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程洁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部分提出的两大要点。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学前教育数字化,如何系统化地理解这两点?为此,本刊编辑采访了身兼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上海学前教育学院院长的国际知名学者李辉教授。
本刊记者提问
李教授,您既有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的教育背景,也有在香港大学和麦考瑞大学教书育人、进行研究的工作经历。在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尝试过很多道路,也向西方学过很多经验。您认为,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实现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可不可以走西方道路?
李辉回答
谢谢您的提问。对此问题,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是实现现代化的另一种方式,是与西方现代化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也注定要走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
本刊记者提问
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为什么注定要走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呢?
李辉回答
这是因为西方式现代化有五个本质特征,注定了它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需求。
第一,西方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是自私自利的现代化。这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是保障私人财产、个人利益和资本收益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是相矛盾的。
第二,它是以资本为中心、由资本驱动的现代化。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自从来到人间,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都是肮脏的和血淋淋的,随时都要向外扩张。”
第三,在西方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西方列强用大炮和资本攻城略地、掠夺财富,注定是一种对外扩张和殖民侵略的现代化,这就是它的第三个本质特征。
第四,它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是以追求物质享受和物质的极大丰富为最高目的的。
第五,物质主义膨胀就必然导致第五个特征——贫富两极分化。最终的结果就是:资源的消耗、人与自然的冲突,因而很难实现可持续性绿色发展。
也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优于西方式现代化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过去两百多年世界历史来看,以三次工业革命为代表的全球现代化确实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进步,但它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自私自利的本性、资本的掠夺与积累,是通过战争、奴役、殖民以及金融霸权来实现的。西方式现代化走到今天,已经摇摇欲坠。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以及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让我们看到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不可持续性。为摆脱失败的厄运,西方国家唯有通过发起战争与冲突来火中取栗、饮鸩止渴。因此,它无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也非人类文明发展的理想之选。
相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九个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对此,我个人的理解是,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14亿人口的共同富裕之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不超过10亿人,而中国却以一己之力要实现14亿人口的现代化,这将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而路径却要有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当然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要符合本国实际。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既体现国际共性,也具有中国个性。这就与国际学术界所提倡的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的概念非常吻合。所谓全球在地化,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它的主要内涵:globalization (全球化) + localization (本地化) = glocalization (全球在地化)。
具体到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就是要走一条全球在地化的发展道路。但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向西方学习,向美国学习,强调全球化。我们现在要反思一下,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忘掉了自己的传统,忘掉了自己的国情。比如,从2000年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开始,我们的课改就带有西方化的色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基于中国自己的国情,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才是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应走之路。
本刊记者提问
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李辉回答
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和关键指标,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也应具有以下五大本质特征。
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学前教育现代化——要满足14亿人口之一胎、二胎甚至未来多胎的学前教育需求。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学前教育现代化——在学前教育服务方面不能有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和东西部差别。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学前教育现代化——也就是在学前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要“软硬兼施”“比翼齐飞”。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学前教育现代化——这就意味着要走绿色、和平、环保、低碳之路。五是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前教育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
这五个本质特征构成了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其中,学前教育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指标。
本刊记者提问
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又是什么?
李辉回答
中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首要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而这个需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例如,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家长转型从事自媒体和直播带货工作,因此他们对育儿的需求是灵活的、弹性的。很多家长有晚间的托儿需求,白天却不一定需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但是,晚上七点钟以后属于直播的黄金时间段,他就需要在这段时间把孩子送到托儿所来。可是,在我们现有的托幼服务体系和框架下,类似这样的晚间托儿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这就是一个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学前教育高质量需求与现实架构之间的矛盾,而且这一矛盾还在不停地发展变化中。面对这样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需求,我们必须变革,也必须更新我们的发展理念。
本刊记者提问
在这个新的数智时代,中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什么?
李辉回答
关于中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我提出了一个“四新”框架: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学前教育体系和新的增长点。
具体来讲,第一就是要树立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即“充分满足家长各式各样的托育需求”,要摆脱官本位、园本位的办学理念,开门办学,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彻底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第二就是要采用新的发展方式,例如数字化转型赋能、普及托幼一体化、推出共享托育服务等等。第三,就是要建立新的学前教育体系,可以是家庭托育、社区托育、共享托育、连锁托育、智能托育等等。第四,新的增长点可以是数字化赋能,也可以是幼儿园向下延伸,像上海市幼儿园普遍向下延展一年变成“3+1”,加收2~3岁托班,长远甚至可以向下延展成“3+2”,加收1~2岁、2~3岁托班,长远就变成1~6岁的一体化办园,最终打破托幼二分的格局。另外,我们还可以向澳大利亚学习,尝试开设家庭托育点(所)。在只有2000多万人口的澳大利亚,就有9.6万名左右的幼儿就近入读家庭托儿所。
本刊记者提问
在这个新的数字化时代,中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是什么?
