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儒》
文/云飞
1902年梁启超先生最早使用了国学一词;差不多的时间,和王国维一起研究甲骨文的大学者罗振玉也用了国学一词。梁启超、罗振玉当时都在日本,他们用国学这个词,很可能是受了日本人的启发。早在江户时代,日本人就把研究日本古代典籍,探究什么是日本固有文化的学问称之为和学、古学、皇学或者国学。所以,研究日本固有文化的学问是日本的国学,研究中国固有文化的学问自然就是中国的国学了。梁启超他们启用“国学”这个词,反映的恰恰是对中国命运的忧心忡忡。
那是一个什么年代?1894年甲午海战,1895年马关条约,1900年义和团,八国联军进北京......那是一个风雨飘摇、国运缥缈的时代。国学这个词的现代用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所以,“国学”一词和国歌里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有一种一脉相通的情感连接的。
说国学是“中国固有之学问”,其实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它是相对于西方、外来的学问,它是中国的;其二,它是相对于现代的学问,它是传统的。
这样的定义也同时确认了一个事实:所谓国学,也是人类知识总体中的一部分,和西学、新学是并列的学问。
所以,当梁启超他们提出“国学”概念时,也就意味着他们承认了西学、新学的地位,承认了中国之外也有学问;这对那一代读书人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他们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他们终于能够、也有资格抬眼看世界了。
为什么要承认?因为不承认不行。在那个年代,中国的落后已经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承认了这一点,接下来就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会落后?也就是问:中国固有之文化(国学)里有什么缺陷?其二:就是要论证,我们的落后是暂时的!即中国固有之文化(国学)里还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优势?
这就是“国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要面对的根本问题,这是“国学”的使命。所以,国学这个词,并不意味着盲目的骄傲,而是代表着一种对自身的反省,一种面对现实的焦虑。
那么国学的优点到底是什么?首先要从孔子说起,孔子是一位古代的圣贤,他是中国古代最关键的人物,孔子贵仁,老子贵阴,孙子贵势。他有个重要的成就在于“自我的觉醒”,他让每一个人都要觉醒,觉醒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我要怎么做,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人生负责任。
巜论语》里有孔子说的一句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就这么一句话。三军统帅可以被抓走,但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脑袋自己打定了主意,你拿不走。这句话太重要了,是了解孔子的关键。
一个普通老百姓脑袋里面有什么想法,你自己负责,所以后面才有他问弟子的各人志向。你这一生不要怪东怪西,你说条件不好了,家里面环境如何如何,没有遇到好老师,或者朋友有问题了,你不要找借口。从孔子开始,你就要自我的觉醒,自己要认真作人,努力干事,替你这一生负责。那你这一生负责很好的话,是你成就了你自己人生的要求。
学儒家之后你会觉得人生非常正向,任何一种困难,把它当考验,你经过考验,才能够激发出自己内在的力量,那你一辈子努力的时候,你绝对不会说我已经足够了,没那回事。
人跟风谁都会,反正你叫我做什么,我就接受就是了,我不用去负什么责任。那儒家告诉你,一个人要负责自己的生命,你要自我的觉醒。一个路边的老百姓,脑袋的志向都不能拿走,何况你是个读书人呢。
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说过一句话,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讲的太好了。一般人都觉得道很伟大,孔子说不是的,人可以弘扬道这个理想,不是靠道来弘扬人的。代表什么,一个人如果是文盲,他没有受过教育,他照样可以因为真诚而发现人生的正路,然后一路修养,成为圣人,这叫做人能弘道,每一个人内在里面都有一个力量,你只要真诚认真去做,就可以做到。
所以这才是孔子真正伟大的地方,让你只要听过他的言论,都觉得人活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人这种生物,如果你没有给他教育、培养,他没有去修炼的话,很可惜。那只会像别的矿场,就是金矿、银矿、煤矿,你不开发它,摆那里摆几千年。所以我们的孔圣人重视教育,传播文化文明。
人不一样,人这种生命就要像矿藏一样,他不开发的话,他会有反作用。为什么社会上很多人活得不愉快,因为他觉得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希望,外在的一切又给他各种限制,跟别人一比之后发现比不上别人,难过得很。学儒家之后就发现,你自己身上里面就有最可贵的人矿,我是个人,里面有内在的心灵,那我去开发的话,这样整个生命就不一样了。
“仁者安仁”,孔子在此处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命题。可以说,这个仁者安仁,与康德的“人是目的”的伟大命题,说法不同,意思接近。
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在几个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人们在生活的体验中,不断地提出不同的问题,最终这些问题收敛为:人活着为了什么?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大家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永恒的生命,努力地回答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古希腊人的回答是,我们是寻求真理。印度人的回答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活的目标就是归向自然。犹太、基督教这条线索上的人们的回答是,我们归向上帝。而我们华夏文明的回答是什么?就是孔子的这句话:“仁者安仁”。
