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主要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层级、中等教育初阶与进阶和高等教育四个方面来介绍德国学校制度。
德国的学前教育
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其特点为幼教法制健全、幼教机构多元、以游戏为主的课程、家庭互助活动与混龄编班。其中幼教机构分为普通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特殊幼儿园、托儿所和林间“幼儿园”等六类。
初等教育层级
着重介绍他的入学制度、教学内容与教学特色。
中等教育分为初阶与进阶两个阶段
中等教育初阶
德国中等教育初阶也可称为“中级”,主要有几个分类:职业预校、实科中学、文理中学,还有综合中学。
中等教育进阶
德国中等教育进阶也可称为“高阶”,其中主要包含职业教育体系的双元制度以及文理中学的高年级。
中等教育的高阶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双元制”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专科高级学校,职业高级学校,高级文理中学。
高等教育
德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1.综合大学2.应用科学大学3.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 (其中包括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等)4.职业学院
德国学校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1) 初等教育修业年限相对较短,中等教育修业年限相对较长;
(2) 具有十分完备的职业教育学校系统,职业学校与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形成了世界知名的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
(3) 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清晰且多元化,定位合理,发展均衡
纵观德国现代化历程,教育改革始终处于先行地位。德国统一后,其教育体制在内外部改革压力的协同作用下进入了一个相对密集的改革时期,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接着,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现代德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20世纪末,德国在普通中等教育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缩短学制
2、统一命题
3、规定必修科目
4、广开课程
这些措施德国更好地适应在全球化和欧盟教育政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新特点。
二是职业教育改革,德国联邦教育和科学部于1994年推出了强化职业教育的重点措施,其要点如下:
1、经济界提供良好的职业培训位置。
2、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3、承认两种教育证书的等值性。
4、提高青年人职业培训的比例
职业教育改革很好地在德国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弥补劳动力市场短缺、保障青年稳定就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激活了各个领域内的专业传承精神和企业创新活力。
德国社会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在一个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在不断削减财政预算的情况下,德国政府却数次大幅度提高教育和科研经费,并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改革僵化的教授晋升体制,设置“青年教授”席位。
2、改革学习和学位制度,加强与其他欧洲国家的交流。
3、吸引国外人才,使德国成为“国际教育之地,国际科研之地”。
4、抢占国际教育市场,加强高等教育出口。
5、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界科研联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6、提高高等学校生源的质量,考虑进行大学入学考试。
提高了生源质量,提升了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进了教育与市场联合的倾向。
四、学制改革
自2010年起,德国的高等院校将全面实行统一的学制、学分制以及学士、硕士和博士三段式的高等教育学位体制。
总的来看,改革后的德国高等教育学制呈现出几大优势:
一是获得学位时间的缩短。
二是学业相对量化。
三是英语课程逐步增多。
21世纪以来,国际大规模教育测评体系暴露出德国基础教育质量严重下滑的事实,学校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问题。为全面改善与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 制定全国统一的中间课程标准
2. 实行可量化的教育评估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