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著作研究(包括专著和综合著作中有论及的)
郑拙庐:《倪瓒》,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11月;
宋莉环:《元四大家中倪云林之研究》,[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学院艺术研究所,1974年;
萧平 史克方主编:《倪云林研究》(其中有萧平《倪云林的创造和影响》),香港新世纪出版社,1992年10月;
吴长鹏《倪瓒研究》,[台湾]国立编译馆,1998年;
楚默:《倪云林研究》,百家出版社,2002年10月;
李润桓:《倪瓒生平研究》,香港大学哲学硕士论文,1972年;
黄瑞呈:《倪云林绘画研究》,[台湾]华冈出版社,1971年;
虞莲系:《倪云林之诗画研究》,[台湾]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77年;
薛慧容:《倪瓒容膝图研究》,[台湾]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1987年;
吴长鹏:《倪瓒的绘画与文学之关系论》,[台湾]中华色研出版社,1993年;
陈雨杨:《倪瓒》(中国书法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温肇桐编著:《倪瓒研究资料》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12月;
朱仲岳编著:《倪瓒作品编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12月;
沈映冬:《倪云林隐迹记》,[香港]文渊阁学术资料供应中心,2000年3月;
赵沛:《倪云林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5月;
{德国}Helga Kuntge-shroff:《 Leben und Dicktungen des Ni Tsan 》,年代出版社不详,引自李润桓《倪瓒生年1306-1374》;
温肇桐:《元季四大画家》,世界书局,民国三十四年出版,1945年;
温肇桐《元季四大家》, [香港]幸福出版社,1960年;
于大成:《元四大画家年谱(手稿)》,1971年8月;
张光宾:《元四大家》,[台湾] 国立故宫博物院,1975年10月;
[日本]内藤虎次郎:《元末的四大画家》,出版社不详,1986年;
万新华:《元代四大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7月;
庄申:《元季四画家诗校辑》,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73年;
古川修:《南画论萃·倪云林》,[日本]地平出版社,昭和十九年四月,1944年4月;
陈传席:《元画“高逸”的最高峰——倪瓒》,载《中国山水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6月;
杜哲森:《倪瓒——聊将逸气铸画魂》,载《元代绘画史》178-18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
[美]方闻著 李维琨译:《倪瓒》,载《心印》95-11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原著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冯超:《倪瓒的墨竹艺术》,载《湖州竹派》157-164页,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倪瓒》,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5月;
何恭上:《中国宋元绘画·倪瓒沧浪漫士》,[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73年1月;
周千秋:《中国历代创作画家列传—淡逸萧疏的风格倪云林》,[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74年5月;
刘诗:《江苏历代书法家·倪瓒》,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
王伯敏 俞守仁 王心棋:《132名中国画画家·倪瓒》,山东美术出版社,1984年12月;
周积寅 马鸿增 程大利:《江苏历代画家·倪瓒》,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8月;
阎少显 冉祥正:《江苏历代画家传略·倪瓒》,中国民生出版社,1986年12月;
卞良君:《满纸烟云——倪瓒》,载《中国历代三绝》,延边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舒士俊:《“元四家”的野逸画风》,载《水墨的诗情——从传统文人画到现代水墨画》151-16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胡海超:《中国绘画趣谈·太湖边上六君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