李辉回答
我认为,中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就是:善育、共享、开放、绿色、协调和创新。
首先,中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必须是善育。“幼有善育”“幼有优育”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是科学、合理的“善育”“优育”。
其次,还有一个关键指标必须是共享。未来,我们完全可以像共享单车一样实现优质的共享学前教育。例如,当我们给每一个儿童建立了一套数字化档案以后,关于这名儿童的所有疫苗注射记录、食物过敏、就医记录以及成长档案都能在云端存贮,这就意味着有可能给他办一张供接受托育服务时使用的数字身份证。假如家长因为临时接到工作,需要把孩子从A区(市)带到B区(市),就可以通过共享方式在B区(市)借读,而接收的幼儿园也可以通过数字身份证而了解到孩子出生以来的所有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托幼服务。这样才算是极大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高质量托育的需求。
第三个关键指标就是开放。各个小区都可以设立开放式的家庭托儿中心。例如,有些单亲家长需要一个人带孩子,但临时要出门谈生意,怎么办?他又不能把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如果每个社区都建有依托社区的家庭托儿中心,那么有经验的、但是不想进入幼儿园工作的或是已经退休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在家照顾自己和邻居的孩子。只要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考察验收合格,这样的家庭托儿中心就可以开放给本小区幼儿。每个家庭托儿所限额五名,每个小区开一至两个。这样的话,家长和孩子足不出小区,就可满足托育需求,这才是真正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第四,开放、共享、灵活的托育服务必然是绿色环保的。不需要离开小区,不需要开车、停车,这就是零排放、零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更节省了家长和孩子因为通勤产生的交通时间。
第五,如果我们的学前教育是共享、开放、绿色,那么就会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这也能解决目前诸如老城区幼儿园随着新生儿数量减少面临一孩难求,新城区幼儿园随着人口大量流入面临一(学)位难求、幼儿被迫跨区入托等这类学前教育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这就是最后一个关键指标。我们不妨去澳大利亚看一看那里的托育机构。这些机构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最早从早上6点开门,最晚到7点关门,每天提供13个小时的服务,这才是极大地满足家长对托育的需求。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公办园都是下午4:30左右放学,孩子在5点几乎都到家了。可是,大家想一想:有哪个单位是4:30下班的?这种服务根本就不协调,根本不能满足家长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这就是结构问题、体制问题,这就需要改革。
本刊记者提问
有没有什么框架可以用来对中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评估呢?
李辉回答
我在2014年提出来的一个政策评估框架,中文叫“五可维度”框架,英文叫3A2S,受到全球学前教育同行的好评。很多国家都在用这个框架对其学前教育质量进行评估。
其中,第一个维度是“可支付性”。就是要做到每一个家庭都能轻松支付费用,甚至免费入园。中国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最终必然要解决可支付问题。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无论一胎二胎还是三胎,都能够轻松支付甚至免费入园。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免费了。那么,长远来讲,例如2035年,初步实现学前教育免费,也是很有可能的。
第二个维度是“可进入性”。就是要做到每一个适龄儿童能够方便顺利、零污染、零排放地就近入园,不需要舟车劳顿。对于婴幼儿来讲,15分钟以内的路程可以接受,超过15分钟就不太理想。
第三个维度是“可问责性”。就是要让纳税人的钱花得物有所值,要让政府投入的保教经费有所问责,有质量、有担当。以幼儿园自评为主,主管部门他评为辅,五年一个周期,保证教育质量。
第四个维度是“可持续性”。任何托幼服务创新,都需要一个可持续性的、稳健的财政模式,要量入为从问题导向来看,现有的托幼分割问题、幼师数字素养问题、家园协同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采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
从效果导向来看,数字化转型赋能最终还是要看效果。过程当然很重要,但最终是要看结果的。数字化转型赋能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个是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提出来的。为达此目的,我们就要建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教育和学习体系。
本刊记者提问
具体到每所幼儿园,园长们应该怎样做呢?
李辉回答
每所幼儿园当前都面临着数字化转型赋能所需要的五大转变。
第一,是转变自己的观念,要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与效能,相信在数智化时代,一切皆可数字化甚至智能化。
第二,是要改变你所在幼儿园的场域,一切软件、硬件设施都可以数字化、智能化,包括课堂、厨房、厕所、操场等,皆可数字化。
第三,是要改变你的同事,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与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
第四,是要改变你所在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课程也要数字化,增加在线性、互动性,要让老师和家长随时可见,实现课程的开放、参与。
第五,是要全面改革教学法,学会运用各种数字技术,增效赋能,大力钻研幼儿数字化教学法(early digital pedagogy),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教学模式。
例如,我从2014年开始研发的“基于魔灯平台的PBL三次方”幼教师资培训模式,就是一种目前在国际上较为领先的数字教学法。PBL的一次方,即PBL1,是指“问题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旨在把幼儿教师培养成为“批判性思考者”(critical thinker),擅长洞察问题、研究问题、反思问题。PBL的二次方,即PBL2,是指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practice-based learning),引导幼儿教师基于其丰富的教育实践来开展专业学习活动,让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active learners),能够反思实践、研究实践、提高实践。PBL的三次方,即PBL3,是指以方案为导向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致力于将幼儿教师培养成“学前教育研究的生产者”(research producers),要求每个小组上完这门课,就要拿出方案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基于魔灯平台的PBL三次方”的数字教学法致力于将幼儿教师培养成教育研究的消费者、学习者和生产者。
本刊记者提问
新的学年即将开始,您对全国的学前教育同行们有什么样的寄语呢?
李辉回答
我们正面临一个崭新的“数智化”时代。幼儿园一切事物皆可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各园各班应该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实现科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因此,衷心希望各位老师和园长们,认真学习领悟怀部长所说的“四新四助三导向”,做好数字化转型赋能工作。
这里,我借用怀部长所提出的五大要点来寄语各位同行。第一,聚焦数字教育发展——这是我们在“十四五”时期进行学前教育改革的焦点所在,不容忽视。第二,针对问题深化研究——这是提醒我们要使用问题导向的研究策略。第三,聚焦政策跟进研究——这是要我们紧跟国家的政策导向,开展相关研究。第四,着眼国际拓展研究——这是提醒我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五,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这是期望我们针对数字化转型赋能开展有组织的各类科研活动。
如果我们能做到上述五点,中国学前教育就能更快、更全面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也必将早日实现!谢谢大家!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3年第9期
微信制作:李 杰
微信审核:李 原
—— END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