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我们认为,国学是指以儒学、儒家思想和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传统文学、哲学、宗教、戏剧等,此外还涵盖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范畴。狭义的国学包括先秦诸子的学说(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等等)和儒释道融合的大过程。
国学最早、最本源的涵义是指国家学府,包括太学、国子监等。国学指学问一说在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学也扩充至指一门特定的学问。一般认为,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逐步繁荣昌盛;在文革期间,国学及国学研究受到巨大冲击,一些国学研究者甚至谋生、做学问都成问题。文革后逐步恢复,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学大师章太炎在其著作《国学讲演录》中,曾将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国学的学科范围涵盖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经世致用性为传统国学的主要特征。国学以思想分,可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