中村茂夫:《倪瓒和他的绘画观》,载《中国画论的展开》, [日本]中山华文堂昭和四十年,1965年;此节后由刘晓路翻译为《倪瓒的绘画观》,刊登于《朵云》1991年第2期;
郭因:《从浪漫主义滑向表现主义》,载《中国绘画美学史稿》185-18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8月;
葛路:《倪瓒的“逸笔”与“逸气”说》,载《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136-142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6月;
李一:《倪瓒的逸笔和逸气》,载《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261-264页,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
陈传席:《“逸气说”——倪瓒绘画美学》,载《中国绘画美学史》331-33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徐建融:《倪瓒》、《云林故事惟文藻》,分别载《元代书画藻鉴与艺术市场》63-71页、168-171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11月;
陈振濂: 《“古而媚”——倪云林的逸笔草草》,《〈安处斋图〉与倪瓒的隐逸》、《倪瓒的《〈竹枝图卷〉与“聊以写胸中逸气”》、《绝妙的折带皴——〈渔庄秋霁图〉》、《从〈怪石丛篁图〉谈倪瓒的字号众多》、《〈紫芝山房图〉——关于倪云林与释道的交往》、《倪云林的老来心态——〈虞山林壑图〉》、《山水画家眼中的花鸟画——〈梧竹秀石图〉》、《大师的老耄失意之作——倪云林〈春山图〉》;分别载《中国书画篆刻品鉴》253页、522-530页,中华书局,1997年4月;
(二)论文及其相关资料
沈世良编:《倪高士年谱》,《湖社月刊》第18-93册,1929年5月-1935年8月;
[日本]今关天彭著,吴蒲若译:《元代四大画家》,《艺风》第2卷第3、5期,1934年3、5月;
洪为法:《有洗濯狂的倪云林》,《青年界》第7卷第1期,1935年1月;
陈植:《中国造园家考》,《江苏研究》第2卷第1期,1936年1月;
倪贻德:《画家倪云林的故事》,《青年界》第10卷第4期,1936年11月;
陶在湄:《倪云林》,《和平日报》1937年5月19日;
[日本]堂谷宪勇:《倪云林》,载《东洋美术文库》,昭和十六年出版,1941年;
《倪云林受辱事略》,《中日文化》第2卷第3期,1942年5月;
郑秉珊:《元代四大画家》,《中国学生》第1卷第4期,1943年;
厉道成:《倪瓒》,《人物杂志》第1卷第3期,1946年4月;
傅抱石:《元四家》,《世界月刊》第2卷第7期,1948年1月;
容庚:《倪瓒画之著录及其伪作》,《岭南学报》第8卷第2期,1948年6月;
邓以蛰:《倪瓒湖阴山色图立幅》,《学原》1950年第10期;
张月寒:《关于倪云林》,[台湾]《畅流》第6卷第3期,1952年9月;
孙奇峰:《试论苏东坡和倪云林兼论文人画》,《美术》,1959年第4期;
范增:《从“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想起的》,《美术》,1959年第6期;
渡边明义:《倪云林年谱》,[日本]《国华》第829、830号,1961年;
陈士文:《倪云林远岫树石图》,[香港]《新亚生活》1961年第3期;
左海:《纪念我国古代十大画家》,《人民日报》,1961年3月4日;
磊庵:《谈元人倪瓒的画》,[台湾]《联合报》,1961年3月4日;
《我国古代十大画家(资料)》,《文汇报》,1961年3月21日;
操:别开蹊径的倪云林,《新民晚报》,1961年4月10日;
陈少丰:《一变古法的倪瓒》,《羊城晚报》,1961年4月12日;
吴镜汀:《简论倪瓒的画》,《光明日报》,1961年4月13日;
胡蛮:《漫谈倪云林诗画》,《北京日报》,1961年5月23日;
雷履平:《倪瓒和他的秋庭嘉树图》,《成都晚报》,1961年6月7日;
关以洁:《丰富多采的古代绘画——纪念中国古代十大画家》,《陕西日报》,1961年6月16日;
《十大画家艺术成就的探讨》,《美术》,1961年第3期;
钱松喦:《访问祗陀里》,《美术》,1961年第6期;
位育:《故宫博物院纪念古代十大画家展览简目之七--倪瓒》,《文物》1961年第6期;
田木:《倪云林和他的几幅作品》,《文物》1961年第6期;
陈兆复:《话说“逸笔草草”》,《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6日;
温肇桐:《倪云林的逸气和逸笔》,《雨花》1962年第11期;
童书业:《倪王吴的变格画法》,写于1962年8月4日,后载《童书业说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
马国权:《略论倪瓒绘画艺术》,载郭味渠编《中国古代十大画家》,香港文苑书屋,1962年;
黄苗子:《读倪云林传札记》,附倪云林年谱,《中华文史论丛》第3辑,中华书局,1963年5月;
刘程远:《淡逸萧疏的倪云林风格》,[台湾]《畅流》第35卷第6期,1967年5月;
刘程远:《淡逸萧疏的倪云林风格》,[台湾]《建设》第16卷第2期,1967年5月;
王季迁:《倪云林生平及诗文》(倪云林之研究上篇),[台湾]《故宫季刊》第1卷第2期,1967年;
