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感恩之心,坚持立德树人,坚定文化自信
江华县大石桥乡中心小学 梁天胜
阳春三月桃花红,彩蝶双飞柳摇曳。3月8日,我们江华国学班的学子们来到普瑞酒店践行国学,享受一场与国学的春天之约。
8天7晚的紧张学习,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在这里每一位师长孜孜不倦的工作,无怨无悔的付出,100位奉献者两天三晚的朝夕相伴,让我再次体会到人间的大爱。这种大爱是只知奉献不求索取,不求回报的大爱,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都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幸福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人极书院执行院长颜爱民说的幸福,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己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
我所在的学习小组名叫良组,助教名叫李翎,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她两天三晚陪着我们一起学习,自己交食宿费,还给我们组的10多名学员批改作业,陪着我们一起学习,聆听教授们的精彩讲座,见证我们10名学员的成长。奉献者,用自己的行动在诠释什么是国学践行?每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用自己毕生所学的知识和智慧,生动而有哲理,风趣而又幽默的向我们传承国学的魅力,播下国学的种子。
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田振和秘书长,他是我们江华大圩人,从乡镇干部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入了湖南省科技厅,2018年办理提前退休后,结识了国学,先当奉献者,然后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全职工作,未领一分工资,自己还为基金会捐赠资金。这次中小学教师素养提高班全省100多名教师名额,我们江华县占了40多个名额,是一种反哺家乡的行为。
专家教授们的课,看似闲庭信步,细想字字珠玑。课上,在反复求索、内求诸己的过程中找到自身欠缺,应用国学智慧解决现实难题,从而完成一个知识充实、内心修炼、价值升华、能量提升的过程。朱汉民教授《理学的人生追求与生命智慧》,给学员带来关于人生境遇、价值追求、生命境界、人格理想的思考与启发;陈仁仁教授将《论语》的智慧娓娓道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孝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为师;“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是交友……曾经在俗世里积聚的许多困惑都被陈教授解读的圣人之言轻轻点破,现场一次又一次掌声雷动。
听了颜爱民教授的讲座,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6年前,在三湘大地上一批有情怀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忧心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传统文化传承乏人,发起国学践行公益活动。6年来,乡村学校、乡村教师、乡里学子一直是基金会关注的对象。只有让乡村教师变得更有力量,才能给到乡村孩子更好的心灵滋养,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们走过成长的路!学习国学让我更懂得怎么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学习国学,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民族复兴的根基,国家战略的提出,乡村教育的需要。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在长沙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通过2018年腾讯99公益日发起“乡村学子国学教师”项目,得到大批爱心企业和广大网友的热烈响应!100名乡村教师在这种机缘中,走进了神圣的国学殿堂。我就是这百名乡村教师中的一名,为此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感恩”,感恩专家教授地传道授业解惑;感恩企业家地无私奉献;感恩爱心志愿者地日夜陪伴;感恩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为我们提供这样美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走上国学践行之路;感恩一切付出的人……
颜爱民教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谦虚,如智者;温和,如长者,慈爱,如父亲。《国学与管理》的三堂对讲,他作为主持人用渊博的知识时而侃侃而谈,时而低言轻谈,让朱汉民教授和傅胜龙董事长将自己的学识倾囊而授,两个多小时的对讲,让400余名国学学子受益匪浅。片刻休息之后,他又给我们以《坚定文化自信:扎稳教育之根》阐述了国家层面对国学的重视,以及我们社会、教育者如何传承国学,践行国学。本来是80分钟的讲座,他站着,我们坐着,他讲了120多分钟。这就是一个大爱之人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我们乡村学子的殷切期望。
颜爱民教授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字字发真心,句句皆智慧,告诉我们国学重在践行,贵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他告诉我们国学是一门求道的学问,学习国学的过程就是使自己与道合一的过程。原来“国学”很平实,它本来就是我们日用常行的规则;“国学”很常见,它无所不在存在我们身边;“国学”很简易,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践行。儒家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家在回答“所谓道,恶乎在”的疑问时,肯定道“无处不在”;佛家说,担水劈材,无非妙道。听着颜教授一层一层分析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内涵,我忽然感觉有风拂过,笼罩着心头的云翳在刹那间散去了。凡事尽力,而后放下,敬畏天命,感怀当下。既然自己已经付出努力,那就无需再为“天时地利”的缺席而叹息。必须不断提醒自己:放下你的浮躁,静下心来阅读;放下你的担忧,勇敢走自己的路;放下你的虚荣,别自以为是;放下你的自私,学会懂得感恩;放下你的懒惰,该好好努力;放下你容易被诱惑的眼睛,听从自己的内心!何必那么在意结果呢!“事情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由无数的因缘和合而成的,自身的努力是一部分,‘天时地利’亦不可或缺。”
结业典礼上颜教授言辞诚恳地告诉我们讲话和讲课的区别。讲话要讲礼。礼,最核心的是秩序和规则。因此,做人要得体、合时、有分寸。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必须要讲礼、遵秩序。颜教授侃侃而谈,从古到今,信手拈来,不用打腹稿。这份睿智、从容、大度,严而不失的温情,让人不由自主肃然起敬。
每一次跟颜教授交谈,他知道我是江华大瑶山来的,他都会说上一句:“江华是我们中南大学脱贫攻坚的结对帮扶单位!”拳拳关爱,关怀之情溢于言表。让作为乡村教师的我立志为传承国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他从曾国藩的以德传家才能千秋万代,讲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是小国,国是千成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他说,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为此,我准备在我们学校里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探究实践在立德树人中的运用》教育课题研究。开展诵读经典,研读经典的大阅读活动。把四书五经带入小学生的读书生活中去,让他从小耳闻目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传承的目的。这样的读书活动,让我们有幸走进国学经典,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增广贤文》等有机会进入我们的生命,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让中华文化经典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
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自古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所以我要带领师生们朝读经典暮温习,让师生们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让师生共同研习琴棋书画,传承国学,从《诗经》《论语》到唐诗宋词元曲,让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将国学提升班学到的礼仪带入学校,让师生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最后,我将牢记我们在国学践行路上立下的誓言,时刻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要求自己,做一个践行国学之人,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回归乡村,立德树人,做到文化自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