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中国教育史——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教育史——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教育史——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第一节 学校萌芽的传说一、学校萌芽(一)夏代教育(已有文字)夏已经有了文字,促使教育发生质的变化。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

第一章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第一节 学校萌芽的传说一、学校萌芽

(一)夏代教育(已有文字)

夏已经有了文字,促使教育发生质的变化。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由国家机构中六卿政务官之一是司徒主管教化。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

1.序

已有大学和小学之分。“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序”最初为教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加议政,祭祀,养老的成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女的场所。

2.校(地方学校)

“校”是乡学;也是一种以习武为主的军事训练场。

(二)商代教育(文字成熟)

1.中央官学

右学和瞽宗属于大学性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机构。右学与瞽宗以乐教为主,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场所。

2.地方学校

3.商代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

军事教育

礼乐教育

书数教育

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国学教育有哪些课程_教育国学

第二节 西周教育一、“学在官府”

原因:由于西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制约,奴隶主贵族为了管理的需要,置顶法纪规章,将个中国学术用文字记录并汇集成专书,由官员掌握。表现为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这就是“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特点:学术官守,政教一体,官师合一,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二、大学与小学

大学入学资格又一定限制,体现了西周教育的等级性。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

小学教育强调的是德行教育,内容是德、行、艺、仪等,实际上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折干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

三、国学与乡学

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主要为贵族子弟设立,由大司乐主管,入学资格的限制,体现了西周教育的阶级性。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乡学,主要为下级奴隶主和平民设立。地方学校自乡以下有四学:乡学、州序、党庠和家塾。乡学由管理民政的司徒负责总的领导,教育内容有明确规定,即“六德、六行、六艺”。乡学实行定期的考查和推荐,经考核选拔的优秀学生可以进入国学中的大学学习。

四、家庭教育

西周贵族子弟的训练过程是先经家庭教育后再进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教育,进而教以初步的利益规则,确立初级的数的观念、方位观念和时间观念。在男尊女卑思想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男女儿童的教育开始分途。女子受女德教育,为将来成为贤妻良母做准备。特点:明显的计划性和重男轻女。

五、六艺

(一)六艺内容

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礼,内容极广,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各个领域;乐,艺术教育,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射,即射箭的技术训练;御,即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书写;数,算法。

(二)六艺特征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特征和标志。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传统文化,也重视实用技能;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三)六艺的意义

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教育家想借助六艺教育的经验,解决当时教育的某些弊端,因此把六艺教育当作理想模式来强调,为自己的主张做历史论证。特别是在儒家思想居于支配地位时期,六艺教育被奉为标准。反有所主张,要从六艺教育寻找论据;有所批判,则指斥异端背离六艺教育传统。由此可见,六艺教育思想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

上一篇: 全国学联对学姐查寝事件发声
下一篇: 为什么去韩国留学,韩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差异在哪?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