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山草体育》“国学操”
王宗社
王宗社男,甘肃静宁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首批甘肃省“金钥匙”导师团导师,市级中学骨干教师,平凉市课堂赛奖二等奖获得者,平凉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个人”,县“十佳科技工作者”“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教学能手。主持省级市级课题4项,参与五项。其中,《传统体育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省级“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2010年10月鉴定“优秀”;《校本课程系列“国学操”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省级“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2014年9月鉴定“通过”; 2015年主持甘肃省教育规划“十二五”《“快乐锅庄操”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省级课题,2017年9月鉴定“通过”。获得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平凉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两次;代表甘肃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报会,获二等奖。在《甘肃教育》《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甘肃督导》《新课程》《西部素质》《体育时空》《甘肃体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国学操》专著一部。教学成果《“五育融合”之系列的实践研究》被省教育厅推荐参加2021年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公益博览会。
“国学操”是基层教师自创的一个新名词。因它是“国学”与“体操”结合的产物,所以,叫“国学操”。教师根据学段的不同,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国学经典内容,如《三字经》《弟子规》、古诗文等,引导学生一边诵读经典,一边根据乐曲,将传统体操、跳皮筋等民间游戏步法和武术、舞蹈等动作组合编排成一套学生喜闻乐见的体操,使国学启蒙寓体操、舞蹈及游戏之中。这种拓展式的“变脸”,创新国学的弘扬方式,让学生在玩中诵读经典,感受国学经典的无穷魅力,育体与育心于无形,使学生更有兴趣、更轻松地学习国学,既得到国学知识,又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三字经》
小学1-2年级学生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这时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国学操》动作以跳皮筋动作为主。国学内容采用《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经典。“国学操”选择应以诵读蒙学经典国学为主。体操动作的设计要线条清晰、“国学操”的内容要比较简单,选择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大肌肉群发展的模仿性、表现性、娱乐性的动作,节奏要明快,律动感强、活泼欢快。如,我们的“国学操”《三字经篇》就选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动作以跳皮筋步法为主,结合了韵律操、礼仪模仿、游戏等动作创编完成的。
2.《唐诗》
小学3-4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体育活动经验。由于生活经验与知识,实践的增加,对于身体与健康的价值与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做操能力逐渐增强,选择整合内容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能够锻炼大小肌肉群的动作与体操融合。体操动作难度略有增加,可以选用韵律、健美、舞蹈、锅庄,国标舞等动作。内容以挑战性动作为基础进行融合,我们学校的第二套“国学操”就是《学唐诗》篇,国学内容则以唐诗为主。它结合谷建芬的《新唐诗》,节奏感更激情。
3.“《武术》+千字文”
1-2年级学生以手法手型,模仿表演动作,结合《千字文》诵读为主的武术操。3-4年级学生做操能力逐渐增强,以在手法基础上增加简单组合创编武术操。5-6年级在简单套路组合基础上,增加一些以器械,武术动作为主,通过武术套路组合创编国学操武术学习,探究中国武术元素与传统文化《千字文》等国学内容节奏融合,创编武术操,使孩子们在身体素质、形体健美、生活习惯、自律性等方面都有发展。
初中以上,体操与太极拳的融合,探究中国元素中华的武术与体操融合之间的关联。
4.快乐“锅庄操”介绍
“锅庄操”是在锅庄舞的基础上,结合了体操元素发展而来的,是体操与舞蹈、音乐融合的产物。在创编“锅庄操”时,我们精选锅庄的手法,轮,摆,步法踏,拖,撩,踩等动作与经典体操动作,采用模仿动物,生活中动作,将藏民族舞蹈和现代体操、步法动作融合创编而成。锅庄动作元素采用四川《甘孜》、青海《海南》、甘肃甘南、天祝等藏羌锅庄动作,体操选曲运用了古典藏民族《溜溜调》牧区音乐等,现代《吉祥谣》《格桑拉》歌曲。青海海南新编锅庄音乐。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按照一体化原则,我们将藏舞蹈锅庄进行分级,创编出适宜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锅庄操。所以说“锅庄操”既有创新,又有继承,是“藏舞”与“艺术”“音乐”“体操”结合之后的“变身”,是古老与现代结合体,继承和弘扬了锅庄舞这一民族体育瑰宝,适应学生对课内外体育活动的需求,使其更好地为落实阳光体育与新课程改革服务,为了弘扬民族体育奇葩,打造新丝绸之路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特色品牌。
探究中国元素民族锅庄与体操融合之间的关联,通过比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项目,文化在我们学科练习中是如何相溶相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