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关于“国学”的概念,目前在学术领域也没有统一的界定,我们通常就是泛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与相应的实践活动。
中国的传统文化,初起于上古时期伏羲神农等人文始祖对于华夏文明的奠基,根植于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于各领域文化与学术的贡献,演進并呈现出以中国特有的道德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历史、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美学、伦理、习俗、科技、医药、天文、地理、农业、建筑等各领域的文化荟萃,这是带给全人类的巨大文化宝藏。
在过去的一些年以来,提到“国学”二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四书五经”,甚至也会有人以为“四书五经”就是国学的全部精髓。其实“四书五经”的讲法,是到了宋明之后及至近代才渐趋流行的说法。“四书五经”里面的“四书”,《大学》和《中庸》原本是《礼记》中的篇章,在宋代程朱理学的学派影响之下,认为这两个篇章是儒家学子们必须要深入研读修学的内容,最终由南宋大儒朱熹先生主持修订,将这两个篇章从《礼记》中抽取出来单独成书,并与《论语》和《孟子》放在一起,合为“四书”,旨在大力倡导当时的儒生学子们在做学问上要更加精要的研学。
而对于初涉“国学”领域的小伙伴们来说,具有一定学识的成年人,建议可以从《礼记》入手。由于《礼记》的内容也非常繁杂,建议初学者,从以下一些篇章入手:【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器】【文王世子】【内则】【玉藻】【学记】【乐记】【中庸】【深衣】【大学】。
因为“礼”是中国人的道德体系基础,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人的做人准则。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周公之礼作乐”,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基础与伦理规范,全都是出自于“礼”。把“礼”的学问研究明白了,也就是把“做人”研究明白了,那么一切其他的学问和智慧也就更加容易获得了。
除了《礼记》之外,《论语》和《孟子》也是必读之书。十三经的系列经典都应该读,我们后面再详细讲述。
对于胸襟眼界较为开阔的朋友,可以研读一下《群书治要》和《贞观政要》;想要了解古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可以读读《庭训格言》和《帝范》。工具用书,请大家准备一本《说文解字》。
可读的书目太多,大家不要着急,慢慢一点一点的循序渐进就好。
由此延展下去,在国学研究的一定范围体量之中,我们其实通常都会使用“十三经”的提法。
“儒家十三经”,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十三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原始的“五经”指的是先秦时期汇编而成的《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汉代以后加入了《论语》和《孝经》成为“七经”;到唐代形成了系统性架构:“礼”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传”有“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加上《诗经》《尚书》《周易》这“三经”,即为“九经”,加上《论语》《孝经》和《尔雅》成为“十二经”;到了宋代又加入了《孟子》,即为“十三经”。这十三部儒家经典,是中国社会自古至今历代儒生学子们的必读书目。要想真正深入的研修中国传统文化,就需要从这些经典中不断的去学习和提升。
对于国学爱好者来说,能够随时查找到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和专业学者的学术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启迪。我们给大家推荐一个查询古籍数据资料的网站:国学网“国学网”旗下拥有诸多国学系列产品,其中最受专业人士和广大国学爱好者们认可与好评的就是《国学宝典》数据库。
《国学宝典》的内容亮点很多,下面为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
1.分类清晰:以传统经、史、子、集四部进行分类,每一部下都有更细致的分类,如子部下又有诸子、儒家、道家、释家、兵家、医学、科技、书画、蒙学等划分。
2.体量巨大:(1)收录上起先秦、下至清末两千多年间的典籍文献。充分吸收清代以后到当代学人有关古籍整理的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扩充。(2)迄今,收入古籍上万种,总字数超22亿字,近25万卷,基本涵盖了文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3)每年以1-2亿字的速度扩充、优化、升级。
3.阅读方便:全部可转化为简体字版,都有标点符号。
4.纲举目张:古籍文献均附有内容提要,含作者简介、版本信息等内容,方便读者快速了解古籍。
5.内容严谨:集中了大量一流专家作为顾问,如季羡林、汤一介、任继愈、饶宗颐、冯其庸、庞朴、方立天、李学勤等,对《国学宝典》内容进行指导把关,内容录入后,经过严格的审校程序。
6.官方认可:以《国学宝典》实践与理论体系为基础,开创了中国古籍数字化领域的一个学科“数字文献学”。(2008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成功申报数字文献学为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7.用户认可:目前《国学宝典》网络版已有包括中宣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一百多家国内机构用户,以及美国国会、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众多国外机构用户。得到了国内外机构用户的高度认可。
8.专业价值:由于《国学宝典》是极全面的古籍大数据库,对于各专业,如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医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专业,凡是需要回溯历史、查阅古籍的专业教师和学生都有价值。
pc6.com/down.asp?id=759042 (二维码自动识别)
为了满足广大国学与传统文化爱好者们的需要,特别是文史专业领域的研究学者、论文写作者和专家、老师们日常的工作需求,我们已经研制成功了《国学宝典》APP手机移动端版本,目前已在各大品牌手机的应用市场上线,百度和360手机助手也可直接下载,欢迎热爱古籍经典的各位知友踊跃参与试用和互动。
学习国学,有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瞩目远方,您会看到更深更远的天地世界。
感谢您的提问。欢迎大家都来学国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