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来华留学生,人们常常认为他们是来学汉语的。但实际上,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MBBS)已成为来华学生选择的第二大专业。
在我调研的云南,高校中的来华医学生以南亚和东南亚学生为主,部分来自非洲。我发现其中很多医学生来自印度,而且是自费而来。这与中国其他省份的情况十分相似。自21世纪初,印度学生就开始到中国学习医学。2018年,印度已是来华留学生人口的第四大国。据报道,2019年,在华2.3万名的印度留学生中,有2.1万人在攻读临床医学专业(MBBS)。
谈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合作与援助,往往指药物、医疗器械的供给,或援建医院等设施。但通过对来华印度医学生的调研,我发现,或许人才培养才是未来南方国家医疗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江苏南通,来华医学专业留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为一家疗养院里的老人做身体检查。©️人民视觉
印度医生全球闻名,为什么有这么多学生选择到中国求学?在印度,医生是一个有着较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的职业,而且印度面临着巨大的专业医师缺口,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医生与人口比例是1:100,而印度是1:1456。虽然印度的私立医学教育自7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但私立医学院学费高昂,5年半总学费在400-750万卢比之间(约合55000-100000美元),还须额外支付约250-500万卢比的“人头费”(学杂费)。此外,印度医学院入学竞争激烈,“国家资格暨入学考试”(NEET)的通过率只有约56%。高昂的学费与激烈的竞争,将很多志在学医的学生拒之于门外。即便被录取,一些私立医学院的教学质量实际上也参差不齐。
因此,2000年后,一些印度学生开始探寻海外学医之路。印度医学生的足迹遍布俄罗斯、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等地。约2012年起,中国逐渐成为更热门的留学目的地,一个主要原因是性价比较高。
以我访谈的昆明医科大学为例。该校是印度医学委员会(MCI)认证的中国45所MBBS英文授课院校之一,6年学费约合3.9万美元,即便是加上食宿、交通费用等,成本也远低于印度私立医学院,甚至低于俄罗斯等国家。加上中国医学院校招生名额较多,对于NEET成绩的要求也不高。
于是,来华学医成为了印度中下层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的一个方案。我在云南访谈的很多印度年轻人,父母都是农民,他们是贷款来昆明学医的。好在,中国的学费一年一付,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我还遇到过一位在大理学医的印度女生,她告诉我,父亲决定支持她学医时,遭到了很多亲戚的反对,认为在女儿身上花这个钱不值得。好在她来到中国,远离了这种来自亲属和周围人的压力。
印度阿姆利则,学生们在考场外等候参加的国家资格暨入学考试(NEET)。©️视觉中国
此前,南洋理工大学的杨沛东研究认为,印度学生来华留学是受限于自身经济实力的妥协方案,但在打了折扣的教育中,浑噩度日的学生更多被培养成了“平庸之辈”。但我的调研发现未必如此。
的确,来华的印度学生在课业和毕业后出路的方面,仍面临一些障碍,例如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尚待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会浑水摸鱼。授课教师和留学生管理人员都向我透露,一些留学生非常努力,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
实际上,向我抱怨教育质量的学生并不太多。在他们看来,更大的挑战在于实习。临床实践经验对医学专业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印度外国医学生毕业考试(FMGE)对临床实践的考核要求很高,临床经验的缺失往往成为了他们考试的一大障碍。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中国高校提供给他们的临床实践机会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语言的障碍,在大学短短几年内,要兼顾专业学习,同时将中文提升到能与患者、医院医师流畅沟通的程度,是极为不易的。
目前,外国医学生毕业考试(FMGE)仍是印度学生回国后从医最大的关卡。2018年,中国毕业的印度医学生通过率不足12%(也有跨国医学教育与本土医学体系未能很好对接的原因,无论哪个国家的毕业生,FMGE通过率普遍很低)。但不少学生表示,他们回到印度后,会花几个月专门备考FMGE,一次没通过,还会继续参加。也有一些学生从云南的医学院校毕业后,考上了北美的医学硕士,或欧洲某国医师资格证。
与此同时,虽然中国大陆高校的硕士和博士医学专业学位未获印度医学委员会(MCI)认可,很多印度学生仍选择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中国读研,甚至读博。他们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专业。一些学生希望随着印度对海外留学医学生认证政策的调整,他们更高的学历能获得认可;也有学生希望这能成为他们留在中国就业的敲门砖。我曾遇到一位从武汉一所医学院校博士毕业的印度学生,后来成为了大理大学从事国际医学生教育的第一位外教。
来华留学的印度医学生走上的不必然是平庸之路。相反,这可能是为南方国家中下层阶级家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一部分学生确实通过中国的高等教育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即便是杨沛东所说的“平庸之辈”,也因来华留学较高的“性价比”,增加了脱离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汉语学习也可作为专业学习外的附带资本。
印度孟买,当地医生为新冠康复患者进行眼部检查,以预防感染毛霉菌病。©️视觉中国
疫情的爆发让我们认识到,在全球关联无比密切的今天,国家之间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合作已变得极为重要。以来华印度医学生为例的南方国家间的医学人才流动和培养,也让我们看到了有别于南方国家精英流向北方国家的另一种可能性。这种更低成本的人才培养可能囊括更多阶层和群体,也有助于加强邻近国家、区域内部的合作和沟通。
但在跨国医学体系对接和国家合作意愿等问题上,还需要更多的努力。疫情期间,即便印度医生短缺,仍有归国印度医学生不被允许上一线工作。在未来,中国和其他南方国家应在医学教育合作上深度磋商,在医师职业执照考评体系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多边统一认证书,为南方国家的医学生职业发展打通通道。
本文英文版首发于澎湃新闻旗下英文新媒体Sixth Tone,文章链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