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部从以下四方面深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
一是设立了《体育与健康》国家课程。明确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课时和教学要求。二是不断完善学生体育锻炼与竞赛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课、每天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每天都能锻炼一小时。建立了涵盖校、县、市、省、国家五级学生体育竞赛制度,以此推动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三是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制度。从2007年起在全国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每年对每个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实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每5年对40万名大中小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健康等24项指标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库,为准确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善学生健康提供了量化的数据支撑。四是建立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制度。定期开展学校专项督查,推动地方各级政府重视学校健康促进工作,并将其纳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推动各项健康促进措施落到实处。
第二,全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是实现学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08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从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五个方面对中小学健康教育提出总体要求。2017年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基本遵循。同时学校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
第三,以校园足球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
足球是青少年非常喜爱的一项运动。截至目前,创建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2021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0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12个。同时,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竞赛制度,通过足球运动使广大学生热爱体育、喜爱锻炼、增强体质,这些举措也带动了其他球类和校园体育的全面发展。
第四,完善协同推进机制。积极与财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密切合作,在疾病防控、营养改善、食品和饮水安全等方面开展跨部门行动,定期会商学生健康状况和影响学生健康的危险因素,共同提出干预对策,形成维护学生健康的合力。
下一步,教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行动指南。一是继续把健康教育融入所有教育政策、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之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新模式。二是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创新,满足广大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技能,推动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三是在学校健康促进领域继续深入开展国内的跨部门行动,并积极与国际社会开展交流与合作。
(作者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文章摘编自作者在沙龙上发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