王季迁:《倪云林之画》(倪云林之研究下篇),[台湾]《故宫季刊》第1卷第3期,1967年;
堂谷宪勇:《倪云林的画境》,[日本]《禅学研究》第58号17l-190页,1970年;
于大成:《倪云林与清閟阁》,[台湾]《纯文学》第10卷第2期,1971年5月;
鲍少游:《倪瓒雨后空林图》,载《故宫博物院名画之欣赏》55-62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
李润桓:《倪瓒逝世六百周年纪念》,[香港]《艺术》第1期,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系会,1974年8月;
王大保:《倪瓒〈六君子图〉》批判,《美术学报》,1975年第2期;
景唐:《倪云林轶事》,[台湾]《畅流》第53卷第3期,1976年;
郑进发:《倪瓒书法及其对绘画的影响》,[台湾]《艺术家》第14期,1976年7月;
李润桓:《倪瓒生卒1306-1374》,[香港]《三三艺术》第1期,1976年;
吴长鹏:《倪瓒绘画观之研究》,[台湾]《台东师专学报》第5期,1977年4月;
汪宗衍:《倪云林与玄文馆》,[香港]《艺文丛谈》,中华书局,1978年5月;
温肇桐:《倪瓒的生涯与艺术》,《群众论丛》创刊号,1979年;
双银:《倪瓒设色〈水竹居图〉》,《文物》,1979年第2期;
杨仁恺:《对孙过庭〈千字文第五本〉及其他诸作的初步考察——元倪瓒〈周文英作诗志传〉跋》,《文物》,1979年第10期;
高木森:《试从〈雨后空林〉管窥倪瓒中年画风》,[台湾]《故宫季刊》第13卷第1期,1979年;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编译:《倪瓒的传世名迹〈雨后空林〉》,《文博参考资料》1979年第2期
张光宾:《元朝四大家的绘画》,载《元朝书画史研究论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1979年5月;
蒋文野、丁乃迟:《倪瓒生平异议》,《群众论丛》1980年第1期;
葛治功:《关于倪瓒王绂沈度的新材料——对夏顴墓志的一点考证》,《文博通讯》1980年第1期;
沈之瑜:《倪瓒〈渔庄秋霁图〉解题》,[日本] 精兴社昭和五十五年,1980年;
古原宏伸:《倪瓒〈渔庄秋霁图〉解说》,[日本] 精兴社昭和五十五年,1980年;
江兆申:《元倪瓒〈容膝斋图轴〉解说》,[日本]东京株式会社二玄社,1980年;
中川宪一:《倪瓒笔〈容膝斋图〉考》,载《铃木敬先生还历纪念:中国绘画史论集》,[日本]吉川弘文馆昭和五十六年,1981年;
Nelson Susan E(纳尔逊):《Rocks beside a River:Ni tsan and the Ching-Kuan Style in the Eyes of Seven-teenth-century Critics》(《江畔岩石:十七世纪评论家眼中的倪瓒和荆关风格》),Archives of Asian art,33,Page 65-88,1980;
李福顺:《倪瓒述评》,《美术史论》1983年第1期;
杜哲森:《倪云林“逸气”说试析》,《朵云》总第9期,1983年4月;
杨敦礼:《秀色可餐——谈谈乾隆皇帝评倪瓒画谱》,[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8期,1983年11月;
李润桓:《倪瓒书迹研究》,[香港]《新亚学术集刊》第4期,1983年;
梁济海:《试论倪瓒的艺术思想与绘画》,《美术史论》1984年第1期;
中川宪一:《倪瓒早期作品以及〈容膝斋图〉的展开》,[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纪要》,第4号,1984年3月;
袁旃:《倪云林的开门八件事》,[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13期,1984年;
俞守仁:《渔庄秋霁图》,载《中国美术名作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
喻建十:《谈倪瓒绘画风格的形式构成》,《美术丛刊》第27期,1984年8月;
徐邦达:《倪瓒》,载《古书画伪讹考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11月;
福本雅一:《元代文人传(7):倪瓒》;《帝冢山学院短期大学研究年报》1984年第32期;
徐小虎:《画语录之九·倪瓒》,[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22期,1985年1月;
陈兆复:《山水画史上的“一变”——漫谈元四家》,《美术》1985年第1期;
申江:《倪瓒》,《江苏画刊》1985年第2期;
张光福:《读倪云林的画》,《新疆艺术》1985年第5期;
刘纲纪:《渐江与云林》,《朵云》第9期,1985年12月;
何为:《划时代的画家——倪瓒》,《文学与你》,1986年1月;
刘华:《倪瓒和〈六君子图〉》,《新民晚报》,1986年1月11日;
张光宾:《云林遗翰透玄机 鸥波补书别有天——从一页倪瓒题跋谈赵补唐临晋帖》,[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3卷第10期,1986年1月;
陈传席:《倪云林生年新考》,《美术史论》1986年第1期;
孙小力:《倪瓒生卒年岁考》,《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4辑;
