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岛内已有多位大师悄然远去:韦政通、洛夫、李敖、余光中……有台湾学者感叹,随着他们的离去,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感叹斯人已远之际,台湾民众却有着更深的思考和忧虑......
当大陆在崛起、中华文化在复兴,当全世界都在拥抱中华文化的时候,台湾却在反其道而行之,民进党当局大搞“去中国化”,让原本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台湾下一代失去了优势和缺乏竞争力。
“当我们对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形势感到悲观时,幸好,我们看到了台湾民间的努力和强大韧性。”昨日,岛内学者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的穿透力就像水,哪里有缝就往哪去,而且是正向的穿透力,因此,有人想在台湾斩绝中华文化的图谋是不可能得逞的。
哀伤
从余光中到李敖,从洛夫到韦政通,再到曾仕强……
提起这些名字,台湾北一女中退休教师、“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理事长段心仪接受采访时说,“这两年蛮伤心的,一批我们景仰的大师陆陆续续离我们而去,心中很难过,有种东逝水一去不回头的感受。”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纪念文章中写道,“他们一辈子都在文字悠游”,“从他们的书中,我们看见了更长远的路”,他说他怀念余光中、李敖、洛夫和那个时代。
台北市文化局前局长、台北市前副市长、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表示,在白话文运动之后,用白话文来表达,把传统文学特色嫁接到当代生活中,台湾的李敖、余光中还有香港的金庸等大师做了最好的桥梁,而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继承了中华文化。
近一年去世的台湾“大师”
●2018年11月11日,84岁的“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在台离世。这位生于福建、长于台湾的国学大师,是第一位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台湾学者,一生都在传递着他心中对中华传统文化强烈的推崇和自信心。
●2018年8月5日,一代哲人韦政通辞世,享年92岁。时光悠悠,不忍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韦政通在台湾推出近百万字的《中国思想史》,受到海峡两岸哲学界广泛关注。
●2018年3月19日,90岁的洛夫“穿上了月光的袍子”走远了。“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写出著名诗篇《边界望乡》的台湾“诗魔”洛夫,在华语诗坛,他与余光中齐名。
●2018年3月18日,83岁的一代文学大师李敖过世。李敖是“文化狂人”、“政治老顽童”,“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文笔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主要著作包括《李敖大全集》、《李敖回忆录》、《北京法源寺》等。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在高雄医院逝世,享年89岁。“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这是梁实秋对余光中的盛赞。余光中的一曲《乡愁》脍炙人口,在两岸引起强烈回响。
这些具有深厚国学基础的大师,
经过大时代的波澜,
他们的作品极具深度和广度,
随着他们的离去,我们也在思考:
我们今天的时代还能培养出这样的大师吗?
忧虑
从“去孙去孔”到“去中国化”课纲台湾学生中华文化学养大不如前
大师们的陆续离去,触发了岛内民众的思考和忧虑。
尤其看见现在的台当局正在疯狂进行“去中国化”,不停打压、去除中华文化,最近连作为中华文化极重要象征意义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惨遭“黑手”。
台湾民众的忧虑加深了。
李扁蔡的“台独教育”
自2016年上台来,蔡英文当局不断搞事情。从不再遥祭南京中山陵进行“去孙中山化”,到取消遥祭黄帝陵进行“去祖化”,再到“去孔子化”“去郑成功化”“将妈祖政治化与污名化”。
蔡当局还大肆推行“台独教育”,将毒手伸向台湾的下一代。去年9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举行“课审大会”决议高中语文课纲,对文言文开刀,将文言文比例从目前占45%至55%删减为35%至45%,并将“推荐选文”篇数由30篇降为15篇,企图让“台湾下一代文化失忆”。而在今年8月,台当局又折腾了12年义务教育高中历史课纲,“中国史”确定不再单独存在,将被纳入“东亚史”之中,让“中国史”变成了“外国史”,“台湾史”则成了“本国史”,图谋“追本溯源”地分裂两岸。
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力堪忧
有着40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历的段心仪指出,民进党在“教改”等方面全力“去中国化”,导致学生古文能力弱化,极大伤害了台湾学生的中华文化学养。以前的学生对中国历朝历代能倒背如流,对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也比较清晰,现在的学生呢,可能连历史年代都会混淆。
▲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目前在两岸呈现彼消此长的态势,大陆越来越自信,而民进党当局在台湾却不断搞“文化台独”
“那批经历过‘文化台独教育’、现今在15岁-18岁之间的台湾学生,当再过十年,他们将成为台湾社会各方面的主力,那时他们还有没有好的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力和传承力,确实有让人忧虑和要打问号的地方。”李永萍忧心地说。
震撼
大陆崛起软实力大提升掀起风潮《中国诗词大会》《延禧攻略》席卷台湾
与台当局在岛内诋毁、打压中华文化不同,近年来,大陆越来越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李永萍说,“大陆正走在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道路上”。
大陆诗词比赛节目和清宫剧风靡宝岛
民进党当局诋毁、去除中华文化,大陆则因改革开放,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经济腾飞,综合实力猛增,中华文化也以非常快的速度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像大陆的电视节目就推出了众多的诗词歌赋比赛,如《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大陆年轻人学习国学的辅助工具也非常多元,包括游戏、短视频等。而近年来大陆软实力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在华人圈甚至全世界掀起风潮。
前段时间,大陆清宫剧《延禧攻略》、《如懿传》在台湾引发收视狂潮,更早的还有《甄嬛传》,这些都像极了早年的“韩流”,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希望
台湾民间自救抵抗“去中”逆流“古文教育”成为私校和名校的招牌
在采访中,段心仪特别讲述了一个故事。她说,她常听长辈说在日据时代,他们在学校要读日文书,但是回到家里,就把窗户封起来,读汉字写汉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在后来蓬勃发展。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经历不少的大波澜,但在每次的大波澜之后,中华文化主流一如长江、黄河源源不断,滚滚向前,“所以,现在中华文化在台湾遭遇的这一点小波澜,又算得了什么呢?”
“学好中文是提高竞争力”的意识觉醒
李永萍指出,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对台湾社会会有影响,但她也强调,民进党想彻底“去中”并不容易。因为台湾民间一直在自主自救,努力抵抗“去中”逆流,而且韧性十足。在台湾社会绝大多数的家中都设有祖先牌位,台湾家庭教育中慎终追远的观念根深蒂固,对根源传承非常在乎的台湾人,怎么会缺乏传统文化教育?
另外,台湾的家长们也都意识到大陆不但是台湾未来发展的机会,也清楚大陆处于中华文化全面复兴阶段,将对台湾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在大陆崛起潮流中,台湾孩子因为民进党当局的“反其道而行之”,对古文、中华文化历史一无所知,台湾孩子就丧失了原本的天然优势和缺乏竞争力,“所有这些都让台湾的父母焦虑”。
“这像一场拔河比赛。”李永萍指出,一边是绿营“去中”,一边是民间自救,但民间自救背后是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生命力怎么会是一二十年的逆流力量所能阻挡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