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韩国高考:少数成为贵族,剩下的沦为牺牲品

韩国高考:少数成为贵族,剩下的沦为牺牲品

韩国高考:少数成为贵族,剩下的沦为牺牲品又是一年高考时。明天,1031万考生将走进考场,书写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十年寒窗,高考苦。其实,被恐怖高考支配的可不止中国孩子。韩国就以残酷著称

又是一年高考时。

明天,1031万考生将走进考场,书写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十年寒窗,高考苦。

其实,被恐怖高考支配的可不止中国孩子。韩国就以残酷著称,有韩国媒体这样形容高考:“这是一年一度决定人命运的大型活动,比死刑更残酷,只有少数人能在高考后成为贵族,大多数人都将沦为被害者。”

与韩国高考相比,中国孩子幸福多了。

1.中国高考VS韩国高考,哪个更难?

韩国高考、中国高考哪个更难,还是要拿数据说话。

先看高考录取率。

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韩国高考这座桥,显然要比中国窄很多。

别看中国每年有一千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可不低。近三年来,中国高考的录取率都在80%左右。

韩国学生_韩国学生发型_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

1977年—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和实际录取率

网上流传韩国高考的录取率只有五成,这个数据没有依据。国际知名的数据统计互联网公司Statista的数据显示,2007年韩国的大学入学率是69.4%,2017年降到了67.6%。

韩国学生发型_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_韩国学生

2007年—2017年韩国的大学入学率

录取率低,意味着考上的几率低。从这点上看,韩国高考比中国高考更难。

再看考试模式。就考试内容而言,中韩两国相差不大,都是五个科目左右,语数英必考,再加一些综合卷。

两国的考试模式就大相迥异了。五个科目,中国分三天考完,讲究个“劳逸结合”。韩国却极为变态,全部在一天考完。

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_韩国学生发型_韩国学生

韩国的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也就是说,韩国考生必须从早上8点40考到下午5点40。除了前后考试之间的20分钟休息,以及中午50分钟的午餐时间外,其他时间全部都在满负荷运转。

高考心理压力本来就大,却要短短一天时间,完成5个科目的考试。这无疑是对考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与韩国考生相比,中国考生轻松多了。

再看复读率。

考试残酷与否,往往体现在复读率上。高考竞争越激烈,压力越大,复读率越高。考生选择复读,不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还可能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高考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山东为例,2010年前后,复读率达到高峰,一度有20%的考生选择复读。此后,随着录取率的提高,复读率一路下滑,如今已不足10%。

与韩国相比,山东是小巫见大巫。近年来,韩国的复读率不降反升,从2014年19.6%增加至2017年的23.2%。

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_韩国学生发型_韩国学生

韩国复读生比例逐年增加

2017年11月,韩国高考成绩对外发布,53.8万的韩国考生中,共9名满分考生。让人惊讶的是,8人是复读生,仅1人为应届生。

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_韩国学生发型_韩国学生

2017韩国高考9人满分,8人为复读生

高考这样的体验,没有人愿意经历第二次。只要考的差不多,轻易不会选择复读。

考取满分的8位复读生,上次的成绩想必不会太差,却仍然放弃上学,选择复读。韩国高考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2.高压之下,整个韩国给高考“跪”了

最焦虑的,当然是考生。

2016年,韩国EBS拍了一部纪录片《学习的背叛》,让我们得以一窥韩国学生的学习压力。

纪录片的主角是16岁的韩国初三学生允艺媛。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允艺媛几乎放弃了所有娱乐,每天都在学习、学习、学习。

允艺媛每天要学习十几个小时,双手因为写字太多长满了老茧。握笔的右手写到疼痛、没有力气,她就用橡皮筋将手绑起来,靠着手腕的力量继续写下去。

韩国学生发型_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_韩国学生

刻苦的允艺媛,手疼拿橡皮筋绑住也要继续学习

初中生尚且如此,高中生的学习就可以想象了。

在中国,我们都说“题海战术”,做越多的题,成功的几率越大。

韩国学生中流行着“四当五落”的说法:一天睡四个小时的考生会当选(考取理想学校),睡五个小时的则可能落榜。

一个常见的高三学生的作息表是这样的——

韩国学生_韩国学生发型_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

除了在校学习,上补习班已经成为了韩国学生的“必修课”。四分之三的韩国学生就读于10万个补习班,《纽约时报》将“企业化规模”的补习班称为“韩国教育体系的支柱”。为了刹住补习风气,韩国政府强制推行“补习宵禁”,规定晚上11点之后不准上课。

管得了补习班,却管不住学习。这也造就了韩国一大奇观:晚上11点半之后,路上满是刚下补习班的学生。他们回到家后,继续自习。不止是高考生自己,整个韩国,都陷入了焦虑。每到11月高考时间,韩国便进入了“高考总动员”,所有人都让步于高考。

