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中国大学 世界大学 大学专业信息库

中国大学 世界大学 大学专业信息库

中国大学 世界大学 大学专业信息库武汉大学国学院弘毅学堂国学班专业设置查询,大学查询,学科查询,专业查询,考研查学校找专业,高考查学校找专业

一、人才培养目标

“弘毅学堂”国学班之教育基础,乃创立于2001年、经营已十年之久的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在本科教育阶段建设“国学”的专业教育,不仅是武汉大学的创举,在国内高教界首开风气,而且所提出的“根基经典,回归传统,面向现代”的培养思路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创新”的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国学试验班以指导学生回归经典,锻造心智为宗旨,强调人文学术的知识整合意识,强调经典文本的细读,强调中学和西学的融通,强调传统考据和思想关怀并重,强调知识传统的学习向知识诠释、知识创新,进而向价值关怀、人格自律的次序递进,熔人文博雅教育和现代学术教育于一体,其培养格局具有浓厚的精英式教育色彩。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之上,国学院基于持续深入的思考和修正,针对“弘毅学堂”国学班设计了全新的培养方案和教育改革模式,提出了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养:

1、接受周备的中国古典学术训练,具备相当的古典文本的阅读能力、考据能力和阐释能力,可以熟练地搜集、利用和处理文献资料从事独立的研究和写作。

2、知识结构合理而具有特色,学有旨趣,具备强烈的自我教育意识,具备很强的知识适应力,在“博学于文”的基础上,形成个体的知识兴趣和知识关怀。

3、“弘毅学堂”国学班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可以基本达到同类高校文、史、哲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生的现有水平。

4、心智稳定而健康,行己有耻,文质彬彬,有强烈的道德自律和社会关怀意识,对“士操”和“君子之儒”有高度的认同感,笃思明辨,知而行之。

5、开放的文化心态,具有强烈的文明对话意识和文化创造意识。

6、熟练地掌握第一外国语,第二外语(日语)要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水平。

二、选拔标准和方式

“弘毅学堂”国学班学生从国学院自主招生、高考招生录取学生、学校各专业中选拔,考核遴选以规范、严格、开放、公正为原则,采取遴选和淘汰相结合的滚动式机制。

遴选:通过本科高考录取和自主招生录取,结合另设的笔试和面试(考试时间定于大一上学期期终,考核科目包括国学基础知识、写作、英语),遴选出20名优秀学生,组成“弘毅学堂”国学班。

其中,自主招生和高考中填报第一志愿入学者(优先考察语文、历史、外语成绩)、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特异者、有特殊才华者,可做优先考虑。笔试和面试遴选程序,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灵活面对全校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以期吸纳具潜力、有志于学的优秀学生。

督察:每学年末,对“弘毅学堂”国学班学生进行学年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外语能力测查、专业能力和协作能力评估、思维和写作训练评估、经典研读和学年论文评定。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淘汰机制:

1、制度先行,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机制。

2、培养健康学风,激发学术热情,强调有序竞争。有涉嫌抄袭剽窃、袭用他人成果而不明举的,予以淘汰;恶意竞争者予以淘汰。

3、心智存在严重缺陷者,予以淘汰。

4、规定所修课程有挂科者,予以淘汰。

5、原则上,所修外语科目必须达到良好以上水平;英语须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

6、不能按照规定完成经典会读计划者,予以淘汰。

7、写作水平不能达到基本要求者,予以淘汰。

8、对专业学习上有极突出特点、学术潜力巨大的特异学生进行适当政策保护。

9、作为导师的科研助理,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责任心低下者,亦考虑淘汰。

遴选程序由国学院“弘毅学堂”培养计划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遴选考核和选评由国学院“弘毅学堂”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仲裁。

遴选和学年考核结果经公示后生效。

三、培养方案创新模式

培养方案秉承以“中国古典学”为核心价值的国学教育理念,标举“知识与价值并重”的道艺传统,以精英式教育为宗旨,以敬畏学问、建立学术荣誉感和学术道义感为原则。课程设置上,摆脱大学本科的“概论式”教育模式,打通文、史、哲等现代学科专业的藩篱,以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精读为核心,加之以文献考据、传统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的训练,同时通过理论课程、学术文化史课程加强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以实现多学科交叉整合的培养形态。

1、将课程体系析为核心课程、高级研究课程和讲座课程三个内在的递进层次,形成以文本为中心的经典细读课程、以学术思辨训练为中心的方法论课程和以研究意识为中心的专题课程组成的三层架构。

2、“温故而知新”,突出古代经典精读课程,让学生根基文本,产生文化语感,培养对传统学术的体认能力和“同情之理解”,同时,树立学有根基、博学、慎思、笃行、明辨的知行观。

