会就组建了一个新的教育改革委员 会。1947 年的《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对法国当时的教育提出了严厉的 批评,特别指出法国教育制度是不公正的、不平等的,进而又对法国教育的整体 结构和组织提出了全新的设想和建议。《方案》提出六条原则:(1)社会公正。(2) 社会上一切工作价值平等,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等。(3)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 权利学生先接受学校一般方向的指导,后接受职业方向的指导。(4)在加强专门 教育的同时,适当注意普通教育。它是一切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

(5)各 级教育实行免费。(6)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该《方案》还提出应实施 6-18 岁学生的免费义务教育,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教育。儿童应尽 可能接受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上,于 岁进入初等学校,接受普通课程教育,11岁结束。第二阶段为方向指导阶段。在接受初等教育之后,不必考试所有学生全 部进入中等教育机构学习四年,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观察,对其发展予以指导。 第三阶段为决定阶段。学生分别进入三种学校,学术型学校、技术型学校、艺徒 制学校。均为三年,在18 岁时结束免费义务教育。 由于战后初期的历史条件,这个方案并未实施。但在它的影响下,法国大力扩充 初等教育,促进中等教育普及。它的思路及原则一直影响战后几十年法国教育改 革进程。 2、50 年代的教育改革 1959 年颁布了将义务教育延至 16 岁的《教育改革法》,开始把以往作为平民子 弟终结性教育的小学补充班改造为实施普通教育的初中,纳入正规中等教育系 列。在所有中学建立为期两年的观察期,以便对学生进行方向指导。同日还颁布 了对教育结构进行改革的法令,俗称“贝尔敦法令”。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建 立学制为4 年的市立普通教育中学,取代小学补充班。

第二,取消小升初的入学 考试。第三,中学前两年为观察期,实施共同教育基础。第四,将原来的技术中 学和国立职业学校升为市立技术高中,培养技术工人和低级职员。 1959 年的改革虽然触及法国中等教育的结构问题,但远未能真正解决问题。双 轨制仍然存在,原有的中等教育结构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 3、60 年代的教育改 1968年11 月,法国议会通过并颁布了《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又称《富尔法》)。

上一篇: 教育部: 聚焦五项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水平
下一篇: 体教融合推动全国学生运动会“三年一大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