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浅析当下国学教育的发展

浅析当下国学教育的发展

浅析当下国学教育的发展作者简介:窦士娜,在读硕士,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德育。文章编号:1672-6758(2014)04-0001-2浅析当下国学教育的发展窦士娜(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简介:窦士娜,在读硕士,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德育。文章编号:1672 -6758(2014)04 -0001 -2浅析当下国学教育的发展窦士娜(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116026)摘要: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国学教育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于国学与国学教育的内涵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多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国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实施国学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相应的教育建议和措施,促进国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国学;国学教育;问题与建议中图分类号:G40 -012文献标识码:A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丰富的物质文明,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而忧虑,也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关照自身的精神世界,精神文明的追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西方速食主义的娱乐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片刻的欢愉,却经不起长久的品味,而中国是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国家,本身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精神食粮,在对精神文明的渴求中国学教育悄然兴起。一国学与国学教育的内涵“国学”概念一般被认为缘起于 20 世纪初,当时国家内忧外患,西方文化涌入,国学式微,一些有识之士为了应对外来文化侵袭、保存和发扬中国固有学术提出了国学教育。

当时对国学概念众说纷纭,最有代表的是胡适所说的:“‘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 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都是我们的‘国故’。”[1]随着 20 世纪90 年代“国学热”的兴起,学术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学”概念又有了新提法:季羡林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即“国内各地域文化和 56 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虽然这些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2]以汕头大学教授王富仁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新国学”的概念,“‘新国学’是一种以自己独特的文化立场和学术价值判断为基点进行开拓的新视角、新方法、新思维,要求对中国学术思想进行新的阐释、新的文化构想和新的学术规范想象。”[3]时至今日,国学概念仍未形成统一的定论。 笔者认为当下大众所说的国学主要是以儒家学说中经史子集文章为主体,对我国固有文化的一种学习,道德层面的内容较少。 相应地,国学教育也是围绕儒家经史子集内容主体,其他学派内容穿插其中的一种教育形态,教育内容包括文化和礼仪,旨在培养学生对本国固有文化的认识和优良的道德素质。二当下国学教育的缘起当下出现的国学教育并非开天辟地头一回,在民国时期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出现。

当时的国学主要停留在高层学院著名学者的研究,尚未普及,而当下国学教育普及度和影响都远远超越了当初。1.国学作为文化载体的强大生命力促进国学教育的出现。一种文化能在千年历史变更中为当权者所用,时至今日仍被人重视,绝非偶然,其本身必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仁爱、孝道、诚信的伦理道德观,“自强不息”的奋斗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发展观,以及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内容的博大精深是其他文化所不能匹敌的,这些内容对现代社会生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2.社会多方面需求对国学教育的召唤。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便捷,但随之出现的工具奴役、环境等问题让人担忧。 同时当今存在大量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矛盾和冲突,而西方思想学说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一些学者便把目光投向东方的儒家文化,寻找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良药。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长足发展,中国无论是国际地位还是民族自信都日益提升,但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沦丧、官员贪腐、子女不孝等问题接连出现,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出现的道德问题让人忧虑。 从国际社会的关注到本国文化建设的需求,国人对国学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中引发了国学教育热潮。

3.知名高校和学者名人对国学的积极倡导,使国学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从2002 年开始由国家教育部立项、北大牵头的“儒藏编纂”计划,带动了高校对国学的深入研究,到2004 年由许· 1 ·第 14 卷第 4 期2014 年 4 月鸡 西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Vol.14No.4Apr.2014

上一篇: 学习强国app下载
下一篇: 学习强国app免费下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