3、邀请海外知名汉学家、国内外知名学者开设讲座课程,以一家之言、体现研究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作为课程设计的原则。

4、学术精英化教育,“考据、义理、辞章”并重,学思并进,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知识关怀和人文关怀,不仅挑战他们的智力,激起他们知识创新的欲望,更重要的,培养文质彬彬的文化人格和健全心智。

5、“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教育。不单纯追求以“知识”为诉求的教育,而是推尚以“心智”为诉求的教育,通过古典文本和古典学的教育,让学生面对古典哲人的智慧,陶冶性情,锻炼志魄,培养学生自所期许、有所担当的文化责任感和以“士操”自律的人生品质。

6、“因材施教”,进一步完善“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合理调配,真正做到视学生为独特的教育个体,充分尊重他们的能力和性情趋向,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通过“导师制”引导学生学有旨归。甄选聘任学术上有实力、有典有则的优秀教师为导师,以利学生师法和模仿。

7、通过“导师制”的培养体制,第一步加强学生的学术模仿意识,令学生学有师法,逐渐登堂入室;第二步引导和建立学生的学术超越意识,不囿一见,博采众长。“导师制”运行的基本理念是:赓续珞珈国学传统,梳理师法学脉,整合本校人文学科优势,在形成学科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建设新的武大国学学统。

8、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围绕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和中国宗教五个侧面,建立围绕导师研究特长和体现研究旨趣的经典会读制度,以加深和补充古代经典精读课程的研究色彩,强调自我教育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强调研究意识。加强对国内历史文化遗迹的考察实习活动。

9、实行“学年论文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基于经典会读之内容,撰写研究性的学年论文,提交学院“弘毅学堂”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评审。论文优秀者给予奖励。编辑和出版《“珞珈国学”学生优秀学术论文集》。

10、选拔特异优等生,推荐其提交论文参加国内外高级别学术会议;为特异优等生营造出国访学或者攻读学位的机会。

四、管理和教育人事组织

武汉大学国学院“弘毅学堂”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郭齐勇

成员:陈祖亮、吴根友、徐少华、于亭、孙劲松

武汉大学国学院“弘毅学堂”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名单

首席专家:郭齐勇

成员:陈伟、吴根友、徐少华、于亭、杨华、陈文新、卢烈红、何德章、徐水生、丁四新

武汉大学国学院“弘毅学堂”培养计划导师团成员名单:

郭齐勇、吴根友、徐少华、于亭、杨华、陈文新、谢贵安、丁四新、胡治洪、张箭飞、聂长顺、孙劲松、秦平、邓福禄

武汉大学国学院

2010年12月修订

【附件一】武汉大学国学院“弘毅学堂“国学班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弘毅学堂“国学班

二、专业培养目标

人类就其本质是历史性的存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度,欲寻求健康持续的发展,都不能脱离本国独有的知识传统。重拾本土传统,阐释其知识谱系的内在逻辑,探索其现代意义,实为当代中国学术面临之要务。本专业之宗旨和目标,乃在通过系统的国学教育,深入而创造性地阐释以“道艺“为核心的中国知识传统,培护成熟高远的文化心智,造就研究中国古典学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能够切入中西人文学术前沿,具有高度学术自尊和文明对话意识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课程体系以中国古典学术为主干,析为核心课程、高级研究课程和讲座课程三个递进层次。课程之设计尽量摒弃浮泛的“通史”、“概论”型课程,而以以文本为中心的经典精读课程、以学术思辨训练为中心的方法论课程和以研究意识为中心的专题课程为架构。除聘请文、史、哲等院系教师讲授课程以外,讲座课程延聘海内外知名学者充任。在教学模式上,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实行导师制,甄选学术多方、富有热情的导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挑战学生的智力,激发志趣,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思辨的空间。通过以古典文本为中心的古典学训练,俾使学生考据、义理、辞章并重,在研习经典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知识传统产生“理解之同情”,并养成现代学术之眼光,塑成相当的文化理解力和知识创造力。同时,标举“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知识训练以心智之提升为最终诉求,激发学生的弘毅之心和人文关怀,塑造以“士操”“君子”自任的知行人生。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 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文学学士、哲学学士或历史学学士学位,并颁发武汉大学“弘毅学堂”特别证书。

七、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学生毕业时必须达到本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修满规定的学分数,对于中国经典和中国古典学术有深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独立研究和写作能力,并提交独立完成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20000字以上)。能够熟练地使用第一外语从事研究和交流,第二外语(日语)能达到言语交流和阅读学术读物的程度。

上一篇: 《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18)》在线首发
下一篇: 小夫子国学馆春季班开始招生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