这个回答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历的直觉上(归纳法)。就我们的人生来讲,在时间长河的纵向坐标上,从祖宗到我们再到我们的子孙,代代延续、生生不绝。在一个人存活在世间这个相对时间长河(只是一个瞬间、一个时间点)的横向坐标上,我们的目光所及,从我们自己到家庭到近邻到远亲再到所有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步地扩展到整个人类社会。纵横两个坐标叠加在一起,我们清醒地认知到,自己是一个人,是群体中的一个人,是作为合群的存在。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生命的意义就是我们自己、也是与我们有关的他人(父母子女远亲近邻等等),我们的生活既为自己,也为他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可以说,孔子的仁是出自人之为人的普遍本性。仁,内在于人的生命本然。从这个意义上,孔子的学说是具有普世价值的。
所谓仁者,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活在纵横两个坐标内的人)存在的人,一个像样的人。所以,孔子说,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的人”(不仁者)无论是在贫穷还是富有的境地中,都有心神不宁、坐卧不安、六神无主的时候。只有一个真正的仁人,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为自己、为他人(父母子孙及其他),即便日夜操劳,也是心安理得。
事实上,所谓文明,不局限于人类从事征服自然的生产活动,不局限于人类聚集成群,不局限于人们抒发情感、记述文字,甚至不局限于人们的宗教信仰。只有当人觉醒了,知道他是一个人(独立的人),有了是非观念,而且有了共通的、普遍的是非标准(伦理),从而超越了活着的价值,这样的人类文化活动,才能称之为文明。可以说,在文明之前,人类只是活着,而在文明之后,人类才知道活着的意义。所以说,华夏文明这盏灯,是孔子点亮的。中华文明的分界线,在孔子这里。所以说,“仁者安仁”是一个伟大的命题,这个命题是儒学成就最高处。
知者利仁是什么意思呢?仁者是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安于自己的仁心。只有智者,即聪明智慧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尽仁的责任(让自己和所有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活得更好)。
把儒家的安身立命修身之道归纳为四个字。这就是道与术合。
第一个,对自己要约,约束的约。任何人学儒家之后,他都要培养德行,怎么培养,从约束自己开始。
第二个那怎么跟别人来往,对别人要恕,恕这个字,如心为恕,代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把别人看成跟我一样平等,互相尊重。
第三步是对于这个自然界,对于物质要俭,节俭的俭。珍惜每一样东西,个连起来,对自己约,对别人恕,对物质俭。
最后一定要记得,对神明要敬,这是儒家的特色。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怕什么都不尊敬,什么都不畏惧,那就麻烦了,他对父母不敬,对鬼神(自己的祖宗)都不怕的话,谁也治不了他,所以你需要自己对鬼神敬,这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使你生命有一个根源,能够自我安顿。
所以说四个字,对自己约,对别人恕,对物质俭,对神明敬。把这四个字掌握住的话,去念儒家的论、孟、学、庸这些经典,很容易知道说它在说哪一方面,它为什么这样说,背后的道理都可以慢慢了解。
齐家之要:一个没有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的人,没有和父母和解的人。没有处理好自己童年过往创伤的人。他也是教育不好自己孩子的。论爱,你没有好好被爱过。论人性的觉醒你还在沉睡。你连自己都没有整明白。你与家人的边界在哪里?你的缺点有哪些?是否能全然接受?
这些你整不明白,你怎么可能全然的去爱孩子?孩子感受不到来自你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他怎么可能放心的去做自己,这事儿非得拧吧对抗。
与家人相处经常要注意到三点。第一个,内心感受要真诚。第二个,对方的期许要沟通。第三个,彼此过界要遵守。这三点是儒家拿来做人齐家处事最主要的根据。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圣人也是人,中庸,平常也,在生活中也是平常平和的人。人的生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开的,时间一去不回头,在历史上,每一刹那都是唯一的一次。生命真的值得珍惜,亲人之间更要珍惜付出奉献。太阳底下虽然没有新鲜事,但是我的生命一天一天这样过去,每一刹那都不能回头,所以我跟人来往,我自己做事,自己读书,都需要好好珍惜这个刹那,把当下现在想做要做的事把它做好。
笃行,儒家倡导知行合一,在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知的运用和提升。中庸的学习更是强调笃行,需要不断把所学的知识和所悟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儒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行。伟人毛泽东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强调行的重要性。
仁爱:儒家认为泛爱众,而亲仁。佛家讲布施是是修行成佛的最重要法门。只有广泛的把所学所知所行奉献给更多的人,让人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改变自己,脱胎换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仁树德,方为立身传道之本,以大爱行于天下者,方得福慧之真谛。
国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终身的过程,以有涯之吾身,求无涯之为学,要想把握国学智慧的精髓,更需要一颗平常心,不要急功近利,在起心动念中不浮躁,在坚持力行中超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3.9.6
作者简介:云飞,本名孙庆华。汉中市一德中医馆长,汉中市武术协会党支部书记兼执行主席,汉中市同泰少林武术协会会长。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农民诗歌学会秘书长,世界诗歌网陕西频道副主编。有多首诗歌作品在《星星》《延河》《诗歌周刊》《四川诗歌》《中国诗人》《山东诗人》《陕西日报》《衮雪》《汉中日报》上发表。
阅读 10
云飞诗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