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国学 文化健康 1.传播优秀文化,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不搞封建迷信,防止历史糟粕沉滓泛起; 3.不带宗教情结,杜绝神学侵蚀理性思维; 4.不要盲目排外,尊重多元文化和谐并存; 5.不可厚古薄今,注重古为今用开拓创新; 6.不要望文生义,提倡学有本源实事求是; 7.理论联系实际,源于学术不带学究气; 8.坚守学术良心,服务社会不染江湖气; 9.无官守有言责,学术无禁区,宣传要自律; 10.做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现代公民。 (6)学习:“学”是汲取知识,“习”是运用知识。学而时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专业知识常识化才有用,习以为常。 (7)志气:“志”是目标,“气”是动力;孔子论立志,孟子说养气。有志气,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8)礼乐:礼以节人,“礼”是对外正言行;乐以和情,“乐”是对内调心性。“礼”为秩序,“乐”为和谐。 (9)中庸:中庸,将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未来的最高智慧之一。它强调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是恰好、是适度、是科学发展观。 (10)知行:知是行之始,行乃知之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学之道:修、齐、治、平 唐僧的身世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西游记》附录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告子》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骄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论语·宪问》 主体内容构建: 诚——人生成功的心理起点。 志——明确理想的追求目标。 气——影响成功的精神动力。 道——君子遵循的正确方法。 行——决定成功的最终因素。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论语》 沙 僧——指沙为姓 沙和尚——以和为尚 1.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2.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3.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4.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5.大师兄!我们在这儿! 和 情在沙僧身上,“喜怒哀乐之未发”,这是《中庸》所追求的境界。
沙僧是作为性情的一种表现,沙僧其实是唐僧的影子,代表了唐僧的情。 兽 人 神 小人 君子 斗战胜佛 学做人 天产石猴金教授推荐 管理者国学书房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王鸣盛 “凡学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别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皮锡瑞 “今欲通国学,亦早通其常识耳,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 ——毛泽东 国学典籍浩如烟海,选书至关重要。 建设“国学书房”基本目标 经史子集 体系完备 偏好各异 以人为本 名著善本 务求精良 难易搭配 学有纵深 保值增值 可读可藏 科普国学 文以载道 主讲人:金海峰 教授 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 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 金海峰教授简介 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聘任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兼职教授 国家语言文字“十五”规划项目课题负责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负责人 首届百名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国学广义泛指中国文化;狭义专指传统文化中的学术经典及其体现的文化精神,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传世经典为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学术。
国学:是国魂的载体,国魂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国学:与外来文化相比,属于本土文化领域。 国学:与现代文化相比,偏向传统文化领域。 国学:与自然科学相比,侧重社会科学领域。 什么是国学 儒家文化是国学的核心儒家智慧解决人生五大问题 (1)个人能力修养提升 (2)家庭和谐幸福构建 (3)社会人际交往健康 (4)事业成长永续辉煌 (5)领导艺术内圣外王 儒家文化的作用通过十大核心理念传播 (1)道德:道重客观规律;德重主观感受,为官之道,为政以德。 (2)仁义:君仁臣义,文化认同温暖了制度的冰冷;上下有序,构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关系。 (3)孝悌:?仁之实,事亲,义之实,从兄;孝悌,原来就是仁义的根源。 (4)忠恕:尽心尽力就是“忠”,换位思考就是“恕”。德是把好处让别人得到,恕是对别人的错误能体谅宽容。 (5)诚信:只有真诚发源于内,才能信约履行于外。今天的社会过度强调信,其实内心愿意才是守约的前提。 道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德 德者,得也。 以道得之谓之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易经》说: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道德(得)关系: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功。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道与德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 形 器 理 礼 物 言行举止 身 心 行 心性 心情 视听 言动 诚 意 乐以和情 礼以节人 喜怒哀乐 儒家成功学 止至善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 明明德 亲 民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平天下 齐家 治国 学问 德行 功业 人生最高目标 治人 修己 内圣 外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红楼梦》 演绎的是家运的兴衰,是身不修不可齐其家的经典案例。 《水浒传》 传述的是英雄的末路,体现着舍生取义的社会人生价值。 《三国演义》演绎的是历史的沧桑,儒家文化核心理念的形象化解读。 《西游记》是中国式的成功学全书,体现正心诚意励志笃行的成功之路。 四大名著的形象演绎 刘备——仁, 关羽——义, 张飞——勇, 诸葛亮——智, 赵云、黄忠——忠。 用人物形象对儒家文化的仁义智勇忠孝进行解读。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就这个名称本身而言,实际上就是演的儒家文化中的“义”,《三国演义》开篇就是“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