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推送机制总在变,为了不失联,请记得点击上方蓝字“芥末堆”→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即时获取行业资讯。
图源:Unsplash
♪ 作者|芥末堆 siyi
♪ 编辑|芥末堆
素质教育并不等同于文艺与体育。它是全方位的技能性教育,本质在于培养孩子们具有作为终身学习者的基本素质,让其找到在一个方向上的兴趣并坚持,理解自己的心理以及学习素质从而使学习能够进入正向循环。
眼下,孩子们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世界,社会文化挑战也日趋复杂。政策引领之下,素质教育刚需不断增强。本周起,芥末堆将通过不同细分赛道的行业观察与读者朋友们一同探索一个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图景。
围炉煮茶、聚会插花。随着新中式茶馆和国学文化体验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届年轻人在中式美学和古老的东方哲学智慧中寻找雾卡(VUCA)时代的片刻安宁。
近年来,《汉字听写大会》、《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等形式丰富的国学综艺节目频频登陆央视,且具有相当可观的收视率。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掀起热潮。2021年,中宣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部署当前传承发展工作。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节日热、文物热、非遗热、博物馆热纷纷兴起,而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是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鉴于早教和K-12阶段市场的盲目扩张阶段已经结束,随着消费者对以素质教育为主非学科教育需求的显著增加,国学教育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让孩子们能够获益终生的处世能力,也逐渐呈现出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良好家庭教育导向。
政策利好,课外辅助教学空间广阔
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统筹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基于当前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重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强化顶层设计。
文件要求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注重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协调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强调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3+2+N”全科覆盖。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不增加课业负担为基本原则,随着新高考改革草案的发布,古诗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和传统文化内容在考试中的占比逐步提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儿国学教育行业的发展。但目前,少儿国学教育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差异化发展、个性化解决方案以提高用户粘性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市场份额的重中之重。
“双减”政策落地,国家越来越重视“全人教育”,汇贤学校校长苏兴认为国学教育正能够承担起这项功能,而世界多元化同样为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他提到,国学教育的发展仍要立足于全球化的视野,目前汇贤学校提供双语教学并在高中阶段开设国际部。在苏兴看来,国学教育目前面临的挑战在于对于大部分学校中课程体系搭建存在偏差,国学教育机构和相关从业者对行业的理解和践行能力需要有所提升。
“在这个赛道中,从业人员其实很多,学生也很多。但是单科的多,多科的少;单店的多,规模化的少;教师个人开店多,标准化运营的少。主要还是对于行业本质的理解问题。疫情过后,需求是始终存在的,每一个形态的只要坚持健康营运就一定会有饭吃。”东书房创始人汝国兴提到,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目前难以全面覆盖的,“所以我们就是在补缺,机会和潜力是巨大的。有一个比较好的趋势是,大家对国学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扎实。”
针对少儿群体的国学教育目前主要以中国古典典籍为载体,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教育,教学内容以儒学为主体,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数术等学科。相关数据表明,2014 年至 2017年,中国少儿培训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5.1%,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稳步上涨的发展趋势,产业容量有望持续扩张。未来或将形成品牌全局涉足、中小品牌专业立足的多元市场结构。
立足区域化市场,本土优势凸显
东书房书法课程。图源:采访对象供图
“从一开始,大家对素质教育的看法就各有不同,我想首先得有一个参照物,但国学的参照物其实很难,因为它是比较独立的存在。”汝国兴表示:“如果从更加细分的角度来看,民乐、绘画是艺术,围棋是体育……与其他兴趣爱好类的培训相比,国学应该是一种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信仰,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纽带。”
“我们希望通过国学去找到自己的处世态度,包括如何同自己、周围人以及整个社会相处。但在三观形成之后再去改变是比较难的。”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此拥有浓厚兴趣,在语培行业从业多年的汝国兴于2013年创立东书房,主要提供面向少儿的传统文化艺术培训和国学课堂。
