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国学文化作文
国学文化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文化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学文化作文1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当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
学校我们又开展了“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的”的诵读活动。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学生还小,我给他们推荐的是《三字经》和《弟子规》。早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诵读,班会课上。我们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让梨》、《昔孟母择邻处》等来讲或看这一类的故事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些句子深奥,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网查资料,自己消化后再讲给孩子们听,一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让我不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真是润物细无声。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知书达礼。谦让、勤俭、善良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国学文化作文2
国学,乃中华民族“一国之学问”。而学问又是多样化的,即中国传统文化亦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现在的人似乎将‘儒学’等同于国学了,这便使得国学文化趋向单一化了。因此,我们要将国学文化变得多样化和现代化。
当今以“国学”之名出版的各类书籍纷沓而至,这其实是在放大了儒学罢了。儒学是有积极影响的,但消极影响亦是存在的。譬如儒家的‘厚葬’文化,现代有些人却是将其发扬光大了,商家们亦是看准商机将地皮早早地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坟墓,这些坟墓有大有小,而价格却都是好几万起价的。但是,有些人却一眼都不闪地将它买下,有些人还买了好几座。你想想,有些活着的人连房子都租不起,而死去的人却比他们“活”得更舒适恰意。这小小的坟墓埋葬的不仅是逝去的人,更是埋葬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崛起。儒学的那些好的文化当然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但盲目地跟从却是在上演着一场文化的悲剧。传统文化固然是要继承和发扬的,但创新和与时俱进亦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国学文化现代化急需的做法。
除了儒学,我们更需要多种文化来好好充实下国学文化。古代的百家争鸣便是我们现如今乐于见其成的,只有文化的进步,这民族和国家才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古代墨子主张的“兼爱”或“相爱”,即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所有的人,这一思想是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的。由于社会的复杂,导致人心越来越冷漠了,“小悦悦的悲剧”正是因为当代的人忽视了兼爱的思想文化所导致的。当然,除去这文化,更有其他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中华五千年来所沉淀的文化无不在孕育着中国的成长,文化的力量更是带领中国向前飞腾。因此,将国学文化多样化是我们的任务。
可惜的是,近年来,国学文化的脚步越发缓重了,文化流失已成了国耻。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滞慢,我们应该立即清醒多来,否则文化危机将造成民族危机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重要性,亦要将国学文化实现多元化。其实,国学文化要的不仅是专家们的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民群众的配合和发扬。固然,古人留下了珍宝,但若现代的人没有继承、创新和发扬。那么,文化将走向灭亡的`道路。
国学并不是某一类文化,而是多样文化的集成。他所传递的是古文化的继承和新文化的开端!我想,将国学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当代青少年的使命啊!
国学文化作文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10月25日下午,从文正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诵读声,学生们背诵的是《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当日下午小学部正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诵读千古美文,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季霄凌校长的倡议下,文正实验学校小学部将诵读《弟子规》作为德育教育常抓不懈的项目之一。暑假期间,在邱加明主任的带领下,组织编写了校本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各年级必背《弟子规》外,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四年级诵读《晨读对韵》,五六年级诵读《千字文》,此外,校本教材中还编入了各年级必背的古诗十五首,现代诗十五首。并组织编写了教师读本,在校本培训期间组织教师印制、装订,确保在开学第一天学生能人手一册校本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国学经典教师读本。
开学以来,各班利用早读时间,课前候课时间,晚自习前晚读时间以及品德与社会课上,采取多种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千字文》,使孩子们畅游经典诗文的海洋,把经典诵读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检验诵读成果,小学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华夏文化”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本次诵读比赛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以“班级和小组”为形式,在组织教师的认真组织下有序进行。比赛分“齐诵”与“抽测”两块进行,小学生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吟诵,让人领略经典、感悟文化、享乐其中。千年流传的文化古韵,伴着稚嫩的声音,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
季霄凌校长介绍说:“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圣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一代代人。我们在上课前背诵孔子的《弟子规》就是让孩子们从国学中学习优良品格。让孩子们怀抱感恩的心,感恩国家,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据了解,此次诵读比赛,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养成优良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浸润在国学经典的浓浓韵味中。
小学部办学六年来,一直将“中华经典诵读”作为校本研究及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要内容。六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实验研究,并努力逐步将诵读国学经典成为小学部办学的特色
第四篇:国学文化发言稿
