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
青岛新闻网1月10日讯 青岛“两会”期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成为人大代表和百姓热议的话题。本网所做的近8000人参加的网络调查问卷显示,8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课业负担过重或者较重,9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玩耍时间或者很少有玩耍时间。在市南区人代会上,10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呼吁在市南区优质中小学尝试弹性作业制。这个“两会”上的教育热点已经成为摆在我们当前社会的一道“考题”。就此,青岛新闻网记者专访了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
教学理念应转变:学生反复演算无必要
孙校长认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首先在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倾向于简单地、机械性地重复学习,学生被沉重的课业负担所累,往往事倍功半。其实,学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做作业,恰恰相反,做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比如说计算题,很多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反复要求学生做大量的计算题。这其实就是一种机械性地重复。在工作和生活中,计算已经可以通过电脑实现。如果老师利用这些时间,来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自主发展,想办法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点半起床11点睡觉 体质下滑学习效率低下
现在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整体呈下降趋势。对于这种趋势,孙校长认为,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学生锻炼的时间少,更是由于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压力重。有的孩子,早晨5点半起床,晚上11点多才能上床睡觉,身体没有活动的时间,更不用说心理的轻松和愉悦。沉重的课业压力使学生无法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长期下去,肯定会造成中小学生体质的整体下滑。
同时,孙校长谈到,减轻课业负担和提高学生的健康体质是相辅相成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学生就会拥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减少心理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在休息好的情况下,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们就能保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们也会有时间和精力保持一定的体育锻炼,从而拥有更加健康的体质。
作业应和社会实践结合 培养发现解决问题能力
最后,孙校长提出学生的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也和社会大环境分不开。孙校长谈到,比如美国小学生,下午1点放学,然后集体去邻近的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作业多是社会实践和社会应用类的,学生们通过自主地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个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和开放性的思维。相比美国,我们的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避免应试化导向。
孙校长提到,对于现在老百姓反映热烈的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政府可以组织有效的社会调查,对于当前青岛市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生活状态等情况进行全面准确地摸底调查,将调查结果公布于社会,使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整体状况,根据科学的统计数据,制定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也请教育督导部门加强对教育系统的督导,保证青岛市中小学生们能够有充足的休息和运动的时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制定教育法规加强监督 保障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
人大代表孙先亮建议,我市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法规,确保学生的休息时间和锻炼时间,进而明确学生的课外自由活动时间和兴趣发展时间。有了规章制度、有了法规之后,要加强监督的力度,要更有力度和更加专业地对于学校素质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素质教育和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工作能够有效落实。
建立学校特色发展的经费机制 办学资金来源多元化
在今年的两会上,孙校长还提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均经费的建议。孙校长说,“学生的经费一般都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现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政府可以考虑建立学校特色发展的经费机制,学校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孙校长认为,青岛市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区域,除了政府对学校和学生的财政支持以外,学校可以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从人力和财力两个方面来缓解学校资源的不足和经费紧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