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国学小名士》是我们文化类节目里面的一个标本,今天的研讨分析对下一步指导我们文化类节目怎么样开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青春遇上千百年积淀之国学,会迸发出怎样的精彩?作为电视节目,如何在文化热度上乘势而上,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研讨会上,来自行业、学界、媒体等各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国学小名士》节目为例,就“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弘扬,传统国学如何影响青少年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2017年上半年,山东卫视在广电总局的帮助指导下,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组织骨干力量精心策划制作,推出了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国学小名士》。节目播出后收视率一路走高,节目所延展的短视频在社交网络引起多次爆款传播,成为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之后又一档文化类电视节目新品牌,再次引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
古人云“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喻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在《国学小名士》的舞台,108位个性张扬的精英少年同台切磋文学、历史、诗词、建筑等范畴的国学技能,传达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精神风貌。
《国学小名士》巧妙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在益智竞赛中,以综艺真人秀的手法,使国学文化重归大众视野,并邀请李山、郦波、马伯庸等诸多重量级文化名人担任评判嘉宾,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放松娱乐的同时体味到国学文化的精髓,起到了寓教于乐的引导作用。
《国学小名士》出品人、总监制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
“通过节目发现这些孩子了不起,总结三个‘后’,第一是后继有人,第二是后生可畏,第三是后来居上。”节目出品人、总监制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在研讨会上分享说道,《国学小名士》成功抓住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关键,在制作上聚合了国内最顶尖的团队力量;在研发上注重创新,把北斗七星、司南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舞台进行融合,而节目最大的社会意义是,让更多的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国学也可以这样“潮”
越是古老的传统文化,越要时尚化传播
《国学小名士》热播的背后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节目紧扣时代脉搏,以创新的手法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国学风尚。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基因。
近年来,山东卫视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布局文化类节目矩阵,全面提升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做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是山东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的主动追求。
《国学小名士》监制、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山东卫视总监徐龙河
国学也可以这样“潮”。在节目监制、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山东卫视总监徐龙河看来,《国学小名士》节目最大的创新价值在于实现了“国学青春化”,以综艺的形式传播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鲜活、更有实效。
比如《国学小名士》引入北斗七星、司南、108星宿等中国文化元素与国际节目创新理念接轨,结合现代科技呈现出星空舞美的效果,营造出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电视仪式感,为来自全国的国学小名士们搭建了一个出彩舞台。
“无论是赛制设置还是题目选择上都紧扣历史文化,契合山东广电提出的‘悠久文明、青春中国’的定位,通过《国学小名士》的舞台,让选手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唤醒了青少年对国学极大的兴趣。”徐龙河说。
越是古老的传统文化,越要时尚化传播。在分享新媒体传播经验时,徐龙河说,山东卫视的品宣团队对《国学小名士》从节目内容设计到传播设计,都努力向年轻人的风格靠拢,在传播渠道上也侧重于移动端视频的传播。
比如选手原创诗词等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引起广泛的关注,甚至在朋友圈刷屏,这充分说明当代广大青少年内心深处依然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只要找准传播点,国学就会走进他们的心中。
徐龙河表示,《国学小名士》节目的成功更加坚定了山东广电内容创新的方向,2018年,将把握“一个方向、两个重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总局提倡的八类公益属性节目创新节目类型,以教育成长类节目和“文化走基层”为研发重点,打造好《国学小名士》《奇迹时刻》《育儿大作战》《有戏学院》《超强音浪》等系列节目品牌。
文化类还需要把握节奏,
增大解读的比例
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如何打造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艺精品?
“从诗词入手,但是不能限于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还要向深度和广度继续拓展。”在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指出,《国学小名士》从诗到文,延展出了很多传统文化领域的新知识,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文学等更多的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是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传承延续内在规律的现代彰显,更是当代中国语境下民族复兴伟业对中华传统文化释放能量、发挥作用的客观要求与现实需要。
高长力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今天的现实生活相互结合,还需要找到一些转化传承的巧妙办法。今天的电视节目要在通俗化、大众化、电视化、时代化上下功夫,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通俗化弘扬。
高长力建议,文化类还需要把握节奏,增大解读的比例,在调整出题的难易程度和题型的方式上需要进一步探索可行性规则,找到观众接受最舒服的点,节目才能够成功。
《人民日报》微博主编 徐丹
文化类节目逐渐走向成熟
文化的作用是以文化人,这也是国学于人的重要性。学习国学,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在知识层面的学习,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素养、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德。
《国学小名士》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在研讨会上指出,《国学小名士》得益于“国学热”的社会大背景,传统文化传播如果能真正起到实效,需要将国学以生动化的表现形式迅速地渗透到网络的各个角落,引发年轻人的兴趣点,从而走近国学文化,接受国学文化熏陶。
《国学小名士》评委、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
“如果孔子活到今天的话,他也会来参加《国学小名士》,因为它做的是大众教育。”《国学小名士》评委、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研讨会上指出,真正的教育是做大众教育,做国学素质的全面培养、大众培养,《国学小名士》面对的是大众,是大众教育的生动体现。
“做完这个节目以后,我觉得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充满自信。因为我看到这些孩子比我们强,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国学小名士》评委、著名作家马伯庸指出,尽管现在不少孩子喜欢玩游戏,但还是有很多孩子对国学传统文化充满了热情,而且是非常专业的热情,不只是好学。
“我们要相信他们有能力传承上一代积累下来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有能力理解古人的先贤思想,并且有能力在现在的社会用现在的语言阐释,重新让文化发挥活力。”马伯庸说。
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在研讨会上说,《国学小名士》是寻根之旅,是对文化无根的反驳;是追新之行,是对文化无魂的反驳;是育人之声,是对文化无声的反驳,体现的是一种高雅文化大众化,大众文化高雅化;是原创之举,是对文化无力的反驳,“不同有突破、不俗有创新、不凡有追求。”
国学是一套复杂多元的学识体系,它对人的滋养是立体的,技能的习得与品德的修养融于一体,在这其中,对自我的认识,对个性的释放,又往往是成为名士的重要条件。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张海涛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张海涛在研讨会上指出,当下,我们不是不需要文化,而是我们做的缺少文化。文化类节目为什么能带来一股文化热潮?根本动力和源泉在于人们对精神世界、知识文化的需求在不断提升。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
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看来,今年以来,文化节目确实出现了一个高潮,甚至从某种角度意味着电视文化节目走向一种成熟。
“这些文化节目都植根于丰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调动使用了最现代的视听呈现手段,以真人秀的形态混搭了多种节目元素,广泛吸引各类人群参与其中,在价值引领、文化传承、审美趋向、健康娱乐等方面赢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力。”俞虹说。
发表评论