国学文化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各级领导和学界同仁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xx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今天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志愿者向今天出席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国学文化汇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涵盖了儒、释、道、武、医等各方面知识,代表了古老而又伟大的中华文明。伴随着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和多元文明并存的发展态势,顺应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复兴中华文化的迫切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凸现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这是当代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我近年来,深深的体会到人生短暂,转眼即逝,苦乐参杂。细观身边人事物,体会到一切的变化瞬间来去无常。很多人虽然拥有很多的美好,但是也有很多的遗憾和苦难。面对这些苦多乐少的境界,作为人生达到不惑的年龄我,对很多人的话深有体悟。今天借助这个机缘和大家分享,此刻就将对我受用很大的“十句话”转送给大家,但愿也一样使大家受用。
一、不要颓惰自甘,而要勇于奉献。人们活在一个缘起互助的空间,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承载着无数人的付出和各行各业人的心血。上承圣贤之理的指导得到精神的愉悦,下承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护和关心。一个人既受国家卫护之恩,而应报效国家,树立民族责任感。一个人受父母的生育、养育、成就之恩,当尽心无怨的孝敬双亲。一个人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就要感恩对自己有帮助的老师。一个人能在一切事务中得到大家的爱护和支持来成就自己的幸福,就要感谢士农工商对自己的恩情。
总之,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空间,如果不发心帮助一切大众得到幸福,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帮助众生、广利人群,就如同颓惰自甘的人。不做人间的自私自利之人,而要心怀勇于奉献之心。这就激励我们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把慈悲和仁爱发扬光大。对社会要有所贡献,才能非上天所赐,未来成就与前途,是要靠奉献自己的光与热去成就的。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人生之所以能有成就,来自于父母、师长、亲朋的帮助很多,靠我们自己自私自利成就的是十分有限的。
二、可以没有学问,不能不会做人。人不仅要知道读书,更要学以致用,尤其是做人。人难做、做人难,有些学者专家很有学问、很会发明,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则一窍不通,青年人之所以不会成功,乃在于话不会讲,或不知要讲好话。洒扫应对尽忠尽孝做的不够。在现今的社会,人要有表情、音声、笑容,才会有人情味。除了读书学习外,努力实践爱心、爱行很重要。常怀社会的需要,做一个能承当的人要从尽职尽心尽孝尽忠做起。
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拥有幸福。一点头、一微笑、主动助人,都是无限恩典。父母、师长、国家、亲朋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只知道自我享受的人生是将是贫困的,感恩的人生才会幸福!
四、不要向人索取,而要回馈感恩。要想做个有用的人,要如太阳一样,每天散发光与热给大家。与人相处要能包容忍耐,我们的存在都是各种因缘的聚集相生相成,因此人要懂得回馈感恩福报才会长久。
五、只有甘愿付出,才能和谐快乐。与人相处做事,要和气为贵,宁可自己吃亏受委屈,要给对方留余地,相互谦让、成人之美,容人之过,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
六、弘扬国学文化,做到心甘情愿。尤其是弘扬国学文化,为社会和谐要做的基础工作。怎样才能利益于大家和社会乃至于整个国家,这就要求我们都要本着心甘情愿去做事,不计较名利好处。因此我们做事要有原则,安贫乐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大众得离苦。用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脱离低级趣味带来的烦恼。
七、凡事不要生气,但要努力争气。对自己的理想要坚持,不要受外界言语的影响而丧志,做好分内事,按自然规律办事,终有一天会完成所愿。
八、可以不信宗教,不能不信因果: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因果是自然规律,人都活在自然中,怎么可以没有因果观念?起心动念怎能不小心因果报应?相信因果就是相信自然规律。
九、什么都可失去,不能失去善良:一个人在挫折、磨难、灰心、困惑之时,如果保有一颗善良慈悲的心,像颜回那样不改其乐,将来一定会有办法。一定会有善良的人来帮他。
十、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仁爱。仁爱是人生的目标、轨道,有了仁爱人们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发觉自己的潜力能量。进而推广运用仁爱精神服务社会大众,建设美好和谐诚实互信的社会。
最后,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共同的血液与共识,让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平崛起的精神食粮,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阳光与空气。让我们倘佯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尽情享受古圣先贤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第五篇:国学文化发言稿(精选)
篇一:国学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词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篇二:国学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代表同学们谈学习国学的体会,感到十分高兴。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的风尚源远流长。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从古到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在我校开展的国学诵读活动中,我们与经典为伴,与圣人同行,在国学精神的引领下,我们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
牵手经典,我们拥有了丰富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循循善诱的孔子如在眼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的话犹在耳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名言让我们脚踏实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让我们懂得了勤学不辍的道理。诵读中,我们认识了李白的浪漫豪放,认识了杜甫的忧国忧民,认识了苏轼的豁达乐观?? 亲近经典,我们养成了良好习惯。《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在告诉我们要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三字经》中的“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注重礼仪。享受经典,我们形成了优秀品质。经典中有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勤奋,有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有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韧。掬取一汪国学的清泉,便能做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便会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鸿鹄壮志!
蜂采百花,故能酿成蜜;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读百家书,故能成其才。在我们正需要“读书长知识,读书增智慧,读书促养成,读书塑人格”的黄金时期,就让我们以一种轻松愉悦、从容洒脱、严肃庄重的心态,亲近经典、诵读经典、享受经典吧!篇三:国学演讲稿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