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福建农林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在市区骑电动车载人,拒不配合民警正常执法,并推搡交警暴力抗法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
之后该留学生只是被批评教育,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处罚。对此,民众一片哗然,有人问:“如果换成一个国内学生做出这种事,会不会是另一个结果?”
还有山东大学最近公布的中外学生“学伴”(Buddy)项目:“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异性学伴”也是引起议论。这一系列的留学生被特殊对待现象,不免让人怀疑:这是在讨好外国留学生吗?
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其中确实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教育、经济等越来越好,但可以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高校对这些外国留学生的要求门槛低:年满18周岁、身心健康、无不良记录并且汉语水平测试中等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当中有些人在国外根本就考不上大学。
除了入读中国高校门槛低之外,这些外国留学生还会受到高校们的各种优待,让中国学生义务替留学生打扫宿舍、陪读、每月提供各种优惠补贴等。一个惊人数字:当前的中国正在用1个家庭的全年开销,来吸引1个留学生!
这也难怪中国高校每年都会多出一大批外国留学生,毕竟无论学霸学渣,只要来中国读书就等同于赚钱,在中国能有这种好日子过,谁会不想要呢?
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就是我们这么不计成本地招徕国外留学生是否真的值得?
我们招留学生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办学质量,与国际教育接轨。留学生的入读应该是要能给学校带来正面的影响,而不是为了让外界认为学校留学生数量多,水平应该很高,然后高校为了招留学生而招留学生。
这样招留学生的数量虽多,但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的素质还极差,不仅对学校没有任何益处,而且还会增加学校的办学成本,占用学校的资源,最后还落下一身骂名,吃力不讨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