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大学出台最严体育校规:体测不合格不发毕业证。从2020级学生开始,该大学严格执行学生毕业与体测成绩(须达50分)挂钩的政策,从2021级新生开始,这一要求进一步提高到体测不合格者(不达60分)不发毕业证。
其实,体育不合格不能毕业早就有国家规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之后,《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合格要求提高到60分)。
不过,人们历来对体育的看法和评价是无法与专业课相提并论的,相当多的人,都认为,体育不及格并不影响专业成绩,也不会影响到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一些学校对体育不及格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本次最严体育校规引发关注的原因。
清华大学历来就有“无体育不清华”之说。清华大学有一个口号,毕业后工作50年。这是源自1957年11月29日,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面对已经76岁高龄但依然面红身健的体育教授马约翰时表示:“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50年。
但现在,大中学生面临着身体素质下滑等问题。9月3日,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学生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小学生和初中生改善较其他年龄段明显,但大学生没有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证明,体育成绩好的益处可以辐射和附加到其他专业课程上,而且养成了习惯,也会促进未来一个人终身的工作成就。研究发现,即便是简单的体育运动,如长跑和短跑,也能提升大脑的认知能力。不过,云南大学对于最严体育校规,也有着人性化考虑。每学期体育课考核内容规定为: 50%运动技能+40%体质测试+10%平时成绩。即便体育考试不及格,也可以多次补考,并没有为难学生。这样的良苦用心,也是希望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
但学校落实政策还任重而道远,高中阶段为了高考,绝大多数学生减少体育锻炼而致体质下滑是必然的。要求在三四年时间里,让那些一进入大学阶段体测就不合格的大学生,能够全部通过体育锻炼而体测合格,实际上这也难以实现。因此,把增强体质的压力全部加在大学阶段,这恐怕被认为值得商榷。其次如果学校真执行“体测不合格不能毕业”的政策,强制性特点鲜明,一旦出现比较大的运动意外,责任又不能找发布政策的部门。即使让大学生在体测与毕业挂钩的强制政策下加强锻炼,体质可能暂时能有所提高,但是一旦毕业,体测也休矣,可原来的大学生体质更是下跌的厉害,这与高校体育立德树人所追求的终身体育、长远发展并不特别相符。
总之,实行贯彻了“体测不合格不能毕业”的高校相当有勇气和担当,但是否能继续跟进可能不得不考虑各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肯定是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永远在发展道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