石叔明:《墨竹篇·倪云林逸气空灵》,[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4卷第5期,1986年8月;
鄂允文:《山水画家倪云林》,《美术纵横》第2辑,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年9月;
中村雍子:《倪云林》,[日本]《日本美术工艺》第251-252卷,1986年;
颉翰:《逸兴悠然 微茫惨淡——倪云林及其渔庄秋霁图》,《诗与画》,1987年第2期;
Wen Fong(方闻): Ni Tsan,the Noble Recluse,in his “Biogryaphy as Culture History”,paper presented at Conference o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pp.16-26,Princeton University,May 1987;
李知文 王湜华:《歌诗犹与世相关——试论倪瓒的诗歌》,《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第3期;
鄂允文:《倪瓒生涯与艺术浅探》,《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我国古代画家像·元张雨题倪瓒像》,[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6卷第7期,1988年10月;
高木森:《元四家里的“先现代艺术”气质(三)——倪瓒的空白哲学 》,[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6卷第10期,1989年1月;
郝家林:《六百年后的访问——倪云林故里散记》,[香港]《明报》,1989年2月;
华天雪:《倪瓒绘画艺术初探》,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学士学位论文稿本,1989年
谢柏良:《倪瓒〈题郑所南兰〉品味》,《语文月刊》,1989年第10期;
林柏亭:《白云堂捐赠书画选介·倪瓒秋林远岫图》,[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8卷第8期,1990年11月;
谈福兴:《倪云林卒地及旅葬地考述》,《艺苑·美术版》1991年第3期;
谈福兴:《关于倪瓒的生卒时间——周南老〈元处士云林先生墓铭志〉辨误》,《朵云》1992年第3期;
薛永年:《论倪瓒的“不求形似”》,载《书画史论丛稿》,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2年6月;
赵沛:《倪云林求师黄公望》,《太湖》1992年第6期;
谈福兴:《祗陀 祗园 祗陀寺》,;《无锡日报》,1992年9月24日;
谈福兴:《倪云林与〈游子吟〉》,《无锡日报》,1992年10月15日;
[日本]新藤武弘:《关于倪瓒像》,倪瓒生平、艺术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论文(稿本),1992年10月;
李德仁:《倪瓒逸气说及其渊源与美学义蕴》,倪瓒生平、艺术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论文(稿本),1992年10月;
刘纲纪:《倪瓒的美学思想》,倪瓒生平、艺术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论文(稿本),1992年10月;
吴甲丰:《简论倪瓒的绘画风格》,倪瓒生平、艺术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论文(稿本),1992年10月;
许墨林:《胸中逸气千古存——读〈倪瓒画集〉》,倪瓒生平、艺术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论文(稿本),1992年10月;
傅申:《倪瓒和元代墨竹——从佛利尔美术馆的倪瓒墨竹画谈起》,倪瓒生平、艺术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论文(稿本),1992年10月;
李润桓:《倪瓒传世书画的几个问题(大纲)》,倪瓒生平、艺术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论文(稿本),1992年10月;
王连起:《倪云林的书法艺术简论(大纲)》,倪瓒生平、艺术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论文(稿本),1992年10月;
鄂允文:《清閟阁诗文漫志》,倪瓒生平、艺术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论文(稿本),1992年10月;
鄂允文:《倪瓒诗选辑注》,倪瓒生平、艺术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论文(稿本),1992年10月;
秋石:《倪瓒国际研讨会综述》,《无锡日报》,1992年11月7日;
刘江鸿:《古拙清媚 缜密疏朗——倪云林书法艺术刍议》,《太湖》,1992年第11期
王建础:《芙蓉山访古寻踪》,《太湖》1992年第12期;
