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幼教特色国学幼教特色国学幼教特色国学幼教特色::::1. 独特而明确的国学幼教目标: 懂礼 知学真正的教育是精神的培养,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成功, 最主要的应该是看他的学生, 是否有高远的理想, 宽大的胸怀, 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丰富的知识。 一句话, 他的学生, 在今后是否有一个健康、 快乐、 充实的人生。常规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大多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偏重于智力因素的培养, 缺乏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而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孩子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核心。 国学幼教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立体化,系统化,标准化的国学启蒙教育,让孩子先学做人(懂礼) ,后学做事(知学)(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 诵读中华传统经典的国学教育:我们进行儿童读经教育, 即是要利用他儿童期的记忆力, 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 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 背书, 是他的拿手好戏! 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 他就只好背无聊儿歌, 甚至背电视广告。 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 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 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一生都受其益。
根据近年的实验, 读经半年一年之后, 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儿童, 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 的能力。 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 认为叫一个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 是不应该的, 认为那是“填鸭” 的教育, 所以特别讥之为“死背”“食古不化” 而反对之。 殊不知, 该“死背” 的时候就须“死背”, 应“食古” 的地方, 就须“食古”, 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 他如果善于背而给他背, 他很自然就背上了 , 怎可说是“填鸭” 呢? 你现在不给他好好的“吃” 几本经典, 等他长大了, 一点本领也拿不出来。所以这时不给儿童背诵, 正是浪费他的时光, 遏止他的成长。 反之, 如果理解力发展未到时机, 硬要他“理解”, 就像现今的科学教育, 教材太深, 超乎正常学生的理解力, 又加上参考书和联考的推波助澜, 造成 80%以上的的儿童青年怕数学、 怕科学! 因为有关理解力的推进, 在儿童少年时期, 是只能凭其天生的发展, 而很难训练的。现今社会上校园中问题青年、 问题学生愈来愈多, 大家都知道, 原因不是出在经济上, 也不在聪明不聪明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 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 文化教养之出问题, 其来已久, 我们社会必须重植文化之根! 而植文化之根的最简易可行之策即是教儿童读经, 使他及早受文化的浸润。
透过经典潜移默化, 使心性向善向上的显著效用即是今日社会风纪败坏、 道德沦丧的根治妙方。在儿童养性的重要时期, 让孩子背诵一些中华传统的人文经典, 孩子会终身难忘, 这不但能涵养儿童的性情;提高记忆力;增加识字量;奠定其内在气质和文学功底;更有助于儿童人格的养成及人生智慧的获得; 而且有助于孩子小学、 中学时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其将来的知识结构、 文学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经典教育总括地说, 只有两个重点, 即是: 从教材说, 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 只要有价值, 不管艰深不艰深。 从教法说, 就是要他多念多反复乃至于会背诵! 只要能背, 不管懂不懂。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等蒙学经典时,要慢慢读, 让孩子吐字分明清晰, 有助于心定, 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还可以慢慢地体会个中的道理。 因为我们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的道理。 因儿童集中力有限, 所以以时间短、 次数多为佳,分几个时段背诵。 3. 诵读西方文化经典的英语教育目前流行的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口语、 听力、 音标、 字母、 单词、 语法、 句型、 阅读等, 这种由简到难的渐进式教学, 并不能真正开发儿童学习外文的潜能。
外语外文的学习, 当然最好在环境中习得, 当今有一些人送儿童去美语学校, 外语学习成效果然良好。 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 那只是奢望。 我们既知儿童的听力好、 模仿力强、 记忆力强, 是语言学习的大好时机,那么就让他从小多听多读包括诗歌、 散文、 演讲词、 故事、 名著节选及哲学文献等具有的西方文化精神的经典性英文著作, 例如: 美国独立宣言、 圣经中的诗篇、 莎士比亚的蜜蜂王国、亚里士多德的童诗。 反复熟记背诵, 就可开发儿童对外国语言和西方文化的掌握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