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时期起给予读经,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教育,而且实施起来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
首先,以类化原则说,要求教材依深浅的顺序,以适合理解力,这只是应用在“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才完全必要,而人类的学习,不只是科学知识技能。占很重要一面的有关精神性的,文化性的,人格性的陶冶培养,是否也必定要遵守“理解而后学”的原则?又什么叫做理解?是不是所有理解都像理解数学那样才算理解?这些都是一直被含混的问题。
童风雅颂强调“根脉式”的养正教育,秉持“顺其天性,正其根本”的教育理念,以人文教育为根本,以中国千年文化强其根,以古德圣行壮其干,以德智礼艺茂其叶,旨在通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培育出真正健康的“苍天大树”!
其次,所谓实用,有当前儿童期马上可实用的东西,也有他将来成长, 后所需的东西,要不要一起照顾?儿童能不能学他现在用不到的东西?需不需要学他将来才用得着的东西?这在当前教育理论中是尚未深切讨论的问题。其三,所谓兴趣,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培养的,是否一定要游戏才有兴趣?是否不了解的东西,就没有兴趣?这种问题,应该由实验来判断才对。
姑且举音乐之学习为例,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一向只教他能懂的音乐,只教他当时要用的音乐,则一个, 国, 小儿童因为只懂儿歌,所以只能教儿歌。唱也唱儿歌,听也听简单的音乐。如果换个教育思想,把音乐教育的主题放在“感受”“共鸣”,不在“了解”“实用”,所以自婴儿起,就可以让他听尽世界名曲。则素养提升,而实用性的唱游,就方便多了,知识性的了解就更简单了。请看音乐家庭,不都是这样子培养孩子的吗?所以西方有谚语说:“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
若要问儿童不懂那么深的音乐,怎么学?则必须辩明:懂音乐和懂数学不一样,他当时表面上好像不懂,但其实他有某种默默的“懂”,而且可能“懂”得很深,“懂”到他整个生命里去,或许这才是“懂”的真意!毕竟生命是一大神奇,你以为儿童不懂,甚至连儿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懂不懂,但小时有了默默的酝酿,到了适当的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我们应给教育保留这一扇人生的可贵之门才好。我们当然尊重科学,重视实用,但一切以科学为标准而唯实用是尚,泛科学化泛功利化,可能会抹杀了一些人生很宝贵的面向。
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如果只期望儿童学到两三千个字,以及学会应付他生活的语言,能够表达他一点文采,是不须要像现今的六年国语课这样大费周章的。我们的教育把它弄得太扭曲繁难了,姑且从认字说起: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能认字了,到了幼儿园认字能力是已经很强了,但是写字用字则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认字大体是靠记忆力,而写字和应用须有很强的理解力才行。本来,儿童在十岁以前理解力弱,应着重认字,而少要求书写及应用。字会认了,便可阅读,阅读时不太明白也没有关系,从糊里胡涂的大量阅读中,自有吸收,自可培养出理解力,而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增加认字数量,认字如滚雪球,会愈认愈多,一般智力的儿童,在两三年内,几乎可以认完一辈子所需用的字。起先是会认不会写,会读不会用,但这都不要紧,等长大了,理解力提高了,自然会认会读,就会写会用。
曾有日本学者,认为汉字最能训练图形智力,所以在幼儿园教日本小孩认汉字,他的方法是:每天让儿童念一首中国诗,只念十分钟,便挂在教室后面不管,明天再换一首。三年下来,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可以认得一千多个汉字,比日本高中学生还多。此法如应用在国内,以读经的方式教导,光从认字的价值来说,则三年的幼儿园读经,可能认得三千字至五千字以上,在他升上国小一年级时,便可随意阅读。
要解决当今语文教育问题,须从教育观念入手,即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论。儿童的经典教育总括地说,只有两个重点,即是:从教材说,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从教法说,就是要他多念多反复乃至于会背诵!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
原来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计算机数据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序空有数据,则数据是死的,没数据空有程序,程序却是虚的。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发用,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的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一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十八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我们提倡儿童读经教育,即是要利用他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并建议把数学科学教育的难度降低两三年程度,使人人先不怕数学科学,而代之以多量而多变的习作,以养成善用思考的习惯。我们初中高中的数学科学知识实在太深,平时生活用不上,而其高度又不足以参与发明创造,变成两不着边!其实一个民族要迎头赶上科学,恐怕不是教一般人在课程上塞得很多就可以的,而是要出“天才”,有创造性的科学家要靠天才,我们应在发现并特意培养科学天才上努力,方是正途。
一般人所需要的思考训练是逻辑和人生哲学,而我们高中教育却没有逻辑和哲学,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是想要以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演算来训练洞察力与思考力,但学那么深的数学理化,又要求解题速度,刚好不能培养其洞察的眼光和思考的习惯,只有令他在学校时以解题技巧掠取分数而已,只令他一辈子害怕思考心胸滞浊而已。这样的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连整个社会的“科学精神”“研究风气”也都被扼杀了,此“科学填鸭”之过也。
以上是从“懂不懂,有用无用”的角度看,说经典教育是可以暂时不懂,但将来却有大用的,以破除当今偏颇的教育思想,若再进一步说,光从“用得上用不上”的角度来衡量经典教育,也还是很表面的。究实而言,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古人所谓十年寒窗,便可考状元,具有一生受用不尽的为学为人基础,此种教育成就是可以让我们反省反省的。
童风雅颂强调“根脉式”的养正教育,秉持“顺其天性,正其根本”的教育理念,以人文教育为根本,以中国千年文化强其根,以古德圣行壮其干,以德智礼艺茂其叶,旨在通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培育出真正健康的“苍天大树”!
童风雅颂国学幼儿园:tongfengyasong.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