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眼井小学耗时数月,发明出了一套“国学操”,“国学操”模仿古代“请”、“让”、“孝”等系列动作,再配上《渔舟唱晚》的背景音乐,一边“做操”一边大声朗诵国学名篇或者名句。据悉,这是目前全国第一套“国学操”。
既然“电脑可以从娃娃抓起”,“足球也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国学”从娃娃抓起,同样也应无可厚非。国学中的确不乏精华和真谛,如何让孩子从小习惯于在国学中寻觅并把握中国文化的根基,如何让中国文化深处的文明基因帮助中国的青少年更健康地成长,也都是值得探究的课题。已有教育界人士指出,让孩子较早地接触国学,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增强自身修养和培养良好人格,拓宽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对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好处。国学如此重要,“从娃娃抓起”自然也就大有必要。
然而,国学毕竟浩如烟海,又相对艰深晦涩,大多数成人尚且还是门外汉,当然不能指望孩子们天生便精通于此。于是,国学从娃娃抓起,大多不过是让孩子们摇头晃脑去朗读国学课本,希望以此产生一些耳濡目染的效果,并增加顿悟的概率罢了。然而,不求甚解,不知其然的朗读,是否真能向孩子们传递国学的精髓,显然需要打个问号。作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么,枯燥的读书会否破坏孩子们对于国学的兴趣,并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也同样令人担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都市双眼井小学耗时数月,发明的这套“国学操”,倒不失为“寓教于乐”的创新之举。不难设想的是,当国学教育被以做操这一更为生动具体的形式为孩子们所感知和参与时,不仅有望让孩子们对国学产生切身的体验,又将有助于激发孩子们对于国学的兴趣。
不过,且慢对“国学操”过早乐观。模仿古代的“请”、“让”、“孝”等动作,是不是就算是对国学的切身体验?一边“做操”一边大声朗诵国学名篇,是否就比课堂里摇头晃脑的读法更加先进?问号其实依旧存在。学生们锻炼身体的机会本就不多,做操时间当然就更显珍贵,假如因为“国学”的掺和而把难得的跑跑跳跳换成“请”、“让”、“孝”和朗读国文,那么这样的“国学操”难免不伦不类,得不偿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