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也是历代古圣先贤思想智慧的结晶,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自觉地将国学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但在当前,很多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在国学教育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开展国学教育时展现出功利性;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国学教育;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单调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因此,在高校推行国学教育必须实施一系列正确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国学教育;民办高校;现状;策略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一、国学与国学教育的概念
国学的概念在国内虽然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但大家都比较认同的一个定义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学术。广义的国学包罗万象,它既包括传统的思想,比如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古代思想文化,又包括诗词歌赋、戏曲、小说以及历代史学、医学、建筑学、地理学等。是在中国经过历代的沉淀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文化与学术体系。
国学教育,就是以国学为主要内容对学生实施教育,在大学时中实施国学教育的目的是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术、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民办高校更应该自觉地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国学教育,将国学教育的范围扩大,不能仅仅局限在大学语文与历史的范畴,应该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术的全方位的教育。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是重塑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做人的道理,蕴含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也可以说国学为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指引。调研发现大学国学教育实践对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民办大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十分必要。
二、民办高校国学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比较迟,相对公办高校而言在国学教育的硬件软件上都有不小的差距。部分民办高校虽也开设了一些国学讲座和课程,但绝大多数并未形成明确的国学办学思路和完善的国学教育体系,故而也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民办高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民办高校理应努力尝试,在办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自身体制特点的国学教育之路。广东作为经济与教育的大省,在南方教育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国学教育。我们应通观全局,放眼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足发展着想,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近笔者就大学生国学学习状况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超过44%的大学生希望接受国学教育,78%的家长和89%的教师认为国学教育对孩子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近92%的家长和99%的教师认为国学教育对学生的个人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民办高校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国学师资队伍缺乏;课程设置单调;功利化倾向严重等。
(一)国学师资队伍缺乏
当前很多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受市场导向在学校只设置对学校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专业,而忽视一些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比如国学教育的相关课程。因此,在很多民办高校缺乏甚至根本没有国学教师。国学类课程也很缺乏,有的仅仅语文课、思政课或者历史课。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师是在课余时间学习国学知识,外出进修的机会较少,对国学进行深入研究的教师寥寥无几。有很多国学教师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担任,学生学习国学大多停留在盲从阶段。很多教师(尤其是工科类教师)对国学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未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讲解,师资力量的薄弱使得真正的国学教育在民办高校难以展开。
(二)国学教育功利化倾向
很多民办高校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中存在功利化倾向。举办一些国学活动或者国学竞赛仅仅是为了满足上级的要求,或者是服务上级领导。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国学是一门沉淀的学问,在推行国学教育上不能哗众取宠搞形式主义。学校要进行国学教育就要进行深层次思考,国学教育推行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如何有效地在民办高校推行国学教育。推行国学教育并不是为了取悦于上级领导,不应成为功利式表演。不应该只追求物化成果,而应该国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国学教育的主体,教师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三)国学课程设置单调
国学课程单调。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国内很多高校在实施国学教育时各自为政,开设国学课程十分单调。没有条件的高校统一开设大学语文,有条件的高校仅仅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如历史强的多开设历史课程,文学强的多开设文学课程,无法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
国学的教材单调。很多学校国学教育仅限于国学经典的教育或者叫读经教育,如《论语》《道德经》《弟子规》《孙子兵法》等,国学教材的面还不够广,国学的课程设置不够丰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民办高校大学生国学教育的质量,亟待解决。
授课方式单调。很多民办高校在推行国学教育上仅仅是课堂教学,开始国学类课程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建立国学教育的网络课程,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还可以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的学者、专家来进行学术讲座,这样丰富国学教育的授课方式,学生也会喜欢。
三、民办高校践行国学教育的对策
既然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那么在民办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以国学为契合点,让民办高校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但在当前很多民办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国学教育就是为学生讲述历史知识。认识上存在误区,所以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很难得到有效提升。还要培养国学教育专门的师资队伍。其次,在国学教育的方式上一定要避免功利主义倾向,让学生静下心,钻进去,培养学生潜心做文学的精神。最后,在国学教育的课程上也应该避免课程单调、教材单调、授课单调的方式,将国学课程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国学的兴趣。
