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申明:
有很多朋友没有看完,就认为这是在为小留学生家长“洗白”。
我的看法,都在这一篇里:
从诺一高喊“我是中国人”,到海清13岁神仙级儿子,还想留学吗?
因为内容太长,因此分成两部分发出。
可以看完这二篇之后,再来评述,谢谢大家。
围绕着是否支持留英的1.5万名小留学生们回国,全民展开了大讨论。
在分析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之后,庭爸却发现了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方面。
有很大可能,小留学生在英国会学到“正宗的中式教育”。这不是开玩笑,真有这可能。
(当然,所学到的,只是教育方法,但不能代替思想上的教育,更不可能就此做为支持孩子十几岁就到国外留学的说法。)
为什么这么说,庭爸就来说说这事。
一、说说西方国家的精英教育
西方国家普遍奉行的是精英教育。
一般人会有这样的看法,欧美国家教育充满人性化,不像国内的应试教育一样死板和教条。
下午三点之后,学生就能休息离校,此后的时间也是自由安排,不存在像国内一般的书山题海,挑灯夜读的情形。
可是,这只是西式教育的一面,另一面是:如果你要脱颖而出,必须上高收费的贵族学校。同时,贵族学校的要求也是复杂多变的,压力并不比国内的小。
曾经有位在美国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家长发现,与初到欧美国家所看到的不一样,3点学校放学之后,黑人邻居的孩子快乐的回了家。而华人孩子和大多数白人的孩子,开始带上乐器,背上书包,去上各种辅导班。
在美国,不去辅导班补课,不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和参加社会活动的孩子,想进入名牌大学,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这位家长惊讶于当地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的说: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位的。”
二、英国也在向我们取经,在英国的“中式教育”
我们的高考,受到很多人的诟病,甚至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方式,不够人性化只能培养应试教育的书呆子。
但事实证明,这一套体系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多能打。
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结果发布,在79个参测国家和地区之中,我国以国家名义参加的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取得了全部3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的第一名。
2019年,中国以绝对的优势继续名列榜首。
PISA是什么?
直白来说,就像是体育界的世界杯一样的地位。
这个可是一个对各国基础教育进行第三方评估的项目,发起者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0年开始,每三年进行一次,测试的是15岁学生的各项学科,反映学生参与未来生活的能力和技能。
当然,有人也许会说,挑出来比较的,都是发达地区,选送的,肯定也是优秀学生。要知道,我们还有很多经济落后教育资源贫瘠的地方。
不过,欧美也是选取优秀学生参与,那么,这项排名就有他的合理性在里面。
何况,这是一项全球公认的基础教育的评测。
更加有意思的是,英国意识到自己在基础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弊端,于是开始引进“中式教育”之后,成绩提升明显。
在2019年的这份榜单中,英国学生成绩提升明显,而这一切,都有赖于2014年开始的中英教师交流和合作,直接合作方是上海市教委和英国教育部国际司。
至19年底,有近600名中英两国的教师参与了交流活动。
目前,英国1.6万所小学中,约有5000所在数学授课中采用了“中式教学”法。
经合组织教育主管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表示:
中国的教学方法在英国课堂推广之后,英国教育正在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数学,出现了巨大的飞跃。
也许,在英国读书的小留学生们,可以见到来自上海的中国老师,学到正宗的中式教育。
想想这个场面,莫名感人。
三、高考体现的是公平,而欧美要的是精英
实际上,我们是用高考作为尽可能普惠所有国人的教育水准,体现的是公平。
前段时间,当很多省市纷纷推出给一线医护人员子女中考甚至高考加分政策时,哪怕只加10分,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给出的说法是:
明确反对给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考试加分,因为教育资源稀缺,应该保证高考的公平性。
他建议可以给医护人员多发钱,让他们用这些钱请家教,孩子成绩也就能提高了。
因此,高考体现的是公平。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则是用普通教育和精英教育,从一开始就划分出了两条路线,由此,阶层固化就开始了。
我们看到了很多欧美国家孩子教育上是多么轻松自在,但这些人未来就是上一般的大学,从事一般的工作。
实际上,欧美国家的孩子要出人头地,必须考上常春藤名校,要进这类名校,可不是简单成绩好就行,还得要拿到推荐。
潘石屹前几年给哈佛大学捐了6亿,但在国内疫情方面却没有实质性的行动。这种做法的背后,或许也有对孩子就读常春藤名校的一些考虑。
毕竟,按西方高等教育的做法,吸纳捐款并给予一些适当的倾斜,也是一种常规操作。
写在最后
那么,精英教育下的英国,碰到追求公平下的“中式教育”,产生的结果是什么?
也许,除了在英国上了正宗的“中式教育”之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