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体质问题一直让人担忧。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向好,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同样显示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
而教育部也多次发文,希望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体质:
☞ 2014教育部年修订发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学生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体测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才能参加评优与评奖;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不仅如此,体测成绩还与毕业证挂钩,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将拿不到毕业证书。 ☞ 201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其中要求: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 ☞ 2020年,教育部网站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到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还提到要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
让学生动起来,高校可以做什么?
去年,某校8名学生因体测替考事件,被校方通报取消学位获得资格,这则新闻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随后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对此回应,回应中提到“应积极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找回运动乐趣。”
国外一大学体育健康项目协调员吉尔•加里根也认为,引导学生自发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在学校,慢跑绝不是健身的唯一选择。为了吸引学生积极锻炼,国外一所大学开设了诸多创新式健身课程。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一门叫作“力量混合”的舞蹈课程。流行热力的音乐在舞蹈室中播放,学生们随着节奏即兴跳起尊巴舞。
尊巴融合了舞蹈与有氧运动,任何人只需要跟着节拍自然地做动作,舞步简单易学。每次开课,健身房内都像在开聚会一般,吸引无数人参与。
除了尊巴,还有一门有趣的课程——“瑜拉提”。它将瑜伽和普拉提结合在一起,强调提高平衡力、核心力量以及专注于意念和身体的稳定。想要塑身却不喜欢节食的学生更爱全身锻炼课。它结合了心肺训练和肌肉训练,可以让人显瘦又露肌肉,还能强健心肺,成为大热课程。
该校健身教练利兹•埃伯菲尔德指出:“种类越多,学生就越不容易厌倦。”跑得不耐烦就去练肌肉,举哑铃无聊就去骑单车,打网球久了就换游泳,国外的学生总能在健身中心找到新鲜的项目。
此外,国内大学的一些措施也值得我们参考。比如,中国矿业大学以“三融三促”模式促进“教学、训练、竞赛”协同互动、融合发展。
课赛融合,促体育教学出新走心。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引入俱乐部分级赛制,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练”转变,形成“分级定档经常赛”的良好氛围。成立篮球、排球、足球等20余个运动俱乐部,通过“联赛制”形式进行分级定档,联赛中成绩优异者可选择加入高水平俱乐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更高级别竞赛的机会;鼓励“低档位”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提高水平,引导“高档位”学生在更高平台竞技。
测练融合,促体质提升自主自发。成立“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配备专任教师组织开展测试工作,不断提高体质测试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分析测试数据,形成年度测试报告,为学校制定年度体育工作计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体能训练+”的形式帮助学生开展体能训练,围绕“强体质、促健康”的目标,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关于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打卡工作方案》,引入校园APP“健康跑”等课外体育锻炼软件,有序收集与管理数据,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监测、记录和考核,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风尚。
内外融合,促竞赛水平提质增效。将校外高水平竞赛和校园群体竞赛相融合,探索成立高水平运动队,实现篮球、足球、网球、田径、游泳等5支高水平竞赛队伍招生、训练、竞赛的体系化运行。通过较高的高水平竞赛参与度和较好的竞赛成绩引领带动校园体育文化,充分整合校内群体竞赛,形成“行健杯”“力行杯”等校内品牌。
来源: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央广网、央视新闻、教育部网站、中国矿业大学、麦可思研究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