[美国]方闻著 张欣玮译:《论中国画的研究方法》,载洪再辛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此为方闻1963年1月;写的一本论中国画的书的第一章);
[美]张子宁:《漫谈倪瓒〈水竹居图〉》,《朵云》总第39期,1993年4月;
谈福兴:《适园倪瓒山水石刻考——关于倪瓒〈写赠袁寓斋图〉的辨析和考论》,《朵云》总第39期,1993年4月;
刘九庵:《倪瓒绘画三作的鉴别》,《朵云》总第39期,1993年4月;
阮璞:《倪瓒的人品、画品问题辨惑——诘“民族气节”说和“有我之境”说》,《朵云》总第39期,1993年4月;
吴易整理:《倪瓒生平、艺术及其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述》,《朵云》总第39期,1993年4月;
谈福兴:《倪云林的洁癖》,《江南晚报·吴文化》,1994年1月12日;
周积寅:《倪瓒绘画美学思想》,《艺苑·美术版》1994年第2期;
倪建林:《倪云林与文人画的发展》,《美术史论》1994年第3期
陈葆真:《从陆治的〈溪山仙馆〉看吴派画家摹仿倪瓒的模式》,[台湾]《美术史研究集刊》第1期,1994年3月;
谈福兴:《倪瓒诗文书札选》,《朵云》总第43期,1994年;
王伯敏:《倪瓒山水画的空疏美》,《新美术》1995年第1期;
王克文:《读倪瓒〈虞山林壑图〉》,《新美术》1996年第3期;
谈福兴:《倪瓒生年之再认定——袁华题〈倪瓒与易恒书〉考论》,《东南文化》1996年第4期;
谈福兴:《简论赵孟頫对倪瓒的影响》,《朵云》总第45期,1996年;
谈福兴:《日本藏倪瓒〈溪亭山色图〉考论》,《朵云》总第47期,1997年;
孙国彬:《元四家年表》,《朵云》总第47期,1997年;
李润桓:《北山堂藏倪瓒诗札考辩》,载《1997年书法论文选集》,台北书法教育学会,1998年3月;
肖燕翼:《倪瓒〈秋亭嘉树图〉等三件书画综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第2期;
郑奇:《反者道之功 淡者浓之极—倪云林及其〈古木丛篁图〉》,《江苏画刊》1998年第11期;
庞鸥:《倪云林绘画浅谈》,《收藏》1999年第4期;
丁厚祥:《倪瓒画风的成因及影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童书业:《倪云林的“洁癖”》,载《童书业说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
李艳:《浅谈倪瓒的题画诗》,《殷都学刊》2000年第2期;
章叔标 丘挺:《倪瓒〈画谱〉评价》,《新美术》2000年第4期;
刘伟冬:《从外显到内化——倪云林绘画图式和风格成因》,《东南文化》2000年第6期;
万新华:《元四大家》,载阮荣春 邓濯等著《中国历代画苑撷英》68-85页,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7月;
庞鸥:《倪瓒〈九龙山居图〉卷伪讹考辨》,《东南文化》2000年第8期;
陆判 张放:《〈松石图〉辨伪》,《东南文化》2000年第10期;
张光宾:《元四大家年表》,分上中下连载于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美术史研究集刊》第9、10、11期,2000年9月、 2001年3月、2001年9月;
刘存有:《试论倪瓒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
康永义:《论倪瓒的艺术思想和绘画》,《阴山学刊》2001年第2期;
亦白:《山水画法探骊·皴法(十一)》,《书与画》2001年第4期;
马孟晶:《大汗的世纪特展书画图像篇·元倪瓒〈江亭山色图〉》,[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226期,2002年1月;
王用春:《倪瓒凭阑人“水月中环佩摇”句辨正》,《内蒙古电大学刊》2002年第2期;
李润桓:《倪瓒傅世书法真迹》,《书法丛刊》2002年第3期;
陈雨扬:《似嫩而苍——隐士倪瓒》,《东南文化》2002年第8期;
陈江:《倪瓒画的文化意蕴(稿本)》,2002上海千年遗珍讨论会论文,2002年;
庞鸥:《读倪云林书法有感》,《东南文化》2003年第2期;
朱培尔:《解读倪云林的灵魂——读楚默的〈倪云林研究〉》,《中国书画》2003年第5期;
娄玮:《倪瓒〈水竹居图〉题跋考》,《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6期;
王颋 李晓娟:《倪瓒生卒时间及晚年行踪考辨》,《东南文化》2003年第9期;
赵启斌:《七月炎熇如流水 一声冰玉出空林——倪瓒“空亭”意象考释》,《中国书画》2003年第11期;
(三)画册
无锡市文联:《倪瓒画集》,附谢稚柳《倪瓒艺术论(代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9月;
《倪瓒》(中国巨匠美术丛书), [台湾]锦绣出版公司,1996年;
《倪瓒》(中国历代大师名作丛书),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5月;
陈传席 苏立南编:《倪瓒》(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倪瓒》(中国巨匠丛书),文物出版社,1998年;
万新华 整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