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现在,从镇区到山区,从课堂到课外,寺湾镇各个校园内,每天都会响起孩子们的国学经典诵读声。“学国学、诵经典,悟精髓、扬美德。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入社会,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寺湾镇中心学校校长白松涛说,“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广泛开展,让书声朗朗的校园更加营造出了浓郁的书香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必将会培养少年成为当代的谦谦君子,做堂堂正正的中华儿女。”
国学润校园
在寺湾镇很多中小学经常可以看到,三五同学手捧经典读本,一边诵读,一边还在交流讨论。
走进寺湾镇二小可以看到,教室前面的右边原本闲置的空间,现在被木质书架填充,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国学经典和其他益智书籍。与书架相接的墙壁上,书籍分类一目了然,与孩子们纯真可爱的笑脸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机无限的风景画。
在教室墙壁上,展示的是学校有关国学经典活动的照片和孩子们动手制作的图案。“我们学校共有20名教师,其中有8名始终参与国学经典授课,并为此做了潜心研究……”寺湾二小校长李朝阳说,每个班级都开辟了诵经典园地,校园处处散发出浓浓的国学经典气息。
来到寺湾镇中、寺湾镇小和寺湾镇三小,可以看到,国学经典教育也同样渗透到操场、橱窗、班级的每一个角落。“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置身于寺湾镇小课间操场上,听着400多名孩子天籁般的琅琅诵读声,大家也不自觉跟着诵读。
快乐诵经典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一群身着古装的学生席地而坐,手捧《弟子规》,神情专注地朗读着,伴随舞台上响起的音乐,学生们显得饶有兴致,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这是寺湾镇三小学生在进行国学经典比赛的场景。
为了让孩子们爱上国学,寺湾镇各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各有“秘籍”,有的学校在教学中设置情景、故事、游戏,有的学校通过集体展示、艺术展演、国学韵律操、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带动孩子诵经典。
寺湾镇小除正常的经典教学外,每周还用校园小广播进行集中教学2次;寺湾大坪中心小学每周升旗仪式、课间操分年级安排集中诵读;寺湾镇中围绕“学经典国学,立君子品格”,每天开展“晨诵15分钟、午读15分钟、暮悟40分钟经典”活动。“采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比起枯燥乏味的其他学科教学,要显得灵活、有趣、有效得多。”寺湾镇中心学校校长白松涛如是说。
润物细无声
“以前小不懂事,常和家人对着干,在家从不帮大人干家务,自从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后,放学回家我主动帮奶奶做饭、洗衣服,每天还给奶奶捶捶背,奶奶开心极了。”“最美淅川人”寺湾镇中七三班学生姜会娟说,校园墙壁上的《新二十四孝图》对她影响很大,让他对国学经典名句“百善孝为先”有了深刻的理解。“国学经典诵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大大促进了语文教学,学生写作文时常引用学过的国学经典名句。”寺湾镇小语文教师包亚飞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寺湾镇中心学校校长白松涛在师生身上看到了国学的魅力:礼貌用语多了,污秽词少了;笑容多了,怒气少了;自我批评多了,抱怨少了;孝顺父母的多了,顶撞父母的少了;参加活动的多了,漠不关心的少了;关爱他人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
王中是寺湾镇小六年级学生,他用发生在自己身上切切实实的改变证实了学习国学经典的作用。“吟读了《悯农》,不仅使我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而且让我学会了勤俭节约,热爱劳动;诵了《明日歌》,让我懂得了无论干什么都要时时早、事事早,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做一个惜时如金、充实快乐的人。”
如今,走进寺湾镇各学校,校园里处处飘荡着悠悠古韵。孩子们诵读《三字经》,变得彬彬有礼,更加可爱了; 《弟子规》,诵读 规范了行为习惯,更加懂事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