中管院国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苏兴于2017年创办汇贤学校,这是一所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学校。“国学教育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建构、道德品质基础以及综合素质培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苏兴认为,中小学阶段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们受益终生,于是他开始探索将国学智慧应用于基础教育。
北京澄澜集贤馆CEO李玥同样表示,经典教育有非常大的需求要被满足。疫情之前课程在周围朋友的孩子当中得到良好的反馈效果之后,李玥和朋友们共同创立澄澜集贤馆并于2020正式开始对外招生。“因为我们发现老祖宗讲的东西其实是非常实际且理性的。”
澄澜集贤馆依托自研编撰的20余本课程教材进行授课,课程均以实用为导向。李玥表示:“目前被广泛提及的认知,其实很多令人受益终生的观点已经在古籍当中呈现出来。我们作为成年人就觉得如果早点了解这些认知,或许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孩子如果能接受且愿意行动,是可以发生深刻改变的。”
由于经典教育往往与“大语文”概念有所重合,相关政策颁布之后,国学教育机构选择适时调整相关业务。芥末堆了解到,东书房减去了原有的经史子集类内容教学,计划开设更多民乐等相关课程进行业务拓展。“这些课程虽然没有一句话直接告诉孩子们该如何处世,但书法字里行间、每个音符都蕴含着处世之道。”汝国兴坦言,眼下国学教育相关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人才方面,开拓新业务的广度往往取决于相关优秀课程教师的供给;另一方面则在于适龄学生的数量减少,“二线城市现阶段仍然会有一些虹吸效应,短期内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图源:Unsplash
目前,东书房主要深耕于江苏的二三线城市,11家线下中心已触达四千至五千名学生和家长。谈及未来是否会拓展到其他省份或在线化,汝国兴表示:“线上教学不符合国学教育这一细分赛道的本质,只能作为补充手段。”在他看来,国学教育中心就像一座“中华传统文化之庙”。
“把佛祖搬到线上去拜一拜,这很难完全实现情感价值。同理,由于我们目前的全日制学校的设备和氛围更多的是为了学科知识而建设的,很难体现传统文化的氛围,所以进校园的教学效果也是很难全面达成教学目标。”虽然在国学教育赛道已经出现不少连锁机构,但汝国兴认为跨地域的扩张极具挑战。“依然用庙来打比方,虽然供奉的佛祖和菩萨都是一样的,但雍和宫不太可能在上海开设分院来和龙华寺竞争。”
澄澜集贤馆结合典籍类在线小班直播课的同时立足社区,陆续设计相关线下国风体验活动并即将开设国学馆和精品私塾。值得一提的是,澄澜将优秀传统文化、文物活化、红色文化与戏剧教育相结合打造文化魔法空间,以历史戏剧的形式开展国学教育。
李玥表示,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孩子。澄澜要做的是立足于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出一套完成的教育方式。2022年,澄澜和温州图书馆联合开设的双师暑期课程,并计划将其复制到更多地区。李玥观察到:“目前市场当中少儿国学教育公司很多,且呈增长趋势。疫情结束后线下国学馆是稍微新奇且增量较多的品类。”
放眼全国市场,汝国兴谈到华中地区目前是他的认知盲点。“这不代表没有个人和机构教学存在,也不代表没有需求”,他认为全国各个区域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需求这个方面并无差别。“现在很多机构还是处于修复期。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先专注做好一件事,服务好一个地区。毕竟能力有限。”汝国兴和大部分同行认为,降低期待值就会相对乐观,也就更有信心。“疫情期间只想着活下来,没想过反超。”现在他的心态是专注于当下,全力付诸于眼前具体可做的事。
在国学教育中实现两代人的共同成长
在汝国兴看来,国学是非常独特的存在,独特之处则至少客观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是少有的甚至是唯一的可以看到家长和孩子在同一个课堂中一起学的项目;第二,学生在同一个课堂当中学习由同一位老师教授的不同级别甚至不同内容的课程;第三,在素质教育行业里很难看到在一个校区里能够满足年龄段相差几十岁的用户的不同需求。”东书房开设了成人课程,主要是针对孩子的父母。学生人数占比10%;与此同时,汝国兴表示家长群体的学习兴趣在逐渐上升。
“5+2=0”困境是学校教育向来被频繁提及的问题,汇贤学校校长苏兴表示:“这取决于学校教育能量的输入程度。如果学校的教育没有从孩子内心出发,只是表层的知识教育,在习惯引导上只是行为层而没有进入内在那必然会产生这种现象。”苏兴提到选择让孩子就读于汇贤学校的家长也基本上是对国学理念有所认可的,甚至在接收学生入学前也会对家长进行一定程度的考量以达成共识,与此同时,汇贤学校通过开设家长课堂和面向家长的公益行动来践行家校共育。
“家庭环境最容易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直接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提升孩子的软实力。这也是我们强调的,提供真正尊重孩子的教育。”在促进父母和孩子双方一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澄澜开设成人中华经典读书会,并计划通过将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经典蒙学书籍等优秀育儿理念进行提炼,形成一套适合现代亲子共学的课程框架从而形成合力。“随着相关认知的不断提升,相信推进过程会越来越顺。”
近日,中国电化教育发布相关研究报告,数据表明,57.2%的家长认为“双减”并没有缓解教育焦虑,其中19.12%的家长甚至认为加重了教育焦虑。尽管对子女教育存在焦虑情绪的家长比重过半,但仅有29.60%的家长能密集参与孩子的教育,呈现出“高情绪、低参与”的显著特征。
在政策和需求的共同推动下,老牌教育机构、素质教育企业、智能硬件开发商、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社会组织等竞相入局尝试精细化耕耘相关业务以应对雾卡时代的家长心中的不确定性。
(文中受访者表述与观点仅代表个人,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2023年5月9日至10日,芥末堆与校长邦将于北京举办《2023中国素质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论坛设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研学游学、STEAM教育、家庭教育、教育创新、个人IP2.0等主题板块,聚焦经济转型下教育产业的机遇与方向,提供一站式学习、交流、采购、交易、产品发布、投融资、资源对接平台。
届时,大会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宏观政策解读,分享展示国内外多元化解决方案,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产品升级与模式创新。
我们期待与您相约,一起面对教育行业新的科技变革和挑战,构建素质教育新生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