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各年龄组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指标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考体育考试分值提高,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显著增加。初三学生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比率为42.7%,高于高一学生的30.6%;初三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9.2%,高于高一学生的22.6%。对此,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尹军教授表示,“将体育纳入中考,并且很多省市还在提高分数,这也是现阶段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专家认为,除了学生身体素质确实在提高外,科学的练习方法也很重要。相较于社会性强的球类项目,体能练习过程比较枯燥,学生练习兴趣不高,因此就需要有专业队伍设计训练计划,带学生锻炼。对此,尹军教授表示,要加强教师的职业化培训。“教师是最小的单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训练水平、科研水平会决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老师不能只是将动作示范给学生,指导他们练习,而是要具有规划性和计划性,给学生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以引体向上为例,在体能训练领域是分为8个步骤或者12个步骤,需要逐级提高,不是到最后测试前才加练。”
学生保证每天足量的体育锻炼对增强身体素质、预防超重和近视发生有积极影响。调查显示,每天能够保证1小时以上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7.4%。
据了解,此次调研也发现了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超重率上升、学生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等一些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教育部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同时,开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八个专项行动,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
(文章节选自《中国体育报》,文中图片来自《渭南日报》)
长按二维码·了解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