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家整理收藏夹,各种工具网站、数据库、APP层出不穷,对我编校帮助最大的是这三个网站——知网、读秀和国学大师。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的名声好坏掺半,当年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时,一位老师用什么西方妖怪的典故讽刺知网,大家齐声叫好。26个字母勉强认全的我,实在搞不懂洋典故。但对我个人来说,知网帮助极大。
一是核对引文。比如日前编校一部关于地域文化的学术论文集,一篇涉及清人郑板桥,作者连续引用赵杏根《论诗人郑板桥》、卞孝萱《论郑板桥的民本思想》、姚文放的《郑板桥民本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美学升华》,三篇文章分别载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6期、《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艺术百家》2003年第3期。对编辑来说,当然不可能把这三本期刊买回来或者去图书馆借回来核对,唯一快捷、准确途径就是中国知网,几分钟解决。
二是核对原文。前几天编校一部文集,其中一篇标点混乱、病句频出,我一时联系不上作者,完全搞不定。但好在,该文在《中国地方志》发表过,干脆就在知网下载下来,这篇已经经过《中国地方志》编辑的精校,所有我有疑问的地方,该版本均有处理,我直接参考就好。
三是丰富自己知识储备。最近,我陆续在中国知网下载了百十篇方志学的论文,在地铁上翻着看,拓宽了眼界,受益颇多。
当然,知网本身只是浏览文献的工具,并不是文献本身。比如,《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对我的专业成长帮助最大(《历史研究》《文学遗产》固然好,但奈何我看不懂)。但最近,《古典文学知识》从中国知网下架了,我还真不方便,估计以后要真金白银订购了。
读秀
大概读研时,导师教我用的读秀,那时的读秀,真是一枝独秀,格外发达:
一是核对引文出版信息。写学位论文时,引用了大量文献,但用的时候,图方便、图省事,出版信息不完整(如出版年份、出版社、页码等),后期完全靠读秀一一补足。
二是核对二手材料。编辑工作中,作者有时引用一句文献,没头没脑的,让人难搞。最近,我遇到一位作者引了一大段古文,具体出处也不说,我也没见过,总不能捧着一本本古籍翻吧。最好办法,就是输入读秀搜一搜,就能知道个大概其,然后按图索骥,再核对原典。最后发现,这段文字出自《汉书》,这作者还断错句了,搞了好几个病句。但检索时要注意:一是不要有生僻字;二是要学会断章取义,比如一句话七个字,你键入中间三个字,可能比较准确。
但这几年,读秀不大好用了,反正我是越来越少用了,一是中华经典古籍库、尚古汇典这种更权威、更专业化、功能更多的数据库出现了;二是可能由于版权问题,读秀上的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凤凰等出版社的图书下架了。这样的读秀,对涉古专业的人来说,真的就是鸡肋了。
国学大师
好像也是读研时,从彭勇或是张剑光老师微博上,知道了国学大师网站的存在。一用之下,大呼过瘾,但导师还是嘱咐我,网上的文本,不要轻信。现在想,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十几年中,并未出现超过国学大师的同类网站,甚至国学大师自己,也退步了。
一是查字、查词。国学大师收录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字源》等数十种工具书,有些还能直接查看图片。以前有些同事特爱用这功能,可能是个人习惯问题,我用得少,更习惯直接翻纸质书。
二是全文检索。它好多文献是提供全文检索功能的,可以直接搜关键字。这个很实用,但局限性也大,因为每种古籍都涉及版本问题,它提供的内容未必是你想要的版本,但快速提供参考没问题。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过去的读秀和现在的中华经典古籍库,因为最起码出版信息是明确的。
三是提供古籍影印本。这个是国学大师最强大的功能,迄今无可替代。我做过四五年的古籍译注本编辑,这么说吧,十有六七的学者使用的底本,都是从国学大师上来的。很多学者在整理凡例中,会给搜肠刮肚自己选择某底本找出几条理由,其实真正的理由就一条:国学大师只有该版本。前些年市面上的古籍整理本采用什么底本,很多取决于国学大师有什么底本。
“提供古籍影印本”,真的是嘉惠学林,一个国学大师网站,胜过多少国学大师。使得当今多少学人不必一趟趟钻图书馆,不必辛苦翻群书目录,国学大师一检索就成。对编辑也同样如是。
但后来,国学大师关停了,那段时间,我觉得工作都停滞了,没底本,也没参校本用,很多整理者也麻爪了,用惯了线上免费资源,再辛苦跑图书馆就不愿意了。经常没法按时交稿。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原本国学大师有的某小说版本,随着网站关停,没法用了。最后作者花3000多买了大连图书馆影印本。
后来,领导很好,申请买了个国学大师硬盘,大约一万多元,每个编辑都能共享,虽然资源没以前丰富,速度也慢,但有就比没有强;再后来,国学大师又开张了,但收费了,我通过其他途径,搞了个国学大师会员,可以直接线上下载,一年大概二百多吧。
结语
我时常会翻的一部书,叫《全宋词审稿笔记》,就是王仲闻给唐圭璋做《全宋词》责编时,二人的书信往来。唐圭璋先生很委屈的,经常被王仲闻质问,怎么会出某些错误,怎么不用某些版本。
归根结底,就是那个年代条件有限,学问强如唐圭璋先生,也没办法,就干瞪眼!让王仲闻搞得一愣一愣的!其实你让王仲闻找哪些版本,他也找不到。那年代条件不行。
如今,科技昌明,我们有的是办法,比如中国知网、读秀和国学大师;但办法虽然多,却没唐圭璋、王仲闻了。
本号建有“编辑出版业务交流群”,各位师友如想加入,请添加小编微信xcll0805,实名备注“单位+姓名”,我邀您入群。如无备注者一律拒绝添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