因此个人认为在民办高校推行国学教育有很大的空间,就民办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个人提出“一融合、二建立、三开展”国学教育对策。
(一)将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国学教育有机融合
推行课程思政理念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一定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养分,使其成为铸魂育人的深厚资源。
如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亲教育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讲究孝道,“百善孝为先”,孝敬自己的亲人、敬爱自己的祖先与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一致的。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还怎可能去爱别人、爱国家?《论语》中孝字一共出现了19次,次数仅次于“仁”。“夫孝,德之本也”。在《论语》中,孔子也对“孝”从不同的侧面进行阐释,如“色难”——要对父母和颜悦色;“无违”——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孝之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终”——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是00后,00后学生的特点是个性比较张扬,也敢于创新,但是他们身上缺乏传统文化的底蕴,做人做事比较急躁。因此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解决他们存在毛病的方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孝亲教育,让学生孝敬自己的父母,体验做父母的辛苦,陪伴父母,为父母做一顿饭,洗一次脚,捶一次背等等,然后逐渐教导学生要把这种对父母亲人的爱扩大开来,要爱所有的人,像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所写的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后上升到国家层面,要热爱我们的国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祖国传递正能量。
(二)初步建立国学教育的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应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两大部分构成,贯穿本科四年的学习。学院重视国学经典对大学生心灵的滋养作用,要求学生阅读三十部经典并撰写心得。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院组织编写国学特色教材。
开设《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孙子兵法》《老子》《庄子》《易经》《诗经》《史记》《唐宋诗词专题》《弟子规》等课程。教师在讲授专业时,增加一些学科背景课程,依“经史子集”为蓝本,“经”类于义理;“史”类于案例,也包含有本专业或本课程的发展历程;“子”类于流派与专业;“集”则类于各家之论。总之通过这些讲授,以强化知识的会通性,从而避免知识的支离。
(三)探索建立早读国学经典模式
很多民办高校第一节的上课时间是8:20或者8:30,学校完全可以做到让学生在8:00之前到达教室,可在每天上第一节课之前,让学生读20分钟的国学经典著作,时间是第一节课之前的8:00—8:20。读经的内容可以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易经》《孙子兵法》等著作中选取,每个学期有所不同。由浅入深,早自习的时候专业老师可负责对学生进行解释、答疑等工作。把“读经”模式打造成为民办高校的一大特色。
(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国学教育
网络化时代,电脑、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为国学教育开展提供了便捷。首先,学校可以在校内网站上开设“国学园地”专栏,并选择几个国学功底较为深厚的本校教师作为该平台的服务、管理人员。开放互动的网上交流,给师生搭建一座教学相长的桥梁。“国学园地”可定期评选出“国学之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网络课程的开设也是值得推广的有效途径。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开展程度,借鉴成功网课的经验来制作、开设与国学相关的网络课程。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原典文化教学,建立专门的线上学习平台,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定期为学生推送相关的原典文化内容,并建立专门的古籍资料库,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和阅读提供有力帮助。同时也要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转变,通过线上学习和阅读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国学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具高效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五)开展国学知识的专题讲座
学校可组织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会”,邀请一些知名专家教授来学校定期做专题讲座,以独特的视角解读古典著作,运用现当代流行语言和思维重现历史,把晦涩难懂的古典文学以及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通俗易懂地传达给学生,增强学生对国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涵养。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讲座深入地阐述国学的内涵,让学生明白修身与养性、做人与德行、读书与学习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联系在一起。
教师要坚定地做一名国学文化的守护者和善于创新的传道者,在国学教育过程中,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开阔眼界,对标一流,以良好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模范的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示范楷模,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贡献聪明才智。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
学校可组织全体师生参与的学习实践国学经典演讲比赛;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学期末学校要评选出国学经典学习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通过各种活动确保学习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举办经典阅读交流会和征文比赛。学院还应注重古典文化氛围的育人功能,修建文化长廊“修身苑”,营造出画栋雕梁、诗文满壁的古雅气息。成立国学宣讲团、雅乐团、国学社等学生社团。举办校园汉服秀、成人笄冠礼仪式等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
总之,在民办高校可以探索国学教育的体制,通过“一融合、二建立、三开展”的方式更好地建立学习国学的模式,通过这些加强国学学习的路径可以让学生更好、更有兴趣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吴向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重大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3-40
[2]王永智.论国学与高校的育人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1(20).
[3]罗珊.浅谈弘扬国学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06).
[4]李卫平.国学与大学美育融合育人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47).
[5]冯东山.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关联研究[J].陕西社会科学,2018(2):34-37.
课题名称:应用型本科院校国学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编号:BYJY20223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