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
近代国学属于宽泛的概念,它虽与经学密切相关,但价值取向有异,含义更广,涵盖经史子集各类传统学术。一般认为,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与“西学”相对而言。也有论者指出:“近代国学并非传统学术的简单延续,而是中国学术在近代西学影响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形态。”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中国古代国学包括经、史、子、集等内容。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2、国学精髓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3,国学学习
在十九世纪后半叶,中国遭受到了列强的瓜分,有识之士想要奋起抗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师夷的路上,出现了分歧,一路是“全盘西化”(严重到有学者觉得可以废弃汉字改用表音文字);一路是”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这个”中学“就是”国学“。
我们从小就学习的汉字汉语诗词歌赋等等都是属于广义国学。
学习一种文化,除了文学作品外,还要详细的了解历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