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和中央、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培养选拔一大批宣传文化领域的优秀人才,为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17名老同志“龙江文化建设终身成就奖”,从11月30日起,本网陆续推出17名老同志的先进事迹,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高尚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东北网12月1日讯“学术研究是我的全部” 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碧波
东北网记者:杨尚峰
张碧波接受记者采访
“学术研究和写作都不能停,要一直的做下去。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人同我进行学术探讨,把我所学的、知道的继承下去!”
心系国家民族、教书育人、笔耕不辍。这是对今年78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碧波先生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50多年的真实写照。
张碧波1956年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班毕业后,就来到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执教。1985年调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开始在国内学术界发表的一些论文,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1977年转入中国文学史的宏观研究,并发表过的一系列论文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形成、推动和强化当时学术界的宏观研究思潮,起到了重要作用,张碧波因此成为古代文学宏观研究方面的代表性学者之一。
1986年张碧波开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课题。并克服了由学科转换等困难,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最终在1996年将这个课题完满完成。其实在这个课题完成前的1994年,张碧波先生已经离休,但基于对北方民族历史和文化问题的学术积累,1997年开始转向对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问题的研究,相继成立了高句丽研究中心和渤海研究中心,并于2000年开始承担“东北工程”的国家课题项目。
对于获得了“龙江文化建设终身成就奖”,他更是谦虚的表示自己做的还很不够。50多年来,张碧波跨越多个学科研究。在近十年里,共发表和出版了20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并有近百万字的书稿尚待出版中。由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张碧波的右手握不住笔,所以在患病的2000年以后,所有作品都是他站着完成的,老伴和孩子们都很心疼地劝他不要再写了。在美国工作的儿子还把他接到那里让老父亲享清福,可没住上多长时间张碧波执意要回国,“在美国能看的书太少了。我这个人,一天不看书不搞我的课题研究就浑身不自在,学术研究就是我的全部。”
张碧波,男,1930年生,吉林省怀徳县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
195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班。1956年执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调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副所长,同年晋级为研究员。1994年离休。
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中国文学简史》、《中国文学史论》等多部专著。1985年以后转入文化史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课题,主编并相继出版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专题文化卷》。获1998年黑龙江省第8次社会科学特等奖,获2002年第13届中国图书奖。
1997年以后转入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出版了《东北古族古国古文化研究》、《东北民族与疆域论稿》。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