首要考虑的是交通。为了确保考生顺利到达考场,各单位上班时间延后一个小时,商家延后开业时间,连股市开盘和收盘时间也要顺延一小时。

其次是考试环境。为了保证考生不受外界影响,按照政府要求,高考当天所有飞机必须保持3000米以上的飞行高度。听力考试期间,所有汽车、火车经过考点附近禁止鸣笛,机场在此期间禁止任何飞机起飞和降落,就算国家领导人出行也要避让这段时间。

这样看来,我们为高考准备的工作实在是有点“微不足道”。

整个国家都在忙活,考生家长们也没闲着。

考试开始了。当中国家长在考场外翘首以待时,韩国家长却在寺庙或教堂里祈福。为了求得好成绩,韩国家长向神灵求助,选择到寺庙或基督教教堂祈福。据说,为了提高祈福的有效性,家长会在寺庙或教堂度过一整天,祈福的时间尽量与考试时间保持同步。

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_韩国学生_韩国学生发型

为孩子高考祈福的家长

最不可思议的是“应援考生”的文化。同校高一高二的学生,会在当天凌晨起床为赴考的学长学姐们加油,甚至跪下来祈祷。

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_韩国学生发型_韩国学生

(韩国一处高中前,后辈为高三前辈行大礼,来源:《中部每日》)

韩国人,真的是给高考“跪了”。

3.社会下的蛋,高考背后的残酷物语

在《娱乐圈再曝性丑闻,韩国艺人为什么这么惨?》一文中,分析韩国艺人自杀率高的原因,我这样写到——

行业竞争激烈,身份受制于经纪公司,这就是韩国艺人的处境,也是韩国娱乐圈混乱的根本原因。

韩国高考同样如此。高考之残酷,是韩国社会竞争下的蛋。

得益于教育普及,韩国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有数据显示,韩国25-34岁的人群中,有大学文凭的人占到了68%。

另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青年(满15岁-29岁)失业率高达9.2%,三分之一的人拥有大学学历。

韩国学生发型_韩国学生_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

韩国青年(满15岁-29岁)失业率高达9.2%

也就是说,在韩国,拥有大学文凭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是,没有大学文凭,几乎肯定找不到好工作。

那么,什么是好工作呢?

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稳定、福利高是最好的工作。在韩国,这样的工作,几乎等同于公务员和大企业。公务员自然不用多讲,像三星、LG、现代、乐天这些大企业,关系韩国经济命脉,也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这样的工作机会,僧多粥少,竞争极为激烈。2017年,韩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多达26万,几乎占全国求职者总数(65万人)的四成。在2016年韩国九级公务员招聘中,超22万人竞争4120个名额,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韩国学生发型_韩国学生_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

韩国人才都去考公务员了,国家“很受伤”

如果说,公务员选拔注重考试,那么,大企业则比较看重学历。只有考进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这三所顶尖大学,才能拥有进入大企业的“敲门砖”。

考试也好,学历也罢,都离不开学习。

韩国就像一辆极速行驶的列车,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考试才能跟得上列车的节奏,一旦脚步慢下来,就会被抛弃。

4.竞争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公平竞争

如果我们将视野再放大一些,便会发现,严厉的教育文化几乎是东亚国家的普遍现象。无论是中国、韩国,还是新加坡、日本,教育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学习苦,工作就轻松了吗?遗憾的是,中韩新日四国,又同为著名的“加班大国”。正如美国《时代》周刊评论,没有对教育的痴迷,韩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经济强国。严厉的教育、高强度的加班,可能是后发的东亚国家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在整个国家发展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讨论高考的残酷,没有意义,而是应该关注高考背后的公平。

在韩国,阶级分化正在让高考变得不再那么公平。

数据显示,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高考成绩高43分。月收入612万韩元以上的家庭,孩子的升学率为44.6%,月收入在194万韩元以下的家庭,孩子的升学率只有13.8%。

韩国学生_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_韩国学生发型

付出相同的努力,出生在不同的地区,也会影响高考成绩。

高考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某种程度上沦为部分人的“绿色通道”。难怪韩国媒体评论说,只有少数人能在高考后成为贵族,大多数人都将沦为被害者。

需要警惕,比竞争更残酷的是,不公平的竞争。

正如纪录片《学习的背叛》所说——

虽然学校一直教育,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然而,孩子们也明白,现实与课本不一样。这些孩子仍然在努力,他们期望的是,其实就是一个努力了就会有回报的世界。

韩国学生发型_韩国学生压力有多大_韩国学生

这些孩子们期望的是,其实就是一个努力了就会有回报的世界。

如果将高考比作“鲤鱼跳龙门”,那么,我们应该确保“龙门”始终敞开。

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鲤鱼”跋山涉水的奋身一跃。

上一篇: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下一篇: 为什么外籍学生比国内学生好?这样好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