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吴小婷 吴丽娇 傅蓉蓉
【现象】
处处开花
4月23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委文明办、市语委办和东南早报联合举办的《解读弟子规》捐赠仪式在泉州师院附属小学举行,热心企业家捐赠6万册《解读弟子规》给全市的中小学生。
几年来,有关经典诵读的活动在泉州遍地开花。
泉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林进全说,泉州市在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了国学教育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重视对国学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参加全国、全省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诵读、表演、讲解经典的技能和水平。2010年,泉州市共有包括泉州师院附属小学、泉州市实验小学、泉州市晋光小学、泉州七中等13所学校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学校。
在泉州师院附小,学校以读书节为载体,并尝试将经典诵读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开展了以“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了校园处处见经典、师生人人诵诗文的生动局面:语文课前5分钟,结合单元主题和教学内容补充相应内容,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发了童蒙诵读课、成语典故课、唐诗宋词精品课等基础课程;开展朗诵会、背诗擂台赛、课本剧等诵读实践活动;举行朗诵比赛、经典诗文书写比赛、“我与经典”征文比赛、“古韵新风·经典诵读”汇报演出……
一个剪影
小学三年级学生会作诗
春风染绿树,
桃花十里香。
古屋今还在,
悠闲胜十方。
想不到吧?这是惠安县明德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诗作。该校校长郑成统介绍,在这里,三年级的学生一半以上会作诗,而如果一个孩子在这里连续上幼儿园三年,识字量可达到两三千字,几乎是小学六年内的识字量……
该校以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教育相结合,除了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也让孩子读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义务教育课程占四分之三,经典课程占四分之一。”郑校长说,学校把生活教育和德行教育渗透到义务教育的课程之中。周末,老师带住校学生关怀村里孤苦老人,打扫老人院;每周六,为本地及附近家长讲课,主要讲有关孩子的正确教育和家庭和谐的内容。
学校现有学生近130人,据了解,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至此处,主要原因都是为了让孩子来学做人和读传统文化经典,认识到“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在这里,家长们也备受熏陶,他们进校园都会对老师行鞠躬礼,很多家长主动为学校做事或帮学校添置设备等。
【疑问】
经典如何学?
关键是引导和言传身教
经典究竟该如何学?经典、国学中所包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又该如何真正内化在孩子的行为举止当中?
泉州师院附小黄老师说,小学生阅读经典关键是家长和老师的引导,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言传身教。有些较为晦涩的内容,针对年龄小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可以将其与一些故事和生活实例结合,进行讲解。“读国学,用国学”,《解读弟子规》作者张建云主张从孝悌做起,比如,生日时不要在外过,而是争取与父母在一起。
也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学《弟子规》等经典有所疑虑。其中最大的担心就是:学《弟子规》的孩子,走向社会后会不会吃亏?会不会与社会格格不入?有位家长说,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孩子要是天天面对圣人美好操行,担心对社会产生抗拒,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国学从娃娃抓起的意识已经深入许多家长的心了,幼儿园、小学能轻松背诵《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读本的不在少数。家长陈先生说,我小孩以前很淘气,老师教《弟子规》和他妈妈讲解《论语》后,变得明理懂事了。“我的儿子今年上高一,他现在有意识地看《论语》、《古文观止》,而且喜欢背诵唐诗宋词。”李女士说,儿子告诉她,通过学传统文化,能更加了解历史,还能为学习积累素材。黄女士说,她的小孩现在读三年级,平时很爱读《三字经》,还喜欢看四大名著。“她经常给我讲里面的故事,我觉得挺好的。”
经典为何而学?
学好并传承传统文化
继备受关注的“苹果”(手机)之后,近日,一颗“梨”成了人们的话题,这颗“梨”便是孔融之梨——上海一名小朋友在学完《孔融让梨》课文之后答题,对“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小朋友写下了“我不会让梨”五个字。结果,老师给打了个红叉——错。小朋友的家长在“一怒之下”把答卷晒上微博,引发了广大网友对经典为何而学的关注和评论。
学国学的年龄范围广,小至幼儿园小朋友,老至花甲老人,内容也不尽相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对于这样的句子,泉州第一中学的王欣总能信手拈来,她说多看看国学知识对写作文有好处,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有些诗词最初不理解,知识积累后,再加上生活的实践,渐渐地也就能理解了。”但也有学生向记者抱怨,读诗句、文言文等很烦躁,一点兴趣都没有。
“有些学生吃着洋快餐,却不知道孔子、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说着流利的外语,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泉州市晋光小学校长黄加贤说,社会上一些人士对于国学等中华传统文化有太多的误解,总认为它是封建糟粕,其实并不尽然。大家认同中国的文化,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仍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学校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学好并传承国学等传统文化义不容辞。”黄校长说。
【建议】
要理解地学
学完要思考
在明德小学校园墙壁上,“为什么要学经典”的展板非常显眼:……小孩子对背诵很热衷,很喜欢,一点也不困难,如果不给他们背诵有用的经典,他们照样要去背电视广告、去背流行歌曲。不要低估儿童惊人的吸收能力和潜在的领悟力,适时给予“高度文化”的教育……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研究会副会长、泉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瑞统说,国学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要提倡大家都来学,但是要有所选择地学,取其精华部分来学,而不是一味地效仿。
什么样的国学该提倡?陈瑞统说,这要取决于传统国学是否与这个时代相吻合,非民主和非科学的不可学。他说,国学中很多思想为人类提供启示的,就要保留和推崇。比如儒家思想的仁爱、《论语》中的学习态度、为人处世方法等;有的思想还提供让我们学习的价值观、人生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像有些人不择手段牟利,伤害他人,毒胶囊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陈瑞统说,许多人尤其是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经常囫囵吞枣地学,背诵时朗朗上口,一段时间不接触便忘了。因此,对于中小学生如何学国学,他有三点建议:一是学国学时要理解地学,学完还要思考,这样才能学以致用;二是教师在教授时,要化繁为简、化深为浅,而且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国学读本时,要选择通俗读本,易于孩子接受;三是社会学者、专家要多出版好的国学读本,让学生有更多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