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从山塘街搬了一座老宅回家,
还是有百年历史的。
以前要是有人这么说,
小编大概是不会相信的。
但是当这座被“搬”回来的老宅就站在自己面前时,
“我的天哪!”
除了惊愕,
原谅小编想不出另外的词语来形容了。
伸手推开老宅的大门,
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当看清楚这间老宅内部时,
小编的内心就只有三个字——“高大上”,
阳光照在屋顶上,
让整间宅子显得更加的贵气一些。
但是细看之下,
就能发现这里的每一款物件,
每一个摆设都有着主人的精巧心思在里面。
没错啦,这座老宅,就是坐落在临湖镇的那座著名雕花楼!当年就是“宝树堂”的创始人谢惠强在上世纪末将它从苏州山塘街的拆迁队手里“救”了下来。
老宅内部
当初,从拆除到落成,一共花了谢惠强10年的时间。其中的每一个物件,都几乎是完好无损的被保留了下来。朱漆大门,青石地板,红木家具和古董花瓶,都在彰显着这座老宅的古朴与厚重的韵味。还有屋顶上千奇百怪的砖雕,虽然说不上来叫什么名字,但是它们一定蕴含了美好的寓意。谢惠强在当时将它们都原封不动地带回了临湖镇,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些具有江南代表意味的特色装饰。一花一草,独具古韵,一砖一瓦,皆是匠心。
老宅屋顶上的砖雕
面对小编好奇和崇拜的眼光,谢惠强有些不好意思:“我收这座老宅,主要是希望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能保留一点就保留一点。我希望我们每个有故事的地方,都能把我们以前的故事留下来,有老的传统文化的地方,把它传承下来,不要在我们这一代把它丢了。”这是谢惠强的愿望,他也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如今,这座“百年雕花楼”正静静地矗立在临湖镇的牛桥村,它在山塘街度过了它的100年日月,而现在,它又要在这里,凭借谢惠强和他家人的传承,见证自己的下一个百年。
“藏文化于民,才能更好地生根成长,这样的村落文化是苏州民间文化保护的代表。”在文化专家马汉民看来,这位再普通不过的苏作传人不自觉地扛起的文化责任,恐怕是文化传承最好的注解。
没错,这段话中所提及的苏作传人正是谢惠强。谢惠强先生本着一颗仁爱之心,为社会公益添砖加瓦,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尽一份绵薄之力。因为其自身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多年来就有一个开办国学文化公益讲堂的夙愿,并一直为之而努力着。而就在今天,由他一手创办的宝树书院的公益国学班正式开班。
国学是历史智慧的积淀,是日月精华的凝结,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拂去历史的尘埃,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已经到来!重掀国学新风,送孩子一个健康的品格。
6月9日下午,由宝树堂红木家具、牛桥村委会联合举办的宝树书院国学开班仪式,在牛桥村西浜宝树堂成功举办。
伴随着纯朴古雅、潇洒飘逸的古筝曲调,活动于下午两点正式开始。
宝树堂主人谢惠强致辞
在介绍完国学老师及教学课程后,入学礼开始。
《正衣冠》
正衣冠:衣冠不仅仅是意味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知书达理的第一步骤。
《净手》
净手:意味着从此用勤劳的双手打开知识的大门。
随后,同学们在孔子像前开始拜师
一拜至圣先师: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拜老师:胸怀理想,刻苦学习,天涯海角有尽处,唯有师恩无穷尽。
三拜同学:岁月同窗,互爱互帮。
《点朱砂》
朱砂启智:老师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红的圆点。
(朱砂称为“聪明记”,又称“开天眼”寓意着孩子从此心明眼亮,喜读书、读好书。)
最终,在宝树堂主人的宣告下,国学课堂入学开始!老师发放国学课本,并在领读《弟子规》后,给同学们上了第一课。
发放国学课本
第一课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谢惠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村里的一批孩子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通过向孩子们讲授国学知识、传统文化中的故事等,便可使孩子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隐藏的内涵文化。引导他们增强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荣誉感,促进综合素质提高。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