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感恩的心-濮阳市实验小学2010届5.8班-校讯通圈子,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易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易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并且能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做人要诚实守信,与众人友爱相处,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不错,以上是出自《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篇。上学时,只是零零星星的学过其中的几篇,对《论语》也有一些粗浅的认识。根据时代的要求,现在社会也在兴起国学热。于是,我借暑假品读了国学经《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

《论语》这部书主要是围绕学问、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等几个方面阐述的,以对话为主要记叙形式。在这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主要是做学问与讲孝道这两个方面。

在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这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孔子的学习观,我十分欣赏。他提倡学习不仅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注重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培养。而这些,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经典格言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道了。

我在阅读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打开《论语》,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也许他的观点并不是与我们现在的社会完全吻合,但是他所推崇的精神,却将永远引领着华夏子孙,向更高的境界攀登!

上一篇: 还原美国教育真相:自由、轻松都是骗人的
下一篇: 培养终身运动习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